从工业传奇到生态文旅新地标——大矿山“焕颜”记

日期: 2025-10-28 浏览量:61 来源:阜新微报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站在海州露天矿东帮的观景台眺望,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在眼前铺展。南帮,煤层断面的沟壑如岁月刻下的勋章,静静诉说着这里作为“工业骄子”的辉煌过往;北帮,层林叠翠的绿意正蓬勃生长,见证着生态修复与文化重塑的新生。从2005年6月因资源枯竭关停,到如今持续20年的“愚公移山”式治理,这座曾享誉亚洲、闻名世界的废弃矿坑,早已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海州露天矿,正逐步摆脱闭坑时的“生态痛点”标签,成为城市的后花园、百姓的会客厅。这座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地标,正以全新姿态迎接每一个到访者。

01.png 

  “走,爸带你去个地方。”国庆节的晨光里,从西安回阜新探亲的寇野牵着孩子的手,脚步轻快地走向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站在矿坑边缘向下望去,巨大的矿场轮廓在阳光下延展,他语重心长地对已经读初三的孩子说:“这可不是普通的坑,它曾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里的‘明星’——海州露天矿。从1953年投产到停产的50多年里,这里挖出的煤炭要是用60吨的火车车皮串起来,能绕着地球赤道转上一圈半!”

  孩子瞪大眼睛比划着地球的模样。寇野笑着补充,“当年这儿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旁边的阜新发电厂也是亚洲头一份的火力电厂,咱阜新‘煤电之城’的名号,就是从这儿喊响的。”

  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里,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泛黄的老照片上,矿工们穿着沾满煤灰的工装,肩并肩笑着看向镜头;玻璃展柜里,一顶磨得发亮的安全帽上还留着汗渍的痕迹;旁边的老式计数器齿轮早已停摆,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咔嗒咔嗒”记录产量的声响。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老物件,瞬间把游客拉回到那个激情年代。

  “快看这张钱!”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指着展柜里的1960年版伍元人民币,声音里满是骄傲,孙子赶紧凑过去。“那时候海州矿可是实打实的亚洲第一,连来指导的苏联专家都禁不住竖大拇指!”大爷边说边拍着展柜,仿佛在触摸那段滚烫的历史。而一旁的孩子早已被爷爷的话所吸引,眼睛里满是敬意。

  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节期间,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接待了18000名游客,游客们更愿意到这里来寻找历史,了解海州矿昔日的辉煌。

02.png 

  但资源的馈赠从不是无限的。当2.44亿吨煤炭从地下被唤醒,化作滋养共和国工业血脉的“黑色黄金”后,这片土地却留下了一道震撼的“时代印记”——一个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的巨型矿坑,占地面积足足相当于10个北京故宫,堪称世界最大的人工废弃矿坑。它的海拔低至-175米,比我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湖面还要“深”,像一道沉默的伤疤横亘在地平线上。

  长期高强度的开采,更让这里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矿坑周边的矸石山、排土场绵延约16.35平方公里,煤矸石堆积量超过10亿立方米,相当于堆起了数座“黑色小山”;矿坑及周边还形成了29.1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地面如同被“掏空”的海绵。开采期间,露天矿南帮发生滑坡超过80次。残煤自燃的问题同样突出,滚滚浓烟长年笼罩矿区,不仅把蓝天“熏”得灰蒙蒙,更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曾经辉煌的“大露天”,渐渐变成了城市最大的伤疤,成了悬在市民头顶的地质灾害隐患和生态环境“污染源”。

  面对海州露天矿的“沉疴顽疾”,阜新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疗伤”之路。2005年7月,海州露天矿被国土资源部列入全国首批28家国家矿山公园名单,迎来了“重生”的曙光。

  2024年,针对海州露天矿北帮的滑坡、采空塌陷等“老毛病”,我市全面打响北帮综合治理攻坚战。通过一系列精准措施,北帮边坡终于稳住了“身形”,现状基本稳定。2025年,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圆满完工:新建及改造的环坑路、下坑路总长近7公里,像一条条“生态项链”环绕矿坑;5.7万平方米的绿化覆盖,逾2.3万株乔灌木扎根生长,不仅让矿坑披上了“绿装”,更构建起连续的生态廊道,昔日的“黑色伤疤”,正蜕变成生机盎然的城市绿肺。

03.png 

  如今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圆形广场直径175米,寓意着海州露天矿坑的正负标高为175米,广场上摆放着单斗挖掘机(99号电镐)、蒸汽机车等大型采矿运输设备,这些都是海州露天矿53年开采历史的见证。

  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分为历程馆与科普馆两个展馆,以露天矿发展史与生态转型成果为核心叙事主线,有机整合“工业记忆展示”与“科普教育体验”两大功能模块。

04.png 

  纪念碑及南侧观景台也是公园的重要景点。纪念碑上镌刻“海州矿精神永存”,底座31米见方,高5.3米,整个纪念碑高度为24米,寓意海州露天煤矿53年间为国家输送煤炭2.4亿吨。观景台则是俯视整座矿坑的最佳观景点,能让人感受到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此外,东帮观景平台、拾遗园、日新园、焕新园等景点也各有特色。东帮观景平台通过削坡整形、覆土改良等措施,将昔日裸露的矿壁变成20万平方米的立体平台,并种植经济果树和常绿乔木,成为“绿色银行”。拾遗园以“拾忆·重生”为主题,打造了亲子活动区,实现了矿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日新园以“亲近自然,休憩放松”为主题,打造了“观坑——休憩——运动”复合功能区。焕新园以“矿业时光机”为主题,将文化符号嵌入生态空间,实现了工业遗存艺术化再生。

  今日的矿山公园已成为广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高峰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实现了从“荒芜”到“生机”的蜕变。

05.png 

  这里的演出也多了起来。7月2日,阜新市歌舞剧院在这里举办“文化赋能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文化惠民公益演出,为市民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9月26日和27日,矿山公园承办了由共青团阜新市委等单位主办的“阜新青年时尚嘉年华”活动。通过开展青年音乐节、青年市集、机车巡游、赛车漂移四大主题活动,扩大了矿山公园的文旅影响力,还拉动了周边区域旅游经济和夜间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辉煌的工业明珠到生态修复的典范,海州露天矿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仅是阜新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未来,海州露天矿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