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做实做细2025-2026供热期准备工作

未雪绸缪除隐患 有情施策送暖流

日期: 2025-10-28 浏览量:61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秋意渐浓,寒风初起,在辽西大地层林尽染的时节,我市的冬日供暖序曲已悄然奏响。这座城市的脉搏,正与一项关乎市民冷暖的民生工程同频共振——为确保2025-2026供热期平稳运行,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我市以超前谋划的姿态、扎实细致的举措,展开了一场覆盖源头储备到末端服务的全方位供热保障攻坚战,力求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供热民生答卷”。

  燃煤,是供暖锅炉的“口粮”,是温暖过冬的物质基石。面对新的供热期,我市早已算清“能源账”:5家非省调燃煤热源企业,需储备约28.52万吨标煤。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储备战,签约率百分之百的背后,是责任状的提前签订。截至当前,实际储煤已达21.85万吨,储煤率高达76.6%,这组沉甸甸的数字,不仅意味着已超额完成开栓前储煤率60%的硬性要求,更如同为城市的“体温”提前积攒了充足的能量,为稳定供热筑牢了“压舱石”。

  保障温暖,不仅在于“粮草充足”,更在于“血脉通畅”。供热管网如同延伸至城市肌体的“动脉主干”与“毛细血管”,直接影响暖流能否顺利抵达千家万户。这个夏秋,一场针对供热管网的“体检”与“手术”在全市密集展开。先进的热成像、声波泄漏检测仪等设备化身“诊断利器”,对老旧主管网进行“地毯式”巡查,精准定位每一处潜在风险,而累计排查出的2.7公里问题管线,已于9月底前全部“治愈”更新,极大提升了城市供热“生命线”的韧性与安全系数。同时,针对供热“最末梢”的顽疾,一场无死角的“夏治”攻坚战同步打响。各县区与供热企业携手,系统化复盘上一个供热期诉求集中点和故障高发区,严格遵循“锅炉—换热站—管网”三级检修标准,将893项维修改造任务纳入计划,投资额同比显著增长,达到5193万元,增幅58.4%。这笔不菲的投入与周密的安排,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高效的监管与精准的服务,是确保供热质量进一步向好的关键软实力。我市直面历史遗留供热管网设施未移交难题,以《城市供热设施设备验收移交与维护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出台,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分类施策,着力理清权责边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上一供热期数据的精细分析,全市共筛查出25个高风险小区和47个中风险小区,实施动态监控与领导包保。市住建局会同市住建中心开展专项督导,逐个小区落实注水打压试运行,提前“排雷”,消除隐患。为确保供热启动平稳,本供热期1号调度令已下达,明确10月25日启炉升温、28日正式供热,以行政指令保障供热首周安全、稳定、达标运行。
  而温暖,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的体感温度和服务体验上。我市将“访民问暖”专项行动制度化、阶段化,从靠前服务重点用户,到冷热态运行阶段的全程监管,再到组织人员“温暖入户”,形成了一套贯穿供热始终的闭环服务模式。自2022年起推行的供热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化,“阜新供热”小程序、2810000供热服务专线已成为市民反映诉求的便捷通道。新供热期前,话务人员等均已就位,供热网格员正接受新一轮更新与培训,旨在推动供热问题“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应急保障方面,47支抢修队伍、齐备的备品配件和不断完善的应急预案,共同构筑起一道应对突发事故的坚固防线,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修得好。

  寒冬尚未至,暖流已在途。我市正在以一场覆盖能源储备、设施检修、精准监管与温情服务的系统性筹备,编织着一张细密而坚实的城市供热保障网。实施的每一项举措、梳理的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厚道阜新对于“民之所盼”的深切回应,只为在雪花飘落之时,将一股稳定、可靠的暖流,准时送达每一个窗口,守护好千家万户冬日里最基本也最珍贵的幸福。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