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新机制

破解管养资金难题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 2025-09-23 浏览量:83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秋雨初停歇,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镇的乡道上,几位村民驻足正在施工的过水路面旁,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以前这条路一到汛期就冲垮,出不去进不来心里干着急。”村民王大爷感慨道,“现在好了,路坏了有人管、有钱修,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9月18日,记者深入蜘蛛山镇、红帽子镇一线,实地探访我市推行的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新机制。这一创新举措通过政策性保险为农村道路“兜底”,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道路管养的资金难题,为农村道路保障提供了“阜新方案”。

  在蜘蛛山镇,交通联络员马千里向记者展示手机中显示的保险理赔流程:“暴雨导致路面冲毁,我当天上午报案,保险公司下午现场勘查,预计只需要3个工作日,8万元的赔付款就到账了。”他感慨,“过去修路等资金、打报告,没3个月下不来,现在3天就解决,创新机制真是不一样!”

  红帽子镇党委书记海滨阳指着正在施工的过水路面说:“这段路是4个村子的出行要道,水毁后保险公司快速核定预计16万元赔付款,3个工作日内到账。这种‘保险+养护’的创新模式,让我们基层应对灾害更有底气,再也不怕‘雨一场、路就断’。”

  乡村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但管养资金不足、灾毁修复缓慢等问题长期制约乡村发展。尤其是汛期水毁频发,传统财政资金审批流程长、配套难,往往导致修复不及时,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针对这一痛点,今年7月,我市出台了《阜新市健全农村道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村内道路责任落实、资金保障作出了明确要求,创新利用保险机制破解农村道路管养难题。

  截至目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作为试点地区,已有17个乡镇1261.6公里农村道路参保,涵盖路面、桥涵、过水路面等关键设施,总保费163.3万元,总保额上限高达10.9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路的年保费仅约1300元,却可以获得近10万元的风险保障。除重大灾毁外,保险责任还包括日常清淤、边坡维护等,基本实现道路管养全覆盖。

  承保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组建了专业的农村公路勘查定损团队,建立了快速理赔通道。参与这项事业,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为我们开拓除农业保险之外的农村新市场提供了机遇。”

  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是我市在公共基础设施保障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通过市场化手段能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构建起“政府主导、保险参与、群众受益”的新型管养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阜新经验”。

  秋收将至,阜新千余公里参保道路已全面进入“保险护航”模式。车辆往来穿梭,一条条保险兜底的乡村道路,正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坚实的民生基石。

  一条路,关乎一村生计;一份险,稳的是万千民心。我市通过政策性保险创新,不仅打通了农村公路管护“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一条“花小钱办大事”的民生保障新路径。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