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0-12-11 浏览量:494 来源:- 责任编辑:-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省委书记张国清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讲话精神,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的实施方案》要求,市扶贫办坚持扎实推进,大胆创新,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为深入贯彻省委书记张国清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讲话精神,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的实施方案》要求,市扶贫办坚持扎实推进,大胆创新,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2015年底,在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初,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196户、97340人,贫困村197个,阜蒙、彰武两县均为省扶贫工作重点县。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未脱贫贫困人口302户、659名,贫困发生率由9.62%下降到0.06%。阜蒙、彰武2个省级贫困县分别在2015年、2018年完成摘帽,全市197个贫困村已全部完成销号。
2020年,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市脱贫目标任务是确保302户、659名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4400元的脱贫标准,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巩固8644户、20818名已脱贫但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的脱贫成果;确保全市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不返贫;对阜蒙、彰武2个已摘帽省级贫困县和197个已销号贫困村,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统筹资源,补齐短板,进行倾斜扶持,巩固脱贫成果。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剩余659名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0818名低收入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5000元,全口径97340名贫困人口中有30761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脱贫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完成任务进度超过预期。
三、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五个一批”助力脱贫攻坚
1.产业扶贫。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加强对产业扶贫规划、管理。协同市农业农村局先后组织召开5次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狠抓排查问题的整改落实,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实落细。二是确保贫困户增收。2020年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4个,投入资金21361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134人,聚焦659名剩余贫困人口,重点发展“扶贫车间”、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让贫困户土地流转能增收、参与生产有收入、资金入股有分红,实现659名未脱贫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全覆盖。三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注重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以完善“扶贫车间”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村领办扶贫项目。目前,全市152个“扶贫车间”运营状况良好,累计实施制衣等项目20多类,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160人,带动贫困人口7618人。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31个光伏扶贫电站,总建设规模8850千瓦,结算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发电量2647万千瓦,结算上网电费共计1988万元,产生效益782.4万元,吸纳310名贫困人口就业;大力发展扶贫“飞地经济”。支持乡镇引领,多村联建“飞地”扶贫产业,增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如阜蒙县大固本镇蛋鸭养殖项目,带动阜蒙县的8个乡镇29个村实施蛋鸭养殖扶贫项目。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354.22万元,养殖蛋鸭100万只以上,带动建档立卡扶贫户2688户、4626人,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2、就业扶贫。一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工程,2020年,全市累计对1468名贫困人口发放每年每人3000元补助资金,其中1089名为建档立卡贫困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人员。二是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率,目前全市累计已设置扶贫公益岗2773个,新增农村扶贫公益岗1426个,兜底帮扶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需求的74人,低收入脱贫人口505人,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377名(12月初更新为364名),安置率达100%。三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有效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影响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加快点对点的方式输出贫困劳动力,截止9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外出务工16576人,为2019年就业总数的130.1%。
3.教育扶贫。一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及台账,确保适龄学生100%入学就学,截至目前,已免除全部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中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对4216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解决校服、伙食补贴和校车补贴,对510名幼儿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助,对39名未脱贫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每生给予1000元的补助,现全市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2020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454名,投入资金436.2万元;为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811人,贷款金额623.50万元;筹集资金100万元为家庭发生特大变故的学生建立长效扶持政策,对发生学生上学出现困难的,启动项目资金做兜底保障,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动态跟踪机制,推荐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就业率达100%。
4.医疗扶贫。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加新农合,同时,投入财政资金973.4万元,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补充保险。落实全市各医疗机构对相对贫困人口诊疗费用减免5%的优惠政策,取消县域内住院报销起付标准,实现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普通居民的50%,起付线以上合规医疗费用按70%报销,不设封顶线,并明确规定患8种重特大疾病的可享受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为70%,每人每年救助限额10000元,切实将门诊、住院救治自付费用降为最低。另外,市卫健委组织大病、慢病定点医院开展新一轮签约服务,完成4.5万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一病一方案”工作。组织市级大病定点医院469名医生完成与3775名患大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组织12家慢病定点医院及1193名乡村医生完成34226名患慢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签约随访率100%。
5.危房改造。对贫困户危房问题坚持就高不就低,降低危房评级认定门槛,将符合改造条件的危房全部进行改造。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2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翻建)任务,其中C级1387户、D级952户,做到“竣工一户、验收一户”。对C级危房补助1万元、D级补助3万元。按照时间节点,上半年完成1004户,下半年完成1335户(含受汛情影响新增246户)。同时,推进危房改造与“厕所革命”相结合,整合涉农资金234万元,为519户危房改造户同步配套建设室内自吸式水冲厕所,解决老弱病残人口入厕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贫困户满意度。
6.低保兜底。为切实提高低保兜底保障水平,自2020年5月1日起,我市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132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增幅21%。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制定17条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降低兜底门槛,共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139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3.5%。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脱贫不稳定贫困人口9195人,占脱贫不稳定人口总数的44.2%;未脱贫659名贫困人口中,已纳入低保499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75.7%。
(二)加大行业扶贫力度
一是将资金项目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卫生、文化、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年初以来我市已完成修建改造村路234.06公里,修建水利设施项目64项,修建桥涵22.805公里,新建及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2处,安装村屯太阳能路灯1046盏,新建垃圾堆放点353个。二是推进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市扶贫办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阜新市分行和乡村农信联社紧密合作,推行建立了全市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积极落实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尤其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度提出了从无到有的硬性任务和细化措施,极大提升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放款增速。
(三)强化工作整体合力
1.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组织各级驻村工作队返岗战“疫”,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驻村帮扶相关工作,做到 “两手抓”、“两不误”。二是积极组织各县区对滞销农副产品的品种、产量、价格等有关信息及时摸排汇总,支持和鼓励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和资源优势,以订单推介和零销整售相结合等方式,积极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畅通市场销路,拓延农副产品外销渠道。三是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参加精准脱贫示范培训,拓宽战略视角、提升实战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四是组织指导阜蒙县、彰武县和清河门区同208家省市县三级定点(驻村)帮扶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同配合,充分发挥216驻村扶贫工作队桥梁纽带作用,同时,采取工作队自评、县级考核、市级抽验衔接推进的方式,对81支驻村工作队进行了全面考核。年初以来省市县三级定点(驻村)帮扶单位到结对行政村现场办公8978人次,动员单位内部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5286户,调查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8035户。
2.积极引导社会民间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一是加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选派管理。组织指导镇、村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结对信息台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结对帮扶工作体系,编制《阜新市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工作手册》,强化帮扶责任人培训指导,明晰目标任务、帮扶责任以及有关考核管理制度。二是持续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使用推广,明确市县扶贫部门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实行动态跟踪监测机制。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三是组织开展2020年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10月15日至18日在辽西农产品(西商)批发市场(阜新市意通物流园)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阜新市秋季农特产品展销会暨“促消费、献爱心、助脱贫”扶贫产品交易会大型商贸展销活动,为阜新地区农特产品走进市场、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竞争力、扩大社会知名度注入了强劲动力。四是组织开展“健康饮水惠民”活动,携手深圳市华迈环保有限公司为阜蒙县所辖乡镇和行政村无偿捐赠净水器,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群众饮水条件。截至目前,已成功捐赠安装净水器26台。
3.持续推进“集团帮村”工程
一是全面开展“集团帮村”工程脱贫成效“回头看”,对16个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进行规划重组,组建成立28个帮扶集团,每个集团选派一名市级领导亲自带队,确立一家牵头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共累计排查发现各类问题153项;推动落实帮扶资金(含计划资金)2996.15万元;推动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3项。二是加快推动落实第四轮“集团帮村”工程各类帮扶资金和项目,年初以来,16家帮扶集团党员干部到项目村现场办公达461人次,累计协调解决帮扶资金及物资938.2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7项,修建改造村路13公里,修建水利设施项目4项,修建桥涵5.005公里,安装村屯太阳能路灯72盏,新建垃圾堆放点25个,新建及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处,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动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调查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013户;慰问及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346人;引进合作企业1个,引进技术1项,劳务输出贫困人口131人;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7期,培训各级干部59人次,培训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10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5人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人次,帮助7个村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9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45起。
4.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
一是建立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巩固党的基层执政根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组织和鼓励各县区采取集中学习、网上培训、送教下乡、夜间大讲堂、“一对一”帮带等多种形式,全面筹备开展新选派到乡村工作干部(含驻村工作队干部)和新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培训工作,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三是动员全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攻坚克难、持续发力,紧紧围绕“三查一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考核验收迎检准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四项主要任务,协助乡村党组织深入开展了脱贫攻坚盘点整改工作。
5.全力推进“百企带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为保证工作质量和时序合理衔接,市扶贫办预先对“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行动有关计划事项进行了任务分解,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研究设计了加快工作对接、认定扶贫产品和资格单位、建立扶贫产品认定专项议事机制、主要计划措施、提供政策支持、数据统计共六项重点任务,同时与市工商联多次主动对接,共同研究制定消费扶贫行动精准细化措施。目前,我市已培育发展消费扶贫行动市场管理平台5个,参与消费扶贫的企业数量达到53家,其中参与销售企业26家、参与采购企业27家,扶贫产品消费扶贫行动现已实现交易金额175.5万元,其中销售金额83.5万元、购买金额92万元。
6.金融扶贫工作情况
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支持力度,我市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杠杆作用,不断加大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组织协调阜蒙县和彰武县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843.8万元(阜蒙县500万元、彰武县343.8万元),年度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84笔、共计3561.4万元,信贷资金投放增速位列全省首位,有效破除了民营企业和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瓶颈。同时,积极组织推荐阜新芳山谷物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加全省金融扶贫工作会议,宣传推介我市金融扶贫工作成功经验,帮助企业协调争取金融扶贫项目贷款,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脱贫攻坚参与度,解决市场融资和生产发展难题。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