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4-10 浏览量:186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贾晶晶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四月春气和,植树正当时。4月9日,全省义务植树活动在彰武县章古台镇新窝铺村前玻璃屯举行。这里地处辽蒙边界,是全省规划千里阻沙带上的一个节点,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重点攻坚的地区之一。
上午10时左右,省领导和驻辽部队领导来到植树现场,与市、县600多名干部群众以及驻阜部队官兵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大家挥锹铲土、固基浇水,共同为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增绿添彩,同时也给奋战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辽宁“主战场”的阜新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
自2023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堵住风口、建立屏障、系统治理”工作思路,锚定“一带三区”攻坚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营造林33万亩,实施退化草原修复13万亩,实现沙化耕地治理覆盖面积40万亩,固定住仅存的2.7万亩半流动沙地,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气降尘量低32%、气溶胶光学厚度降低19.4%,持续筑牢辽西北生态屏障。
“今年,彰武县将重点推进阻沙带生态屏障断点治理,以‘三北’六期林草湿荒一体化项目为依托,堵风口、建屏障、阻沙源。同时,要因地制宜实施围栏封育,加大封山禁牧管护力度,通过人工间接干预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全面提升综合植被盖度。”彰武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永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前沿阵地,彰武县持续深化“4+2+2”生态治理模式,推动现有沙化土地面积由曾经占比96%下降至36.56%,扬沙天气由每年43天下降到平均每年5天,生态、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近两年,全县上下在护绿、扩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兴绿路径,注重“提质、兴业、利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重点发展林业、林下“两林”经济,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转变,实现绿富同行、绿富同兴“两绿”目标,真正用“四两”换千金,将来之不易的绿色资源转化为增收致富的经济资源。
在植树现场,当地村民苏红军指着刚刚栽下的树苗对记者说:“别看现在的树苗还小,过几年,它就会长起来,不光挡风沙,也会带动我们绿富同兴……”我们栽下的,是希望!
“说起我小的时候,这里全是一道道沙梁,后来四周载上树之后才能种庄稼,但是产量一直不高。”当地村民康庆全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耕地告诉记者,“自从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以来,这两年,玉米单产提升工程让我们种出了‘吨粮田’!”
一个月前刚刚出席全国两会回到工作岗位的全国人大代表、彰武农经总站农艺师王秀英也来到植树现场。她深情地说,近两年,“玉米单产提升”“麦豆两茬轮作”等做法让沙区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成果。不仅如此,彰武县正在大力发展的林下经济、林业经济,就是让生态产品资源成为百姓致富的“金饭碗”、经济发展的“钱袋子”。这些做法的背后,就是大力传承和弘扬彰武治沙精神,扛稳“科学治沙”旗帜,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双重视角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经过半天的义务植树劳动,一大片新植的彰武松、元宝枫迎风而立,铺满了整个山坡……记者耳边又回响起那位村民刚刚讲过的话,“我们栽下的,是希望!”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