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水新能彰武400兆瓦风电项目施工正酣

促能源转型 助经济振兴

日期: 2025-03-28 浏览量:216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竖起160米高的塔筒,再安上直径200米的大叶轮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答案是,震撼!

  日前,记者在位于彰武县冯家镇得力村的辽水新能彰武400兆瓦风电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数字指挥中心看到,从远在外地的风机塔筒生产车间,到整个项目的十几个施工作业现场,以及眼前正在施工的一座大型风机,都清晰地显现在大屏幕上。目前,整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6月30日全面竣工。

  辽水新能彰武400兆瓦风电场工程项目分布于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大冷镇、冯家镇、兴隆山镇,规划安装64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1.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5.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75万吨。作为一个区域能源转型的重点项目,其规划之初便以高标准、严要求为核心,不仅是区域风能开放的新起点,更为地方经济振兴与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该项目自2024年3月全面进入施工期以来,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全局统筹、科学规划的原则,创新性制订“精细化调度、动态化管理”策略,有效应对地域广阔、作业面分散的复杂施工环境,通过合理划分作业区域、精准配置施工资源,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创下单月浇筑23台基础的高效记录。截至目前,已完成混塔吊装47台、主机吊装33台,展示了现代风电场建设的高效模式,也为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先进性与可靠性,项目团队深入考察国内同类型项目,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本项目作为辽西地区首个将6.25兆瓦大机组、160米高塔筒和200米大叶轮相结合的风电工程,采用了劲性复合桩、螺旋锚和单叶片吊装等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优化了场地资源的使用。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AI智能技术,打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协同体系,提升了建设效率和质量管控水平。在关键施工环节,如风机基础浇筑和主机吊装过程中,智能测量设备和精准定位技术确保了施工误差降至最低。

  “大项目,打硬仗,除了先进技术赋能,更离不开党建工作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辽水新能(彰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经理任芷辰讲,该公司通过开展“党建+联创 共建”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与工程建设互建互动,使党建成为同当地政府、群众和各参建单位紧密联系的思想桥梁,推动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