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10-10 浏览量:97 来源: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概况】2024年,阜新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内设机关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人事科)、科技规划与政策法规科、高新技术发展与科技企业培育科、科技成果转化科、农村科技科、社会发展科技科、外国专家与科技人才科7个科室,共有职工29人。
2024年,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省科技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强化科技人才队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构建具有阜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打造“两市四区”、实现“双千双百”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全年围绕重点产业链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0个,新认定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个。获2023年度省科技进步奖共7项,其中一等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创新资源集聚再攀新高】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和资金支持多措并举,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年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资金总额突破5507万元,同比增长8.5%。成功推动“垂直轴风光储一体化发电机组”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阜新,获批省级中试基地1家,新增省级科技特派团11个,覆盖两县五区。
【科技企业培育量质齐升】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靶向施策、梯度化培育和全周期服务,推动科技企业数量突破式增长与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39户,增长25.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3户,增长9.2%;雏鹰企业达到84户,增长13.5%;瞪羚企业达到36户,增长38.5%。3家企业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瑞麟氢能首获全国优秀奖,创历史最佳。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8家银行为200户科技企业提供贷款25.47亿元。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升级】通过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强化创新要素聚合、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优化科技金融服务链,深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效能,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创新成果精准落地。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6.6亿元,占GDP比重1.1%。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支持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举措》,修订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构建量化评价系统;推行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通办”,科技创新环境显著提升。
【成果转化动能加速释放】通过建设中试基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强化金融支持等举措,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全年转化科技成果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6亿元(增长21%)。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0个,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0家。中科院专家团队助力氟化工企业实现微反应工艺自动化升级,固废领域突破频现,建兴金属“稀贵金属深度提取技术”项目获全省唯一工业固废重点研发专项。
【人才引育实现跨越发展】紧扣资源型城市转型需求,聚焦新能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阜新英才”“阜新英才计划”发放奖补资金410万元(增长72.8%),“百名博士进百企”促成64位博士对接37家企业。通过“带土移植”引进高层次人才236人、创新团队23个。国际科技合作取得突破,聘任蒙古国院士为特聘专家,蒙医药国际合作框架协议成功签署。
【科技兴农谱写崭新篇章】聚焦现代农业转型,推广智慧农机与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建成全省首个固废原料无土栽培示范基地,培育口感番茄产业化新路径。开展农民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县区技术服务50余场次,科技特派行动覆盖市县两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