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启动农村道路确权工作

路有所属常态管护 创新机制助力振兴

日期: 2025-09-25 浏览量:31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秋阳高照,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乌可湾子村一处混合型过水路面,村民们正拿着扫帚清理杂物。这条笔直的白色道路,现已成为全村的“家产”。

  一直以来,村内道路为多部门多渠道筹资建设,普遍存在所有权和管护责任不清等问题,只有将所有村内道路统一确权给村委会,才能让村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激发参与养路护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今年7月,市政府印发了《阜新市健全农村道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农村道路确权工作。为真正构建权责清晰、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系,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本辖区《农村道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一方面对农村公路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责任,建立一路一档,实施统一标准的养护作业;另一方面对多渠道筹资建设的村内道路统一移交给村级组织,确定管护责任主体为村委会、管护责任人为村委会主任、监督主体为乡镇政府。同时,将道路信息和责任清单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同步对养护作业标准及流程进行公示,让所有村民都参与到护路工作中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84条村路实现了确权。

  作为试点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今年确权“一事一议”道路1058条、高标准农田田间作业路422.3公里、新改建工程70.3公里。

  乌可湾子村的这条过水路面,就是一条新改建工程村内路。这里,曾经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处低洼地带,每逢暴雨,周边方圆十公里范围内的雨水便顺着地势汇流至此,导致水位暴涨,不止一次冲毁了横跨河流的简易道路。自确权后,村党总支书记宁银昌对这条路格外上心,作为养护责任人,平时加强巡查,汛期临近时,运用专业机械清淤疏堵。今年夏天,暴雨来临时,由于路下发的10个排水口清淤彻底,这条路平稳度汛。

  像这条村内道路一样,乌可湾子村30条确权道路均由村“两委”成员等27人负责日常养护。小修小补村民自主完成,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如遇到大问题,及时上报,由县财政出资维修。这样以来,既能充分调动村民修路护路的积极性,又为道路维修“托底”。

  这样的喜人场景在大板镇三家子村同样上演。由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财政等各部门修建的道路共计71条,如今都交由村委会进行养护。村党总支书记王沿表示,从前道路破损,经常维修不及时,制约了村子的发展。现在,村“两委”巡查路面更认真了,村民爱护道路更自觉了,路面更畅通了,大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道路确权的良性效果可触可感。

  开展农村道路确权试点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广确权试点经验,持续完善资金保障与监管机制,推动农村道路管养常态化、精细化,实现从“重建轻养”到“建养结合”的良性发展,让乡村振兴的路更平坦、更顺畅。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