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项措施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路

日期: 2025-09-12 浏览量:94 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贾晶晶 文字大小:

122c8a5d475f7c781886c9b7dbb7443.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构建与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省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 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重点围绕货币信贷、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科技保险、融资担保等7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

  9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相关负责同志解读我省科技金融政策相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措施》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服务科技企业,更好发挥货币信贷引导支撑作用。主要包括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产品服务、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全面推广“创新积分制”和完善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机制5项措施。重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挥再贷款低息优势,增设支农支小“科创贷”,扩大“科票通”规模,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业部门,推动专营化发展。搭建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综合服务平台,发布“创新积分制白名单”,推动金融服务数据驱动转型。健全科技信贷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建立与科技企业成长挂钩的绩效激励机制等。

  深化股权市场服务,发力债券市场创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关键枢纽作用。主要包括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落实债券市场“科技板”两项措施。提出建立“后备企业库”,分层分类培育辅导,推动企业上市挂牌。重点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新设立瞪羚独角兽专板,优化科技型企业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宣传,挖掘发行需求,建立发行主体储备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发行债券,加快落实债券市场“科技板”。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主要包括积极争取国家级基金支持、优化投资基金设立条件、丰富创业投资种类、建立健全基金绩效管理和容错机制4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推动设立开发区联合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强化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项目的股权投资支持,提供灵活包容的制度环境。

  探索联合保障模式,强化保险支撑,更好发挥科技保险作为科技创新“减震器”“稳定器”的关键作用。主要是在重大科研设备、首台套装备等重点领域率先探索组建“共保体”模式,整合行业资源、分摊高额风险,为特定领域或项目提供稳定、充足的保险保障。引导保险机构开发推广覆盖研发、生产、市场、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新型保险产品,建立保险理赔绿色通道等。

  通过强化政府“有形之手”,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敢投、愿投”,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增信作用。主要是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共享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深入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国担基金及省财政给予风险补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科技创新债券提供增信。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及制度,覆盖科技类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

  创新科技金融实践,优化政策试点服务,更好发挥科技金融区域创新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是鼓励各地和金融机构探索特色模式,建立金融政策试点“揭榜挂帅”机制。开展“风险补偿增信”“拨投结合”等科技金融政策试点。在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重点区域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主体发行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盘活资产带动权益投资。

  《措施》还围绕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夯实科技金融基础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既是金融的事,也是科技的事。科技部门是需求方,重在提出需求、把握方向;金融部门是供给方,重在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双方是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推动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科技金融统筹协调机制,坚持需求导向,发挥省委科技委办公室作用,与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一道,会同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建立科技金融统筹工作机制,定期会商,协调解决科技金融工作中的堵点、卡点;加速核心平台与机制落地。依托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平台与金科征信、创投辽宁等数据平台整合与模型优化,加速接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多维数据,完善积分评价模型,确保评价客观、精准、动态。推动平台与主要合作银行信贷系统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实现积分信息在授信审批中的高效应用。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