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阜新市自然资源局(2025-08-29)

【访谈对象】 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李敏
【访谈时间】 2025-08-29
【问答摘要】

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阜新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敏,为我们详细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总规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对未来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就请李局长为我们深入解读我市总规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城市定位、空间布局等关键方面的规划与考量。

李局长:非常高兴能和大家聊聊《阜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份规划事关阜新未来15年的发展,对城市的保护、开发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城市定位方面,我们立足阜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使命,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确定了“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辽西北防风治沙绿色生态屏障、区域产业转移及创新成果转化承接地、特色文旅康养目的地”这样的战略定位。同时,基于阜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城市性质确定为辽宁省绿色食品和新能源输出地,沈阳都市圈优势产业配套基地,辽西蒙东地区交通枢纽,文体康旅融合的宜居宜游城市”。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核一轴两区两带”的市域格局、“一核一轴两翼两廊”城镇空间格局和“两轴两带四心多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格局。

市域总体格局中:

“一核”是阜新主城区、阜新县城和新邱区 “三位一体”融合形成的市域发展核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轴”是依托长深高速、阜锦高速打造城镇产业发展轴,串联经济增长极;

“两区”即西部杂粮畜牧区和东部粮食果蔬区,保障农业空间高效利用;

“两带”是百万亩草原生态带和百里矿区生态恢复带,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型示范。

城镇空间格局中:

“一核”是“三位一体”的市域发展核心;

“一轴”是串联核心区与清河门区、彰武县城等产城融合城镇产业发展轴;

“两翼”分别是西南翼和东北翼,各有发展重点;

“两廊”是依托巴新铁路、奈营高速的通蒙达海发展廊道,以及依托国道丹霍线、新鲁高速的特色产业发展廊道。

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中:

“两轴”是中华路城市综合发展轴和人民大街“城矿一体”发展轴;

“两带”是细河品质生活生态带和高林台-塔子沟产城融合生态带;

“四心”是老城综合中心、玉龙新城综合中心、新邱副中心和阜新县城副中心,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

总的来说,这份规划从多方面为阜新的未来发展作了部署,相信在规划的指导下,阜新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主持人:感谢李局长的详细介绍,规划工作与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紧密相关,这些年来阜新市在规划工作上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您能具体给大家讲讲,阜新市在规划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吗?

李局长:我市规划工作的核心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域空间蓝图基本绘就。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获省政府批复,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进入实施阶段,64个乡镇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正履行报批程序。制定阜新市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第一批),将19项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纳入统筹管理。

二是城镇开发边界实现科学优化。结合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进一步深化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用地安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严格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核,落实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要求。按照边界优化规则,将部分省重点项目、已经批准且完成备案建设用地的需局部优化项目、有特定选址要求的零星城镇建设用地项目调入城镇开发边界;将城区(镇区)外围基础设施难以配套、近期没有实施需求和用地边界不规整的零星地块调出城镇开发边界,做到等量缩减。

三是“一张图”系统筑牢智慧治理基石。阜新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成评定。召开“一张图”系统建设工作推进会,传达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一张图”的评定意见和工作要求,并进行工作部署安排。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通过“一张图”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详解、案例模拟实操演示与深入交流探讨,切实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是村庄规划突出实用导向。坚持注重抓好调查研究、点面结合,以海州区韩家店镇为切入点,深入调研村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类制定特色发展目标。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以规划工作推进的“动能”,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势能”,布规划与发展协同并进新局、谋城镇与乡村同频进阶新篇。

主持人:感谢李局长的详细介绍,近期,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从内到外有了很大转变,请问目前海州露天矿的综合治理工作进展如何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治理措施?后续还有哪些计划吗?

李局长:2025年,为进一步提升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园区生态环境,在海州露天矿北帮综合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已于6月30日全面告竣,成为今年我市首个完成的民生实事项目。

项目里,道路和绿化是两大重点。

道路工程完成提升改造环坑道路及下坑道路近7公里,还配套修建了给排水管路、100座路灯以及交通标识牌及反光标识线,道路配套设施明显完善、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绿化工程是本次提升改造的另一个亮点。以环坑路及下坑路为脉络,建设道路沿线带状绿地与景观节点面积总计约9万余平方米,串联了海州露天矿博物馆、圆形广场与新建的三处景观节点。道路绿化栽植各类乔木23种,灌木28种,地被12种;景观节点绿化栽植各类乔木25种,灌木20种,地被9种。整体绿化工程共栽植国槐、元宝枫、油松等各类乔木3000余株,灌木更是达到2万余株,道路周边绿化焕然一新,形成了连续、优美的绿色廊道,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拾遗园、日新园、焕新园三处景观节点各具特色,共建设有两节火车车厢组成的商业平台、两套休闲廊架、3座特色景墙、多套健身器材以及出入口配套停车场等各类设施,融合观光、休闲、零售、基础服务等各项功能,为游客打造多元化的场景游览和便捷的出行体验。游览于景观节点之间,充满怀旧气息的海州矿铁路站牌、“时空探针”雕塑等景观,都向市民游客展现出海州露天矿“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内核,共同讲述着海州矿历史与转型的故事,直观呈现了海州露天矿“从工业伤疤到生态绿心”的转型实践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国家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机遇,推动以海州露天矿为核心的52平方公里区域实施系统性整治,盘活土地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同时高起点谋划文旅融合项目,依托机修厂等工业遗产,推动老厂房活化利用,打造文化创意新空间。朝着“产业导入+生态修复”的产业转型阶段发力,把海州露天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矿山综合治理示范区,让海州露天矿从“城市伤疤”变成我们的“绿色骄傲”,为阜新生态立市及转型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主持人:再次感谢李局长今天为我们带来的详细而精彩的解读,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政府信息,请您持续关注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