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门区人社局:促就业 送政策 助推企业发展

日期: 2023-03-01 浏览量:153 来源:清河门区人社局 责任编辑:政府办赵桐 文字大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强化“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广泛宣传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助力我区转型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顺利推进,“清河门宣传”公众号特推出“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振兴发展”专栏,对我区各部门各单位2022年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惠企利民等工作举措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定期宣传。

为全面落实稳企助企惠企政策工作要求,为企业、就业创业人员提供全要素支持,全力打造最具温度的营商环境,区人社局积极搭建供需招工平台,增加就业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短期内为城镇新增就业622人,困难人员就业350人,失业转就业8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72%,控制在红线之下。农村劳动力转移1006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507人),就业见习岗位征集25个,培育创业带头人22人,带动就业66人,高校毕业生电话回访率100%,服务率100%,就业率80.23%。

一、亮点工作

(一)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依托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工作,动态更新管理辖区内企业用工台账,广泛征集、动态管理更新我区就业岗位信息。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解决用工和求职“两难”问题。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了每周一、三、五(节假日照常)通过村、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微信群、朋友圈推送岗位信息机制,通过线上招聘活动促进求职和用工有效对接。二是宣传阵地前移下沉。设立10个就业服务点,摆放就业政策宣传栏,发放就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15000余份,现场解读就业政策。三是开展“送岗位·送政策下乡活动”。工作人员深入村屯,入户推送岗位信息,解读就业创业政策,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就业服务,了解企业招工信息,知晓就业创业政策。通过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及劳动力求职难问题,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用好惠企政策。先后举办3次分别由企业家、企业人力资源及劳资负责人参加的对企政策宣讲会、恳谈会,解读人社扶持企业政策,引导、指导、鼓励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企业发展。深入企业开展座谈活动30余次,深度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现场解读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用工及社保问题23件。二是扩大就业服务范围,提升政策受益面。积极与市场局协调,调取2022年新注册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信息,逐一进行电话走访,建立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服务微信群。截至目前,有中小微企业58户和158户个体工商户加入微信群,推送就业扶持政策35次,政策解读50余人次,帮助招工200人。协助辖区内重点缺工企业参加市就业服务中心市场科进行抖音招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伊吗图镇举办的线下招聘会,帮助企业招工。

(三)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多种渠道对创业扶持政策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发挥五良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带动引领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入孵企业29户,带动就业209人。组织参加阜新市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有一个项目进入决赛。

(四)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助企纾困

依据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经办流程,对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中“免申即享”数据依据稳岗返还政策确定的时限、返还对象、条件、标准进行审核和复核。截至目前,我区符合“免申即享”单位48户,稳岗返还金额81.623296万元。

二、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

(一)高频事项“提速办”

聚焦退休申请、社保卡申领、社保关系转移、企业担保贷款等高频服务事项,在规定办理时限内加速实现提速办理。

(二)关联事项“打包办”

将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结果关联的事项集成打包为“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三)所有事项“简便办”

人事部门承担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争取不让群众多跑腿,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能网办的全程网办。

(四)助企纾困稳就业

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8月31日。对部分行业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至2023年底前补缴。

(五)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

支持和引导市属及以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六)重点解决服务群众问题

坚持把好事办好,着力解决衙门作风、漠视群众、折腾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营造人人重视环境、人人维护环境、人人皆为环境的浓厚氛围。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