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事业工作综述

日期: 2021-06-02 浏览量:815 来源: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王鹤壮 文字大小:

  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阜新转型振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阜新转型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户。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81亿元。转化落地科技成果3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登记累计156家。新增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获辽宁省科技奖2项,均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2020年,一是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阜新市科技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改变项目拨款方式,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与服务。二是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争取省R&D经费后补助项目25项共计300万元,发放市本级36户企业研发经费奖励性后补助113.5万元,联合开发“研发费核算辅助工具”并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2020年新增23户规上企业、共63户申报研发经费支出,全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2.02亿元。

  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20年,一是获批组建辽宁省含氟精细化学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项目获得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50万元。二是开展市级科研平台优化整合工作,组建市级共性技术创新中心3户、专业技术创新中心60户。三是开发科研助理岗位70个,实现就业70人。

  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

  2020年,一是制定了《阜新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登记数达到156户。二是加强与阜新银行科技支行开展金融合作,先后到36户企业洽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为平安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贷款。组织2家企业申请到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挂牌,两家企业成功申请为期1年的免费出口信用保险。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一是全年完成转化科技成果33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3.81亿元。二是金凯化工等6家企业被评为辽宁省瞪羚企业,2019年获批的瞪羚企业---达德利公司获得后补助资金20万元。三是辽宁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0年被评为A类,分别获得省后补助资金30万元。完成省级众创空间备案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四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五、强化科技创新项目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0年,一是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3户企业获得科技部“科技助力2020”专项资金支持250万元,极大地鼓舞了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和科技创新的热情。二是2020年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5项。有23项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获得立项公示,获得财政资金2046万元。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000万元,安排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902万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占比90%以上。同时,积极征集储备2021年科技项目40项。

  六、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2020年,一是下派8个科技特派团,争取省配套资金80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转化科技成果等工作。二是实施科技特派组计划,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科技特派”的方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采取“就地取才”的模式,派出科技特派员94人,争取项目资金94万元。

  七、开展企业科技特派活动

  2020年,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制定了企业科技特派行动实施方案,依托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资源,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能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的人才技术需求,组建7个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团,创新提出“域外专家+本地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团队模式,每个特派团由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安排1名高层次人才和2-3名高学历人才,解决以往域外和本地企业的对接难以长期持续的问题,同时在特派团内部实现域外专家培养本地人才,为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提供长期可持续的人才技术支撑。

  八、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2020年,一是破除“唯论文、唯职称”等不良导向,开展我市首届阜新英才“科技创新人才”评选活动,评选出“科技创新人才”5人。二是为阜新中科盛联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废弃矿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系统工程”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的批复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20万元。8家企业共获“辽宁省海外研发团队结题项目” 116万元。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