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六强”举措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厚道阜新 友好“童”行
学校门前划上彩色的儿童友好斑马线,公园里安装更多的儿童健身器材……近年来,我市坚持“一米高度看世界”,以“六强”举措推进阜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面建立符合儿童发展需求、满足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2023年,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彰显厚道阜新的魅力特质。
致力于完善领导机制,我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把适儿化改造确定为 2024年度为市民所办民生实事。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将其纳入重点调研课题,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具体负责。市政府妇儿工委办负责统筹推进日常各项工作,建强了全域协同推进“指挥部”。
谋定而后动,方能事半功倍。我市做好顶层设计强谋划,召开阜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研讨会、座谈会8次。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发改委牵头深入主城区和重点行业部门开展调研,梳理政策举措、项目储备、试点打造、特色活动“四项清单”,先后制定了《阜新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阜新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阜新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4年实施策划方案》,围绕“五大友好”推出了72项具体举措。市住建局、市文旅广电局制定《阜新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阜新市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指南》等各类导则和指导手册,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阜开展专题培训,凝聚共识,提高成员单位的创建水平,勾画了儿童友好“作战图”。
儿童友好城市的阳光要惠及全市儿童,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市坚持纵横联动强覆盖,由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全力推进“五大友好”。推进社会政策友好,相继完善或出台了“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等政策举措20多项。推进公共服务友好,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推进权利保障友好,完善儿童福利体系,保障特殊儿童权利。推进成长空间友好,对公园等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开展适儿化改造,图书馆、医院和各类场馆在建设中充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在学校附近建设人行立交桥。推进发展环境友好,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巡讲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校园安防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向各行业征集“阜新市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创建点位”85个,谋划了重点领域“任务书”。
儿童友好城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得益于注重营造氛围强宣传。我市坚持立体化、漫灌式宣传思路,发布相关信息、视频近百条,浏览量达50余万人。坚持线下发力,在市区主要街路、关山沟景区等悬挂160面儿童友好宣传道旗及宣传标语。抓住机遇外宣借力,在全省“六一”晚会上宣介阜新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全平台触达量达1500万人次。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儿童友好博览会上发布阜新儿童友好城市海报,推广“厚道阜新”城市形象。开展儿童友好城市LOGO、主题歌曲歌词和宣传标语征集票选活动,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直辖市的各类作品计IP425件,设“福福”“欣欣”,扩大了阜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社会知晓度。
为了让“儿童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市坚持举办特色活动强共识。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市妇联牵头开展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六一”展演、“一米计划”儿童艺术展、“龙娃唱家乡”主题曲《童梦家园》传唱、“阜新传媒小记者团专访”等活动,首创全国“二元互导儿童议事团”,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城市建设、关注家乡发展。制作拍摄全省首部儿童友好城市微电影,将更多视线聚焦到儿童身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凝聚了社会共识,“厚道阜新友好‘童’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此,我市瞄准重点强关爱。致力于关爱留守、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市妇联开展“白海豚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举办“心中有你赋能成长”党员妈妈示范培训班,组织我市1593名爱心妈妈与2334名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开展帮扶活动100多场次,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市委“厚道阜新·心中有你”民生工程相融合,打造“阜新无孤”特色儿童友好城市品牌,收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