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加快推进我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建议》(110号)答复

日期: 2023-05-15 浏览量:91 来源: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刘大庆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注,您提出的关于深度融合我市“产学研用”工作的建议是基于对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局面深入调研、审慎思考、科学建议的,市科技局对您的提案非常重视,进行认真研究和办理,请审阅并签署意见:

目前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体情况

  一、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辽工大的科技成果在阜转化,2022年全年转化科技成果47项,同比增长17.5%;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8.56亿元,同比增长51.5%,增幅全省第一。累计发布高校院所科研成果2000余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5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科技创新平台得到推进。目前,全市拥有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5个、市级99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1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星创天地6个。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对接合作机制不断创新。阜新市全面强化科技交流合作,中科院沈阳分院与阜新市园区、企业对接密切,建立创新平台、落地重大项目,成立了由“中科院专家+本地高学历人才+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工业科技特派团,全力促进中科院系统科研成果在阜新转化。今年,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截止目前,全市征集的73个博士需求项目已全部开展了对接活动,合作院校以辽宁工大为主,还包括了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华中科技大、西安理工等高校院所,其中,53项已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13项正在对接,7项还在寻找合适的博士人选,全部项目都在顺利推进中。

  四、省科学技术奖励取得突破。近年来,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不断取得进步。2019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0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2021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获奖数量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2年,按照周市长和建军市长的批示要求,市科技局组织力量帮助企业编写报奖资料,说清楚“攻克了什么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多少效益、不足和努力方向”,邀请专家预先评判,目前已有3项入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入围三等奖。

  五、产学研联盟建设初具规模。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遵循契约精神、市场目标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围绕重点产业链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9个,累计达到153个。

  六、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不断培育创新主体,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1家,雏鹰企业58家,瞪羚企业22家。

  按此提案,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遵循《科学技术进步法》和《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先后制定出台《阜新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阜新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配套出台“揭榜挂帅”“带土移植”、产学研联盟等系列政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市校、院地双方通过科技共建,推动辽宁工大、研究所、实验室与各县区、各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对接联姻,继续推进“报名博士进百企活动”;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正在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项目进度,争取中试后的项目在阜新转化;四是发挥科技特派作用。继续实施阜新市企业科技特派行动,采取“域外专家+高学历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团队模式,推动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创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通过市校院地双方技术对接、科技攻关、科技服务等务实合作活动,不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推动中试基地建设。推动阜新含氟功能化学品中试基地等中试基地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验证难题,打造集研发、中试、产业孵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中国氟化学品创新研发中心(辽宁氟化工中试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12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