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将生态系统治理和碳汇能力提升相融合 “4个三”工程走稳“双碳”之路

日期: 2022-07-18 浏览量:755 来源:阜新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重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召开后,彰武县迅速贯彻市委会议精神,部署落实相关工作。
  为加强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彰武县成立了全县“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和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以规划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彰武县已经编制完成《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生态规划》《彰武县防沙治沙规划(2022—2024年)》,正在编制《彰武县新能源发展规划》《彰武县低碳工业园区实施方案》。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双碳”工作要求的重中之重。彰武县在落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方面积极争取,主动担当。年初以来,在风力发电方面,实现装机5万千瓦并网,装机2.4万千瓦的新机组代替老机组工程进展过半,新增装机45万千瓦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80%。同时,彰武县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打造“光伏治沙”生态治理新模式,在实现沙化治理、土壤修复的前提下,促进节能降耗、低碳减排,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实现能源增值、沙地增绿、农民增收。年初以来,在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后新秋镇、冯家镇4处同时实施的光伏治沙先行先试项目,总装机约4万千瓦,占地近1200亩,主体工程已竣工。光伏治沙先行先试项目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以上,节省标煤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万吨以上,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彰武贡献。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彰武县结合实际,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碳”工作要求的第二发力点。彰武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理念,把生态系统治理和碳汇能力提升相融合,协同发力。通过“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以肥改沙”“以调减沙”等各项具体治沙工程、治沙项目和治沙举措不断提升碳汇能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今年,彰武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工程,深挖造林空间潜力。按照巩固现有植被、提升覆盖质量、着力有效推进的治理原则,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全面开展造林绿化;高质量推进精品工程,加大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全面提高林地经济产能,现已全面完成27.3万亩的全市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工程任务。此外,出现在彰武的全省第一片碳中和林,为国家“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碳抵消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彰武积极筹划森林、草原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现已联系协调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及有关部门,酝酿启动林业碳汇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工作,初步方案已通过政府常务会审议。碳排放权交易未来有望为彰武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今年,彰武县以柳河综合治理为依托的稻香两岸生态湿地建设进入第二年,首期1.2万亩沙化土地改水田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让农民普遍增收,让昔日“沙窝子”变成了“鱼米乡”,而且以“柳河稻梦”为背景的乡村旅游快速兴起。彰武县还要在“以肥改沙”“以调减沙”方面实现新突破。以阿尔乡、大冷、满堂红、章古台、冯家、四合城、后新秋、大德、兴隆堡9个乡镇为重点,在3年内调减花生种植面积20万亩,要按照国家粪污治理环保要求,推动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还田利用治理沙化耕地40万亩,年处理畜禽粪污360万吨。化肥农药的减量替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不断加强,将进一步助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效。
  当然,“双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彰武县早在年初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双碳”思维的引领下,全面开展“4个三”工程:即,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全面打造绿色铸造硅砂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绿色能源基地“三大基地”;全面建设草原生态带、柳河观光带、湿地保护带“三条生态保护带”;全面落实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全县上下要以“4个三”为路径,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