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兴农力量大质效双提升

日期: 2021-01-06 浏览量:384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阜新日报 文字大小:

    “我们与12个村屯的10家合作社合作,市科技局从成立专家特派组辅导合作社如何种好农作物,减少病虫害,提高产量,到给予资金支持均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阜新小东北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世和欣喜地向记者介绍,2018年企业开始试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2019年实现批量收购1万多吨,采购农产品价值6746万元。2020年收购了1.5万吨,价值近亿元。

  农民想什么,科技局就派什么;市场上需要什么,科技特派员就指导农民生产什么。

  去年年初以来,我市先后与省农科院、沈阳农大等高校院所组成8支省级科技特派团,94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我市广袤的乡村原野。“围绕我市农业特色产业,我们以科技特派为中心创新提出‘三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民增产丰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发展‘原动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科技特派团+农民合作社+示范基地”的组合模式,由政府主导、科技特派团“领衔”,深入基地园区,全方位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技术人才培训,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和产业扶贫。去年十月,在彰武县兴隆山镇花家村的北斗星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切花菊种植基地,一栋栋日光温室里大片的白菊花、黄菊花顶着花蕾株株挺立,工人们紧张忙碌着,有的抹蕾、有的采收、有的切根、装箱,准备出口日本、韩国......在省农科院花卉所专家的指导下,“北斗星花卉”引进16个新品种,推广6项新技术,使每公顷切花菊降低成本6万元。去年,省食用菌所帮助四合城镇大伙房村的辉煌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高产、优质耳率高、适合风沙地区的“大三黑”“山大黑”黑木耳菌种,基地黑木耳从产量到质量全面提高;在西六家子镇的甜蜜蜜果蔬专业合作社,省蔬菜所从甜瓜瓜苗培育、移栽、吊蔓到打叉、授粉等技术节点细心指导,合作社甜瓜不仅产量提高,而且从品质品相到商品包装都有了“质”的提高。

  “科技特派+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组合模式,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导。在阜蒙县建设镇的豌豆种植基地、于寺镇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合作社组织农户按企业要求生产,从种到收,企业指定品种,统一管理,企业订单式保底价收购。闫世和表示,这样避免了农户种植与市场脱节问题。为保证农民收益,发挥大企业带动作用,企业2019年初拨付预付款200多万元,2020年垫付了380多万元,用于农民买种子化肥,秋天收购时扣除,让农民“旱涝保收”。阜蒙县建设镇的辽宁金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番茄酱项目,带动当地玉米种植合作社转型大规模种植酱用番茄,在连续遭受旱灾时番茄种植户却逆势获得丰收......合作社组织农民按“订单”生产,科技特派员重点指导合作社与农业示范基地,极大地带动我市农业规模化、订单化的高效发展。

  合作社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农民合作社或企业为主体与科技特派人员合作打造高效低风险的农业示范模式。如福兴地镇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1.7万亩,年产西红柿、香瓜、尖椒等各类蔬果7.6万吨,产值3亿元,大型合作社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销售网络,在外聘北京专家和本地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西红柿等高品质蔬菜已远销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在太平乡酱椒推广加工基地、大板镇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镇高油酸花生节水示范基地,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解决了农户单枪匹马办不好或办不了的事儿,壮大了优势特色产业。

  户外寒风凛冽,中试车间里热火朝天。在阜新农产品供销协会联合各食品加工企业成立的食品研发中心里,各种颜色、各种味道的花生经过流水线跳进袋里,变身丰富多样的花生休闲食品即将销往市场。近年来,市科技局还不断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二产促进一产的积极作用,培育一批加工水平高、品牌过硬的食品加工企业,通过推动适销对路的高品质绿色食品研发,拉长做实产业链,对上游可以倒逼种养基地实现原料标准化、优质化,对中游提高农产品本地精深加工能力,对下游可促进流通服务业发展。市科技局负责同志欣喜地说:“今年,我们将在花生等产业推广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跟踪食品市场开展科研,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特派,以加工带动种植,以销定产,让龙头企业成为市场与农户之间的‘变压器’,让科技助力农民和企业‘双赢’。同时,构建多层次农业人才团队,通过‘就地取才’,使科技特派工作真正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