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办关于2020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情况报告

日期: 2020-11-27 浏览量:772 来源:- 责任编辑:- 文字大小: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不稳定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不稳定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659名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并已向省扶贫办进行了报告;全市20818名5000元以下不稳定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5000元,全口径97340名贫困人口中有30761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脱贫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完成任务进度超过预期。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精准落实脱贫攻坚重点工作。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一是产业扶贫方面。全市已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4个,带动贫困人口92134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让贫困户土地流转能增收、参与生产有收入、资金入股有分红,实现659名未脱贫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全覆盖二是就业扶贫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15483人,为2019年就业总数的121.5%新增农村公益岗1426个,兜底帮扶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需求的74人,低收入脱贫人口505人,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377名,安置率达100%。全市152个“扶贫车间”全部开工运营,累计实施制衣、玩具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原件、电商扶贫直播等项目20多类,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160人带动贫困人口7618人。三是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计完成2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翻建)任务,其中C级1387户、D级952做到“竣工一户、验收一户”同时,推进危房改造与“厕所革命”相结合,整合涉农资金234万元,为519户危房改造户同步配套建设室内自吸式水冲厕所,解决老弱病残人口入厕难问题,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贫困户满意度。四是低保兜底方面。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132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增幅21%。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制定17条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惠政策,降低兜底门槛,共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139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3.5%。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脱贫不稳定贫困人口9195人,占脱贫不稳定人口总数的44.2%;未脱贫659名贫困人口中,已纳入低保499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75.7%。五是饮水安全方面。制定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围绕改善贫困人口饮水水质,建设重点水质提升工程82处,受益人口5.2万人,总投资7081万元;投入资金1.22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94处,受益人口6.74万人;利用2019年农村饮水项目结余资金13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7处,巩固贫困人口饮水条件。六是教育扶贫方面。4216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解决校服、伙食补贴和校车补贴,对510名幼儿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助39名未脱贫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每生给予1000的补助,现全市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454名,投入资金436.2万元;为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811人,贷款金额623.50万元筹集资金100万元发生学生上学出现困难,启动项目资金做兜底保障,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七是医疗扶贫方面。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实现100%参加新农合,同时,投入财政资金973.4万元,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补充保险落实全市各医疗机构对相对贫困人口诊疗费用减免5%的优惠政策,取消县域内住院报销起付标准,实现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普通居民的50%,起付线以上合规医疗费用按70%报销,不设封顶线,并明确规定患8种重特大疾病的可享受医疗救助,救助比例为70%,每人每年救助限额10000元,切实将门诊、住院救治自付费用降为最低。另外,市卫健委组织大病、慢病定点医院开展新一轮签约服务,完成4.5万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一病一方案”工作。组织市级大病定点医院469名医生完成与3775名患大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组织12家慢病定点医院及1193名乡村医生完成34226名患慢病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签约随访率100%。

(二)全力组织各方力量决战决胜。一是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助农增收工程。制定印发《2020年电商扶贫助农增收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畅通阜新扶贫农产品“电商线上+实体线下”销售渠道,增加贫困户销售收益,确保全市197个贫困村和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固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二是突出抓好金融扶贫。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实施产业项目,累计发放贷款779户、3537万元,增量全省领先。其中,阜蒙县发放贷款418户、1823万元、彰武县发放贷款361户、1714万元。三是动员省、市、县693名“第一书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牢固基层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四是组织近万名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开展“三查一访”,确保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加强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和扶贫资产监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上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草案)》,在全面梳理总结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基础上,开展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完成扶贫资产登记确权相关工作,为决胜2020年脱贫攻坚和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开展日常工作督导。对照2019年中办国办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合省督导督查、第三方评估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对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落实、重点产业项目、难点问题、重点区域等,开展日常工作督导调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先后3次组织市直13个部门及两办督查室,开展脱贫质量大普查和未脱贫人口“地毯式”摸排,对发现的问题已现场反馈给县区及乡镇,并限期完成整改。三是开展行业部门问题大排查。制定下发《阜新市开展脱贫攻坚行业部门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督促脱贫攻坚各行业部门,围绕各自承担的任务,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整改。四是细化任务督导结合抓落实。市扶贫办成立督导组深入阜、彰两县扶贫部门及部分乡镇对资金绩效、脱贫成效等工作进行实地核查和业务指导。通过“导、督”结合,建立业务督导常态机制,压实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

(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工作。从统一规范、加强管理、后期完善、强化监督等4个方面强化贫困户档案管理,新设了帮扶责任人“联系卡”,增加了2020年各项帮扶措施,于3月末完成了“三上墙”入户档案整理工作。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为全市44196户贫困户每户生成一个“二维码”,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推进贫困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户档案、“明白卡”和扶贫数据库系统“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助力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提高考核精准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镇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教育水平较低,个别贫困户依旧存在脱贫后返贫的隐患。二是部分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三是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融合带动能力不足,难以提高综合效益,且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市的扶贫工作将与全国全省一道从“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一要进一步弥补“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有效消除各类致贫因素;二要强化兜底保障体系,构建精准防贫体系,筑牢持续脱贫防线,从源头上筑起发生绝对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三要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重点加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四要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通过提高产业持续性和就业稳定性,拓展农村人口的致富渠道,立足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质高效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旅游、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益贫能力。在就业方面,提升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和精准性,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五要构建和培育脱贫内生动力机制,提升农村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精神扶贫机制,鼓励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的发展能力

 

 

阜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1月26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