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阜新市2011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 2012-02-02 浏览量:193 文字大小:

──2012年在阜新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韩学明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1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总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一)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22.3%,比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6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3亿元,增长53%;非税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35.5%。
  各级人大通过的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63.5亿元,在预算执行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支出预算为143.9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增加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是:(1)上年结转11.7亿元;(2)省各项补助比年初预算增加59.5亿元;(3)当年超收9.1亿元;(4)基金收入调入0.1亿元。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8.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9.2%,比上年增加40.1亿元,增长45.5%。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科学技术支出完成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1.5%;教育支出完成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上级补助收入89.6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1.7亿元,基金收入调入0.1亿元,收入总计为151.5亿元,减去本年支出128.4亿元,上解支出8.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15.3亿元,累计赤字0.5亿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全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1.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77.2%,比上年增加27.6亿元,增长113.4%,其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25.4亿元,增长107.9%。
  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2.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4.7%,比上年增加26.2亿元,增长98.2%。
  全市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51.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4.8亿元,上年结转收入5.8亿元,收入总计为62.5亿元,减去本年支出52.9亿元,调出资金0.1亿元,结转下年支出9.5亿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2年预算安排草案
  2012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一年,也是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的关键之年。科学、客观、准确地分析和把握2012年财政经济形势,积极稳妥地编制好财政收支预算,对于促进我市实现发展新跨越、创建转型示范市至关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市财政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国内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国家为遏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对我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创建转型示范市、实施“五大战略”、支持“三大基地”和“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任务艰巨。2012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全市收支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4亿元,比2011年完成数增加13.9亿元,增长27.6%,力争达到70亿元目标,其中:税收收入安排48.5亿元,增长26.6%;非税收入安排15.5亿元,增长31%。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2.7亿元,比2011年预算数增加29.2亿元,增长46%。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12年全市一般预算来源总计为104.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亿元,上级补助收入40.1亿元。减去上解支出11.4亿元,全市实有财力为92.7亿元。2012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2.7亿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9.7亿元,比2011年完成数减少12.2亿元,下降23.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期减少11.5亿元,下降23.5%。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9.7亿元,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二)市本级收支预算草案
  201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为主线,大力支持“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市、文化兴市”战略;牢固树立以财政收入为核心抓经济工作的发展理念,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推进政府预算体系建设,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1、市本级功能预算草案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9.6亿元,比2011年完成数增加4.7亿元,增长31.3%,其中:税收收入安排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非税收入安排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3%。
  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6.8亿元,比2011年预算数增加7.1亿元,增长24.1%。三项法定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是:(1)农业项目支出安排1392万元,比上年的1226万元,增长13.5%;(2)科学技术项目支出安排888万元,比上年的782万元,增长13.5%;(3)教育支出安排24624万元,比上年的20610万元,增长19.5%;三项法定支出增长均达到2012年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3.5%的预期,符合法定要求。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来源总计为39.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9.9亿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7亿元,市本级实有财力36.8亿元。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6.8亿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6.4亿元,比2011年完成数增加5.3亿元,增长25.2%。基金预算支出26.4亿元,比2011年预算数增加1.5亿元,增长6%,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2、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财政部门按照“合法性、重要性和综合预算”的原则,将预算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做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012年共编制了77个部门的预算,其中二、三级预算单位329户。2012年部门预算收入安排 63.4亿元,支出安排63.4亿元,部门预算收支平衡。
  三、2011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抓住机遇,实现发展新跨越的一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全市财政收入跃上新的台阶,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推进转型发展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发展目标。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五个城区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超3亿元,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1年跨越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财税部门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力度,努力解决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各级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积极落实统一地方教育附加及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收入政策,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征管政策,完善餐饮服务业税收征收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行业的税源监控,注重税收收入质量,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强化税收稽查,防止偷、逃税行为的发生,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除教育收费及彩票发行机构和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外,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开展费源普查,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和征缴行为,依法依规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规模。
  (二)“三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年初以来,市直各部门按照2011年“三争取”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充分利用省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促进阜新跨越发展的帮扶政策,“三争取”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全年争取社保、教育、经济转型等各类补助资金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增加额又创历史新高。同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融资力度,全年争取国内政策性贷款22亿元,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0.9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和民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支持全市实现发展新跨越。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实现发展新跨越的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统筹公共财政预算、争取上级财政投资等渠道,筹措资金23.1亿元,支持“三大基地”、“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矿棚户区改造、“玉龙新城”、“沈彰新城”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筹措资金4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争创驰名商标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筹措资金0.8亿元,落实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有效地拉动了内需,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筹措资金2.9亿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增强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发放粮食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4.8亿元,惠农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筹措资金1.5亿元,重点支持了县域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筹措资金2.4亿元,落实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完成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全市民生支出达65.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1.4%。一是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教育支出16.2亿元(含列入社保科目的支出),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3.5%,达到了2011年教育占比的要求。二是完善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筹措资金16.2亿元,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高了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落实了特困群体救助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三是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筹措资金2.6亿元,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重大疫病防控等,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四是支持文化、计划生育、体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0.2亿元,推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政策,促进了体育事业发展。五是继续支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筹措资金1亿元,提高全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能力和业务装备水平。六是全力做好破产矿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筹措资金4.9亿元,落实了乌龙、伊马煤矿破产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切实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运行绩效。各级财政部门在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运行绩效。一是继续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提升信息化程度。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政府行政能力。进一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水平。二是严格支出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出台会议费、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对公用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加大对财政收入质量和住房维修基金等13项重点专项资金的检查,继续实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财经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全面提升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强化偿债意识,全年偿还政府性债务1亿元,维护了政府信誉。五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夯实了会计诚信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区收入增长不均衡,部分县区非税收入占比偏高。二是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财政支出压力巨大,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财政收入管理、财政监督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全面做好2012年财政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要求,明确目标、把握机遇、再鼓干劲、奋力拼搏,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各项工作。
    (一)强化收入管理,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新目标。继续强化财政收入管理,努力实现一般预算收入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70亿元的奋斗目标。一是强化税收征收管理。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税收监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认真贯彻落实《车船税法》等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土地转让契税和加强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征管政策。积极推进多部门参与的协税护税机制和市县(区)财税联动机制。加强税收稽查工作,规范税收秩序。二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各项政策,按照“正税清费”和“分类规范”的原则,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强化对重点费源大户的征收管理,提高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度能力,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      
    (二)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三大基地”建设,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发展水平;支持“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完整度、关联度和丰厚度,提高财政收入贡献率;支持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和企业提升“五项工程”,推动企业扩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税收贡献大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两县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推动两县在全省提档升位;支持城区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全面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保持惠农政策的连续性。认真落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保障支撑能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200万亩荒山绿化、百万亩滴灌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阜新建设。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努力实现2012年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目标比例要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并逐步推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投入力度。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大繁荣。
    (五)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厉行节约和节能减耗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公款出国、出境活动管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加强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细化公务用车购置审批程序和方式,进一步完善会议费、差旅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及楼堂馆所建设,压缩会议、印刷、通讯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继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加快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扩大支出绩效评价范围;进一步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大力支持乡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政府举债融资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健全会计诚信制度,强化会计诚信建设。

  各位代表,2012年是阜新创建转型示范市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指导,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为创建转型示范市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