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阜新市2009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 2010-03-17 浏览量:218 文字大小:

关于阜新市2009年总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在阜新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财政局局长  刘树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9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各级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一)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597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0.4%,比上年增加39847万元,增长2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4940万元,增长21.3%;非税收入完成41038万元,增长53.9%。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424045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财政支出预算为902058万元,比年度预算增加478013万元,增加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是:(1)上年结余97993万元;(2)省各项补助比年初预算增加328436万元;(3)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3636万元;(4)当年超收17452万元;(5)调入资金比年初预算增加496万元。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7076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5.4%,比上年增加253787万元,增长49.1%。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77296万元,比上年增长48.2%;科学技术支出完成2058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1.3%;教育支出完成833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12195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597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85395万元,财政部代地方发行债券收入3363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7993万元,调入资金2496万元,收入总计为905498万元,减去本年支出770762万元,上解支出861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31296万元,累计赤字5172万元,其中当年净结余168万元。
    (二)全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412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58.9%,比上年增加124236万元,增长249%,增长主要原因是基金预算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121678万元,增长274.5%。
  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762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2.9%,比上年增加133400万元,增长246%。
  全市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41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3611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7151万元,收入总计为257391万元,减去调出资金107万元,本年支出18762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9657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0年预算安排草案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是我市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抓好项目建设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市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和把握2010年财政经济形势,积极稳妥地编制好财政收支预算,对于加快阜新经济转型、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影响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容乐观。从全市情况看:具有战略性、牵动性的大项目还没有完全形成,三大基地和五个重点产业集群仍需进一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负担沉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2010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运行困难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
    (一)全市收支预算草案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219410万元,比2009年完成数增加33432万元,增长18%,力争达到“两个不低于”目标,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180741万元,增长24.7%;非税收入拟安排38669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6%。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475619万元,比2009年预算数增加19696万元,增长4.3%,剔除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后,可比口径增长12.6%。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来源总计为490673万元,其中:当年收入21941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9263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15054万元,全市实有财力为475619万元。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安排475619万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83119万元,比2009年完成数减少91002万元,下降52.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期减少。全市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83119万元,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二)市本级收支预算草案
  201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保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法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支持三大基地和五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城区经济,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实现经济转型目标、“突破阜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1、市本级功能预算草案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95600万元,比2009年完成数增加11967万元,增长14.3%,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78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非税收入拟安排17528万元,可比口径增长8.4%。
  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拟安排248976万元,比2009年预算数增加19760万元,增长8.6%。三项法定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是:(1)农林水事务预算中项目支出拟安排1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2)科学技术预算中项目支出拟安排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3)教育预算拟安排20771万元,在剔除省提前告知专项、下放区中学和矿区中小学经费改列区级支出等因素后,可比口径增长30.2%;三项法定支出增长均高于2010年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0%的预期,符合法定要求。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来源总计为252652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收入956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5052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3676万元,市本级实有财力为248976万元。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拟安排248976万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61670万元,比2009年完成数减少19566万元,下降24.1%,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期减少。2010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61670万元,比2009年预算数增加45547万元,增长282.5%,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2、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财政部门按照“合法性、重要性和综合预算”的原则,将预算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做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010年共编制了74个部门的预算,其中二、三级预算单位317户,比上年增加6户。2010年部门预算收入安排320155万元,支出安排320155万元,部门预算收支平衡。
  三、2009年主要财政工作
  2009年,是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之年,面对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和刚性支出巨增的形势,全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团结协作,积极调度,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了收入任务全面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工资、政权运转、民生的资金需求,支持了三大基地、五个重点产业集群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收入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不低于振兴以来平均水平”的要求,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结构性减税等影响,积极调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两个不低于”的收入目标。一是强化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结合经济数据,强化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疏理和检查,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密切关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一批正在形成的新兴产业,做好税源监控工作,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大了煤炭铁选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力度,深挖增收潜力;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形成的契税和个人出租房屋、经营性房屋的税收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强化税收稽查工作,遏制和打击各种偷漏税等违法行为,减少了税收流失。二是深入挖掘费源潜力。加强费源情况调查,认真分析影响非税收入增减变化因素,依法依规足额征收;继续完善非税收入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阜新市非税收入征收委托证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收入项目和征缴行为;强化对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缴,做到了应收尽收;严禁执收单位擅自减免应属于政府性收入的行为,增加了政府统筹财力。
    (二)抢抓机遇,“三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和纳入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等机遇,继续加大“三争取”工作力度。一是争取资金实现新的突破。全年争取扩大内需、社保、教育、经济转型等各类上级补助资金45亿元,增长10%,为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落实了中央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政策和省“突破辽西北”扶持政策。2009年,财政部对我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数额继续加大,省政府 “突破辽西北”的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我市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三是加大融资力度,支持我市项目建设。通过努力,争取国内政策性贷款16.8亿元,支持我市皮革产业基地和两县相关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引白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亚行贷款580万美元,支持我市供热管网改造项目建设;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36亿元,支持市体育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37个公益性项目建设,极大地缓解了我市项目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
    (三)加大民生资金投入,着力改善民生。一是支持就业再就业。筹集资金3亿元,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各项援助政策,对8.7万名新生劳动力、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实施创业培训和普惠制就业培训,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二是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14.5亿元,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农村低保、城市低保、部分优抚对象抚恤金、三方面人员补助、社区工作者补贴等标准得到了提高,并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三是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筹集资金1亿多元,提高了非义务教育等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补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贴补贴,使财政供养人员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积极筹集资金,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投入6468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为1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5.4万名城区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投入3131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筹集资金906万元,用于健全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受惠学生1.4万人。二是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筹集资金1.3亿元,推进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了公共卫生、农村医疗机构防治、救助能力。三是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投入5836万元,支持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城区中小学“操场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建设,全市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四是继续支持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争取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更新音频录播及新闻出版设备,保证了广大市民收听、收看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五是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投入,支持“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学普及等,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五)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项目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一是支持重点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8亿元,支持清河门皮革基地、彰武县林产品基地、开发区液压产业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投入资金890万元,用于风电、地热等重点项目建设前期经费和招商引资经费,推动重点项目的尽快落实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二是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投入1.1亿元,支持我市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争创名牌、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等,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2009年,取消和停征收费项目221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617万元。三是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投入3700万元,用于县域产业项目贴息、城区服务业发展等,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筹集1.5亿元,支持城市绿化、街巷路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区路灯建设、公厕建设等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五是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投入9000万元,对海州露天煤矿、生产生活垃圾等影响阜新环境的项目进行治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六)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支持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涉农补贴政策。投入4.4亿元,用于粮食综合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补贴等,繁荣和发展了农村消费市场。二是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投入8000万元,支持保护地、农业基地、畜牧小区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投入2.8亿元,支持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辽西北防护林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支持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增加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改善农村物流环境。投入4203万元,用于全市53个贫困村开发式扶贫,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投入2854万元,支持村庄规划、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交通、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投入246万元,支持农村配送中心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购物环境。
    (七)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一是新的市与县(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健康运行。新体制的实施,增大了各区经济发展空间,规范了税收秩序,市与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基本形成,正在健康运行。二是突出专项资金和拉动内需项目资金管理。出台了《阜新市政府投资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了政府投资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了重点产业基地和项目专项资金的安全和及时拨付。三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出台了《阜新市财政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处置资产管理办法;制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承租房管理的通知》,规范了承租办公用房行为。
    (八)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年”活动,不断规范理财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阜委办发[2009]13号)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压缩行政开支,完成了中央、省委和市委规定的行政经费压缩量化指标。二是加强财政监督。重点开展了产业基地建设资金、公厕拍卖资金、中央扩大内需资金、林业专项资金、“小金库”专项治理等检查,共检查单位156个,涉及资金总额5.9亿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和管理规范。三是强化重大项目资金审查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坚持预决算审查制,2009年工程预决算报审值为3.19亿元,审定值为2.25亿元,审减值为9400万元,审减率达29.5%,节约了财政资金。四是强化政府债务监管。清理回收各项贷款和借款2315万元,并针对我市目前债务状况,提出了防范化解财政债务风险的措施。同时,做好全市普九化债工作。五是提升会计管理质量。积极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管理基础工作,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等证书的发放,加强代理记账机构的审批管理,全面推动我市会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努力提升会计管理质量。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目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年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可支配财力规模较小,财政仍在艰难中运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转型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刚性支出需求。
  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2010年财政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推进项目大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一)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规模,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的原则,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深挖税收增收潜力,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密切跟踪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收入运行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继续落实非税收入管理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切实掌握费源费基,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重点,充分利用好“转型试点市”、“突破辽西北”、“沈阳经济区”等机遇,争取中央及省对阜新的资金、政策和项目扶持。同时,积极有效地做好国内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筹集各方面资金,支持三大基地、五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向省申报产业贴息项目,支持液压、铸造、食品加工等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二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教育投入,支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国家救助体系,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城乡低收入群体等的基本生活,支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安排好各项就业补助资金,加大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城区中小学“操场工程”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公共安全投入,维护社会稳定。安排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信访、维稳工作经费,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化解社会矛盾。支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加大基层政法部门办案和业务装备经费投入。增加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经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持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五)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11号”文件,以及市委《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大力压缩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经费等支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资产监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完善新体制执行分析和相应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建立地区税收分析与管理新机制,确保新财政体制平稳运行。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县区的公共保障能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和公务卡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构建科学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启动财政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将绩效评价引入到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完善财政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决策、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相分离的监督制约体系。加强财政监督和会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机制,提高会计行业社会公信力。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突破阜新”,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