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7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

日期: 2009-06-29 浏览量:197 来源:阜新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2008年1月5日在阜新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财政局局长  刘树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全市财政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总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各级财税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依法理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了各级财政的平稳运行,圆满完成了各级人代会通过的2007年各项预算任务。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86080万元,为预算的160.1%,比上年增加72993万元,增长6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962万元,为预算的105.8%,比上年增加20278万元,增长22.6%;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6118万元,为预算的621%,比上年增加52715万元,增长225.2%。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88050万元,比上年增加18515万元,增长26.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1%,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为244679万元,在预算执行中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财政支出预算为60096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56282万元,增加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是:(1)上年结转48177万元;(2)省各项补助比年初预算增加236335万元;(3)当年超收6988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超收61649万元);(4)调入资金比年初预算增加1882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53977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9.8%,比上年增加122361万元,增长29.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8108万元,为预算的91.5%,比上年增加73181万元,增长18.5%。几项主要支出的完成情况是: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46061万元,比上年增长42.8%;科学支出完成1424万元,比上年下降3.2%,主要是部分专项由省直接列支;教育支出完成62503万元,比上年增长3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44209万元,比上年增长2.4%。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7年财政收入完成1860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36803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8177万元,调入资金3912万元,收入总计为606207万元,减去本年支出539778万元,上解支出1124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0812万元,累计赤字为5623万元,其中当年净结余299万元。

  二、2008年预算安排草案

  (一)2008年全市预算草案

  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39203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减少46877万元,下降2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24806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增加14844万元,增长13.5%,力争16.5%;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4397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减少61721万元,下降81.1%,主要是由于市本级、彰武县、开发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预期减少。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安排101528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13478万元,增长15.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3%,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84393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39714万元,增长16.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69996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37574万元,增长16.2%;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4397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2140万元,增长17.5%,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来源总计为297934万元,其中:当年收入13920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6731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13541万元,全市实有财力为284393万元。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84393万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二)2008年市本级预算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发[2007]34号《国务院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及辽政发[2007]42号《关于编制2008年预算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期和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确定2008年市本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吃饭、二建设”的原则,按照“依法理财、以财生财、保障民生、收支平衡”的要求,狠抓增收节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需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围绕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工业年活动,大力培植工业支柱性财源;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为实现经济转型目标,全面建设和谐阜新做出贡献。按照上述要求,编制了2008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1、市本级功能预算草案

  2008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63894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减少4131万元,下降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7590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增加7850万元,增长15.8%;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04万元,比2007年完成数减少11981万元,下降65.5%。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安排4436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加6841万元,增长18.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比上年预算提高了1.6个百分点。

  2008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129387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9855万元,增长8.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3083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9601万元,增长8.5%;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304万元,比2007年预算数增加254万元,增长4.2%,主要是根据收入规模相应安排支出。

  三项法定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是:(1)农林水事务预算中项目支出安排970万元,比上年增长9%;(2)科学技术预算中项目支出安排568万元,比上年增长9.7%;(3)教育预算安排17358万元,比上年增长8%。

  2008年市本级预算总收入来源为132737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收入6389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6843万元,调入资金2000万元。上解支出安排3350万元,市本级实有财力为129387万元。2008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129387万元。当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2、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2008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的编制,继续坚持“合法性、重要性和综合预算”的原则,以一级预算单位为主体编制部门预算,并将预算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2008年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73户,所辖二级、三级预算单位309户,做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市本级2008年部门预算安排收入13969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139690万元。

  三、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2007年财政工作

  2007年,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紧紧围绕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两大主题,锐意改革、努力创新,全面落实了调整收入分配和提高相关人员待遇政策,财政收支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保证了民生支出和全市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

  (一)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2007年各级财税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收入管理,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超额完成了各级人大年初批准的收入预算增长16%以上的目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了阜新财政收入历史上的新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煤炭、房地产、金融、商业批发零售等重点行业税收的征收管理;确保高速公路、引白工程、棚户区改造、发电厂三期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税收及时入库;积极关注税收政策调整给我市带来的影响,挖掘新的税收来源和税收增长点,做到应收尽收;不断加强税收级次的管理,维护财政体制的严肃性;税务部门在征收管理上实现了微机化管理,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均衡入库。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规范非税收入执收行为,实现了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对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对市级154个执收单位进行了检查,规范了执收单位的执收行为;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建立非税收入征收激励机制,努力增加政府统筹财力。

  (二)“三争取”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初以来,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三争取”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通过不懈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有新突破,全年争取社保、教育、卫生、农业、棚户区改造、沉陷区和矿山治理等上级补助资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了争取资金工作的新突破。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取得新进展,在上年第一次争取省对城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争取上级对县乡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省对涉农区共享税增量返还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的支持阜新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得到了落实;2007年市本级已经纳入全省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向财政部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政策有望实现。三是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内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资金,支持了我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我市的投资环境。上述努力,有效缓解了各级财政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

  (三)支持工业年活动取得新突破。2007年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紧紧围绕“工业年”活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工业年活动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促进经济的发展。全年投入技改资金5467万元,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入科技资金1724万元,支持企业进行科技项目研发;投入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我市软件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投入3585万元,用于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业园区贷款贴息资金2808万元,支持了全市电子工业园区、玻璃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装备制造及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继续加大对涉及阜新经济长远发展项目的前期经费投入,对风电项目、煤化工项目等投入前期经费317万元,引白工程投入800万元。

  (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市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一是保持惠农、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落实上级惠农政策,2007年投入良种补贴、拖拉机更新补助、农民种粮补贴和退耕还林粮食补助27321万元。继续落实省对县和涉农区共享税增量返还政策,2007年新增县乡财力1640万元。二是加大支农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项目整合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保护地建设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07年整合资金327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各类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整合支农资金2185万元,用于保护地建设,重点支持棚体建设、保护地配水建设,提高了农民避灾减灾能力。三是投入资金2680万元,帮助农民抗灾自救,减轻了农民因雪灾和旱灾造成的损失,促进了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五)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民生支出需求的能力稳步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支出需求的投入,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2007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同时,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规范了全市公务员津贴补贴。二是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通过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等措施,保证了8.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5万名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和16.7万名城市低保对象低保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提高相关人员待遇政策的全面落实;财政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18313万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9000人,实现实名制就业再就业7.6万人;继续贯彻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支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07年全市财政投入资金6489万元,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困难、特困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城市低保户冬季采暖、医疗救助以及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出台了对低保边缘户的三项救助政策;继续加大对公益性医院的投入力度,全年投入1648万元,重点解决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应急体制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投入资金108万元,用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系统建设和补助,补助对象达1696人。四是支持棚户区改造和细河治理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全年投入资金5.17亿元,保证了城市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和矿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投入3000万元,用于细河治理改造二期工程建设。五是投入4386万元,全部免除了14.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930万元,建立健全了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投入117万元,支持了体育场的改造,为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

  (六)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继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要求,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了依法理财的水平。一是预算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制定了《阜新市本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专项的使用效益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维护了财政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建立了市本级项目支出数据库,实现了项目支出滚动管理;积极推进县区部门预算的编制改革,加快了全市部门预算改革的进程。二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2007年,市本级93个单位纳入了集中支付系统,基本覆盖了所有具备启动改革条件的预算单位,标志着我市市直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了彰武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运行情况良好。三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实现了采购信息、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的公开,切实提高了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2007年全市实施采购预算24049万元,实际支出21920万元,节支率8.9%。四是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得到强化。制发了《关于加强市本级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非税收入管理,规范了非税收入收支行为,促进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五是法制财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善了财政制度建设,规范了理财行为和程序;加强了财政监督和会计诚信建设,促进了财政秩序的好转;完善了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确保了贷款资金合理借入、有效使用和按期偿还,从制度上防范了政府债务风险。

  总的看,2007年预算执行是好的。但是,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尽管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但与全省兄弟市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我市仍然是全省财政收入规模最小的地区,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非常突出,财政紧张状况依然没有根本好转。二是社会保险收支缺口大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国家陆续出台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使我市的养老保险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三是部分地区和单位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观念不强,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坐收坐支财政收入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认识新优势,抢抓新机遇,全面做好2008年财政工作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阜新经济转型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一年。各级财税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的总体工作部署,认识新优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一)抢抓机遇,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紧紧抓住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政策优势,发挥财政职能,加快全市财源建设步伐。一是以工业年活动为重点,围绕“三大产业基地”、 “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壮大现有财源,培育后续财源。努力争取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科技资金和财政担保资金作用,支持煤炭、电力等重点企业和行业发展,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壮大现有财源。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支持阜新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培育后续财源。支持引进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鼓励民营资本上项目,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涉及阜新经济长远发展项目的前期费投入,增强阜新经济发展后劲。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区财源建设步伐。积极落实省对县和涉农区共享税收增量返还,“三奖一补”等财政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品质、扩大规模、突出重点;扶持农村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做好“双百村”扶贫工作,争取省对两县扶持资金给予最大倾斜;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和“百万农民致富工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区财源建设步伐。

  (二)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的要求,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对涉及地方利益的减免税政策,实行政府审查备案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全面贯彻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资源税改革等各项税收政策,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继续加强票据管理,抓好源头控制;对应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收入,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继续抓好收费大户和专项收入的征管工作,堵塞收费漏洞,加大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将国家、省出台的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缓解我市就业压力。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支持普通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

  (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等重大财政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继续完善预算定额体系,实行项目库管理办法,继续完善县区部门预算的编制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逐步探索应用公务卡进行公务结算,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大力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探索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深化非税收入收支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非税收入支出项目库,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库管理。

  (五)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推进依法理财进程。按照《监督法》、《辽宁省财政监督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人大和政协监督及社会公众监督的内外部制约体系。继续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决策、执行与效果评价相分离的监督制约体系。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实施的审计监督,维护审计监督的独立性。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报告制度、完善送审制度和落实受理制度。建立财政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项目、大额财政资金的使用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挪用、挤占财政资金、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虚报截留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进一步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查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加强培训,提高会计队伍政治、业务素质。

  各位代表,2008年预算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自觉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和构建和谐阜新任务的实现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