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阜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5日在阜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日期: 2003-01-10 浏览量:3857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苟美琦 文字大小:

市长  姚志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自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到本次会议的五年,是阜新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得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使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坚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得了阜新复兴的光。实现新经济转型与复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届政府为此付出了不懈,也是本届政府全力为之奋斗的目标。经过积极争取,新经济转型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2001年12月14日国务院专题办公会议上,新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胜难求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结束了“九五”以来低速徘徊的局面,“十五”开局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3%。战胜连续四年严重旱灾,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工业经济自2000年起开始摆脱困境,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比上五年增加44.4亿元。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任务如期完成;积极稳妥地实施了阜新矿务局“三矿”破产。通过采取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与域外大企业挂靠联合及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形式,增强了企业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税收、金融、粮食、林业等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越过千万美元大关,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阜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和重要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亿元。通过经营城市,筹措了大量城市建设资金。完成于街心广场、东环路大桥、中华路、解放大街、人民街游园等一批重点建设和改造工程,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1.9%。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880公里,交通环境有较大改善。

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和就业工作,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5.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年均递增9.6%。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5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累计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3.8万人,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帮扶特困家庭9.4万户,坚持扶贫与开发并举,农村贫人口稳步脱贫。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泛开展了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新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市被国家列为首批篮球城,社区建设取得进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新发展,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57件,办理政协提案890件。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付出辛勤汗水和艰苦努力,经济转型取得可喜成果,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一年。预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创历史最好水平,增幅居全省14个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4%,第二产业增长20.6%,第三产业增长1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增长41.1%。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增长25.5%。

——经济转型扎实起步,实现良好开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启动建设了15个以安置下岗职工为主的农业园区和30个专业小区,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细河区、清河门区在农业园区建设上为全市起到了示范作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项目60个,上海大江,河南双汇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阜新,初步形成了家禽、生猪、奶牛、食用菌、花卉、杂粮等8大农业产业化框架。海州区、太平区、新邱区利用破产矿区闲置资源启动经济转型项目取得成效,阜新新国家农业科技区国家杂粮研发中心、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等7个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业科技综合楼开工建设,采煤沉陷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6亿元,建设楼房小区4个、平房小区4个,将安置沉陷区居民4503户。实现330户沉陷区居民在大连炮台镇安居就业,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矿区转型步伐,春光生态种植园苗圃、矿井水利用一期工程等8个非煤产业项目完工,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形成了“一区带一镇”的格局,为经济转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全国生态示范市和节约用水示范城市建设启动,《阜新经济转型总体规划》被省政府批准,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证明,阜新经济转型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确的,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生态建设迈出较大步伐。粮经比例达到6.1:3.9,粮食总产量93万吨,增长28.3%,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43个,各类畜禽饲养量和出栏量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植树造林57.7万亩,实现历史性突破,环城绿化带建设全面启动,当年完成三年造林整地任务,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在全市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果产量10万吨,增长20.1%。人工种草12.6万亩,增长26%。新发展蔬菜保护地1.26万亩,新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1万户,有5个乡镇被批准为“辽绿”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15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新建农村基本饮水井405眼,新增灌溉面积11.5万亩,其中节水覆盖面积3万亩。引白水源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大凌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水利部阶段验收,农机作业走在全省前列,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被国家确定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人工增雨6亿立方米。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创“九五”以来最好水平。88户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转制为非国有或非国有控股企业;阜新矿务局改制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7户企业实施了关闭破产,9个破产项目列入国家审查计划;国企减员分流3.2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新开技改项目14项,完成地方技改投资7.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3%对光亚玻璃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进行了改扩建,双汇肉制品扩产等6个项目竣工。13户骨干企业与域外大企业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引进建设了盼盼钢结构、嘉忆铜业、飞雪制糖等一批工作项目。阜新玻璃工业园区开始建设,电子工业园区完成规划,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00万元,超额完成扭亏增盈目标。通过IOS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推行面66.6%

——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扶持力度,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2.8%,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达32户,比上年增加18户,其中超亿元的2户,实现新的突破,服装、油脂加工等一批优势行业群体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农业园区,种养基地建设和植树造林的投资主体,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5%和12.2%。

——强化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再创新水平。充分发挥经济转型试点市的效应,积极开展了赴台湾、韩国、日本、厦门、深圳等一系列境内外招商和展洽活动,先后有日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韩国汽车工业协作董事团、美国内陆帝国国际商会、沈阳温州商会等20多个国内外商贸团组来阜考察、洽谈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20.7亿元,增长26%,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700万美元,增长54.5%。引进10个投资8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0个项目合同外资额超百万美元。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增长22%。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标准化厂房3座,新修道路15条,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新批入区项目70个,GDP、财政收入、利用外资等指标在上年三位数增长的基础上,增长25%以上。

——积极推进各类市场建设,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服务业取得新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5亿元,增长8.7%。新建和改造西市场不夜城、西山市场、玛瑙宝石城等一批大中型专业市场,新增社区服务网站1430个。市商业局系统成为全省同行业中3家赢利单位之一。粮食系统减亏幅度较大。住宅建设开工155万平方米(含采煤深陷治理36.9万平方米)。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5%和35%,电信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1.8%和14.3%。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了重点支出的需要。国、地税收人均超额完成税收计划。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比年初增长9%,不良贷款率下降3个百分点,为地方企业核销呆死账1.9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分行被特别批准为东北地区唯一具有再贴现业务权限的市地级人民银行,彰武县被列为全国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县。

——切实关心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保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增长38.1%。通过经济转型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1万人,输出城镇下岗职工8088人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100%;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向失业保险并轨285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7.8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8万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14万名特困人口进行了救助;为城乡特困户建房2150套;在2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项目。新建高标准光荣院1年,改扩建高标准福利院1所,新建养老院15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城市管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明显改善。高质量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土地收益2.23亿元,其中市本级9000万元,增长50%。阜锦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阜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阜新至上海旅客列车开通,成为全国22对进沪列车之一。细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再现了细河碧水清波的景象。垃圾处理厂交付使用,填补了阜新城市建设史的一项空白。新建和改造了月亮广场、新世纪广场等7个广场,人民公园、儿童公园等6个公园,八一路、红树路等16条市区街路。清河门大桥竣工通车,市区至高速公路入口路、阜沈公路等4条国省干线拓宽改造,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污水处理厂、煤城路改造工程和阜新长途客运站开工建设。城区新植树木30.78万株,其中大树1.1万株,南出口绿色通道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对62幢临街建筑进行了装饰美化。新增城市路灯1000多盏,市区长年亮化单位达100家以上,安装居民楼道声控灯39200盏。住宅采暖系统分户控制改造完成75万平方米。煤层气替代煤制气基本具备并网条件。集中开展了整治城市及其周边积存固体废弃物活动,“垃圾围城”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对73条街路、32个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拆除了违章建筑,清理了占道经商,补还了历史欠帐。有效地治理了市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露天烧烤、小型燃煤锅炉,住宅改饭店等环境污染问题,有力地打击了制贩喷涂假文凭、假广告等非法行为。加强了佛寺水库水源保护,对细河上游20户污染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

——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13个项目列入科技部“阜新现代农业科技专项”,2个项目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65个,新技术15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亿元,增长23.1%。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1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共建关系。在科技部和辽宁省主办的阜新经济转型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上,签订合作合同,协议111项,总投资额29.6亿元,市职工大学与阜新高专合并,阜新高专与沈阳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实行3+2专科升本科对接和联合办学,在辽工大,中国农大,沈阳农大落实了每年240名定向招生工作。超额完成“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计划。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巩固“普九”成果,高考各科成绩居全省前列。省普通高中示范校评质验收组对我市实验中学给予高度评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中小学老师“双聘”工作取得新进展。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创建省级乡镇文化中心2个,标准街道文件站13个。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二届辽史契丹史学术研讨会,在省九运会上我市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取得赛艇项目金牌第一的好成绩。参加省第五届民运会摘取一金,五银,四铜并获体育道德高尚奖和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职工运动会。全市医疗基础设施和急救网络进一步充实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55.5%加强11所重点乡镇卫生院和防保站建设,保障了农民就医基本要求。阜新广播电视发射塔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广播电话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省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阜新240余篇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8%以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大,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案件投诉查处率达100%。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为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及统计、物价、档案、地方志、地质勘探、地震预测预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保持了社会基本稳定。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07件,办结率100%。依法进行了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全面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11个“一站式”办公大厅和24个“包办”机构投入运转,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0%。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催办,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成党政信息网一期和二期工程。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取得进展。强化审计监督,欲速则不达推行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视市民投诉,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开展“严打”整治和同“法轮功”的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国防教育、人防和民防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国家安全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总结这几年来的工作,有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第一,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关于抢抓机遇和把握机遇,把加快发展经济,推进转型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项目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第二,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阜新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强化外引内联,扩大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外力支撑;第三,必须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第四,必须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档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第五,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第六,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各位代表,阜新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记得了令人振奋的转型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朱镕基总理对阜新经济转型作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阜新经济转型的方向和路子。李岚清副总理专程到阜新视察经济转型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13个部委先后35批、240余人次到阜新调研和指导经济转型工作,辽宁省将阜新经济转型工作列为“二号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阜指导转型工作,省直50多个部门和单位先后220批、880余人次到阜召开现场办公会,“吃水不忘挖井人”,阜新人民将加倍努力,以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过去的一年,阜新经济转型与发展任务重,要求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从年初开始,工作就一项接一项,紧锣密鼓,市政府先后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各县区、各部门转变作风,自加压力,加大跑省进京力度,积极搞好转型项目的争取和衔接;很多县区和部门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忘我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开拓创新、特别能战斗和勇于吃苦、无私奉献的干部群体,围绕经济转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扎实苦干,开创了阜新发展的崭新局面。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省直驻阜单位、驻阜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阜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制约我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民营经济规模小,比重低;城市下岗职工多,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足;社会保障奖金缺口较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部分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经济转型新形势的要求。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后,全国各地呈现出乘势而上、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这既是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将进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新时期,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给资源型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将进入经济转型启动后的全面推进时期;我市“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重要持续产业”的发展思路已确立,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将进入新的主导产业的成长时期;阜新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拥有迎接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条件,将进入全市经济结构层次的提升时期;经济转型的良好开局,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信心倍增,转型创业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我市将进入经济加快发展的提速时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观念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以开放为第一战略;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产业,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作化、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新阜新。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转型跨入新阶段。坚持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民营为主的原则,建设一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以安置下岗职工为主的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对经济转型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种养基地,构筑起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为重要主导产业、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前三年以20%的速度增长,后两年以15%的速度增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向高水平迈进;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小康镇、小康村。工业经济初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初步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0%以上。构筑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007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力争达到7000万美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效应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市每人拥有绿地面积9平方米,优质高效地建成污水处理厂、引白水源、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和煤城路等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完成采煤深陷治理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基本建成全国节约用水示范城市。环境卫生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标准。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全面推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较大幅度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6%以内。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达到50%左右。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全市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诚信城市建设取得成就。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市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不断拓宽。全市范围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奔小康的逼人形势和全市人民求发展、盼富裕的迫切心情,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以新的跨越,加快阜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200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增长20%,使全市经济总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21.4%;直接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增长76.5;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7.4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增长16.1%。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不懈,加大力度,使经济转型重点项目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是我市经济转型项目的推进年。要争取招商引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筹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要下大力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分层次论证、包装一批经济转型项目。抓住国家继续发行一定规模建设国债的机遇,积极主动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债项目资金。对国家已经批复且已开工的项目,要按期投产达效,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一批新的经济转型形象标志。加快在建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确保双汇百万头生猪屠宰线、大江肉鸡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对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龙头企业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继续搞好采煤深陷治理。新开工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安置深陷区居民5000户。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国家和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

完善和推进以安置下岗职工为主的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已建设的15个园区及30个专业小区的生产和运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开发、确保进入园区的下岗职工有稳定收益。在此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吸引民资投入为主,再建设新的园区和专业小区。实行产业化运作,抓好农业园区及专业园区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搞好各环节的有机链接,形成比较完备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加大对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功能区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新建3-5个科技研发中心,农业科技综合楼交付使用,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信息传递、农产品质量检测功能。推进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乳制品加工扩建、良种奶牛繁育基地、沙棘系列产品及优质蔬菜和花卉苗木等项目建设,启动食用菌加工、农产品速冻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矿区转型。在抓好“三矿”改扩建的同时,加大煤层气,矿井水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新项目开发力度,在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农业园区上实现新突破,在建成10个非煤产业项目的同时,新上非煤产业项目6个,非煤产业增长15%以上。

实施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战略,加大对县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力度,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各区要通过积极参与转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经济总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开发优质、绿色农产品,努力建成我市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主要原料基地。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在推进全市经济转型中,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围绕畜牧业、林果业、特色种植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力搞好与大江、双汇、光明三大龙头企业配套的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做到乔木、灌木、牧草相结合,经济林和生态林组合。全年造林7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0万亩,荒山造林30万亩,“三北”四期造林13万亩。新发展大扁杏8.15万亩,山杏10万亩,红袍杏0.9万亩,发展无刺大果沙棘5.25万亩,全市水果产量达到12万吨。全力抓好环城绿化带、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和村屯绿化工程。以绿色农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粮经比例达到6:4,优质杂粮、油料、薯类种植面积要大幅度增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搞好蔬菜保护地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建设。订单农业比重达到25%,围绕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逐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典型示范,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推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县城经济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0%和15.9%。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设5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200个农业小区,集中资金,在101、阜沈、阜锦公路和阜锦高速公路沿线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水平提高的农业示范项目,形成四条产业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改造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对30个重点贫困村实行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农业现代化水利示范工程,搞好库塘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调蓄能力2000万立方米,新建农村基本饮水井534眼,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万亩。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做好人工增雨、飞防、飞播工作。

(三)推进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为经济型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调整、完善招商引资思路,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包装上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的联系,加大引进龙头企业力度,力争新签约一批重大项目。扩大利用外资领域,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等利用外资,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作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加大跟踪力度,逐一落实。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要达到25亿元。加强对现有域外投资企业的服务,促其做大做强。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总量。按照国际市场要求,高标准推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培育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出口拳头产品,重点抓好电容器、玻璃、服装、棉纺织品、食品及杂粮、花生、花卉、肉类加工等重点产品的出口创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

加强阜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提升功能、优化环境、创造特色。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期规划区要达到“七通一平”,同时,搞好二期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今年起步实施。开展“项目年”活动,推进大项目招商,加快项目进区步伐,全面提升入区项目的整体水平。

(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做好阜新发电厂三期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阜矿集团煤矸石热电厂节能综合利用优化改造、比牛哥乳业公司乳品系列加工等10个项目,续建嘉忆铜业有限公司粗铜加工、仙鹤药业公司中药系列产品GMP改造等5个项目,确保华丰食品公司阜新分公司引进方便面生产线、中美合资阜新光亚高新玻璃有限公司500吨浮法玻璃在线银镜生产线等7个项目投产。发展壮大绿色食品深加工业,培育一批拳头产品。突出重点,抓好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的增产增收,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0%的目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年内玻璃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区要形成一定规模。各县区要结合实际,规划建设1—2个区域性工业园区,形成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阜矿集团要充分利用矿产资源,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形成发展非煤产业的有效载体。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资产重组,切实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的挂靠联合。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工作。通过兼并、出售、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途径,全市有中小企业要基本完成转制。做好国家计划破产项目争取工作,加大依法破产工作力度。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夯实生产、财务、质量、现场等基础管理工作。深化厂务公开,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紧紧依靠职工办好企业。

(五)坚持放心、放手、放开的原则,发民营经济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投融资等方面为其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鼓励民营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创办龙头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更宽领域参与经济转型。引导服装、乳制品、油脂加工等优势民营企业向各类工业园区集聚,走规模化道路。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加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以行业和县区为载体,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机构。依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促其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0%;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40户以上,其中超亿元的4户。

(六)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增强全市服务业的发展活力。推进家具装饰装修材料市场、辽西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建设阜新电子城,改革旅游业管理体制,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矿区特色旅游,旅游总收入和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5%和17%。推进住宅建设,开放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全年住宅竣工7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社会投资,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拓宽社区服务项目,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网络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综合运用预算、贴息等手段,支持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市本级和县区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经济转型项目。按照“一要吃饭,二要稳定,三要建设”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项开支。依法从严治税,严格非税收入管理。加强信用建设,继续开展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和创建诚信经营企业活动,创建金融安全区。调整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经济转型项目的信贷支持。启动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招标贷款试点,积极推动各商业银行开办以安置下岗职工为主要目的的个人创业贷款业务。

(七)继续做好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经济转型,积极开辟就业渠道。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万人。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创业实体,增加社区公益就业岗位,扩大劳务输出,推进下岗职工与农业园区的对接。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培训基地和再就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扩大就业中的积极作用。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完成社保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作。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70%。利用国家社保试点政策,对所有符合政策并应当并轨的人员全部实行并轨。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坚持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

(八)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造崭新的阜新城市形象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适度超前、多元投入、注重效益的原则,把重点放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环境质量上。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为城市建设筹措更多的资金。加快细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及河堤两岸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煤城路改造工程和新华街、矿工街等道路改造工程,建成阜新长途客运站,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开工引白水源工程。完成原新邱矿东排土场、新邱原纺织分厂旧址、海州矿排土场复垦工程。做好城市南部改造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继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靓化工作。市区街路、住宅小区整治率力争分别达85%和75%以上,城市各出口路要努力达到形象示范路标准。完成住宅采暖系统分户控制改造140万平方米。引进优良树种,提高绿化标准和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6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70%,重点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彻底取缔露天烧烤,继续加大对燃煤小锅炉、汽车尾气的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分区,逐步将工业企业搬迁到新建设的工业园区。开源节流,建设节水型城市。编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小城镇和卫星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启动“数字阜新”建设,提高城市服务信息化功能。

(九)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为经济转型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推动科技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年引进业新品种60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2亿元,增长15%。现固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上海交大、沈阳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18所重点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共建协作关系。加强农业科技试验基地网建设,抓好科技部“阜新现代农业科技专项”13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适应经济转型需要,成立阜新高专农业职业技术分院,扩大3+2对接本科形式的联合办学,努力办好以阜新高专为主的地方大学,完成省农科院阜新分院的组建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支持辽工大扩大办学规模和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办好两县职教中心和10所初职教特色校。积极实施高中扩招,努力办好优质高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8所中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化、4所农村初中达到省级标准化水平。市区小学、县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外语课,市区、县城小学和50%的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万平方米。阜新高专、市一职专教学楼交付使用。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双聘工作”,完成省下达的控辍保学任务。

搞好人才资源开发,营造吸引、使用人才的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整体素质较高、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年内聘请外国专家10人次,派出20名技术、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完成第二届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十百千人オ工程”的选拔评审工作。落实好辽工大、中国农大、沈阳农大对阜新定向招生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

(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建设开放阜新,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以区域性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坚持以区域文明带动全市文明,以行业文明带动社区文明,以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树立开放、进取的道德风貌和团结、奋进的道德环境,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认真落实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投入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产业化,促进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打造阜新地域文化品牌,积极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好玉龙文化系列活动,积极做好参加省第市六届艺术节准备工作。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开通城市调频广播。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抓好田径、游泳两大基础项目及篮球、赛艇、举重三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继续加强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做好迎接省卫生模范城复检工作。促进优生优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1‰以内。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搞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地震预测预报,继续做好修志工作。

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重视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各项议案、建议和提案。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制度,鼓励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认真做好市民投诉受理工作,解決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正当合理要求,积极预防和依法及时处理群体性事件。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做好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大力推进“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各级公务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严打”专项整治斗争成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斗争,坚决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加强城乡公共安全管理、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严格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搞好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落实优抚和安置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新一届政府承担着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荣使命,任重道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政府的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握灵魂,围绕主题,狠抓落实,努力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通过学习,认真领会,准确理解、自觉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要善于把握形势,抓住机遇,拓宽发展空间,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集中精力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在抓项目、上产品、壮企业、兴产业上有新突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学习,既要学好科学理论,又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外经外贸知识和科技知识,还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丰富头脑,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在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出一批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公务员。

科学管理,简化程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适应入世新形势,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引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以及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公开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计划、目标决策及其实施过程,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努力使政府的服务更方便快捷、更公开透明、更规范严谨。完善党政信息网,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搞好“一站式”办公大厅建设,对重要项目、重点工程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努力使阜新成为领导最重视、办事最快捷、服务最到位的一流经济发展软环境地区。

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努力建设实干型政府。今年,市政府要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和工作落实,把抓落实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环节。总的要求是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以埋头苦干、务求实效的态度推进落实;以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督查机制确保落实;以实实在在、群众认可的政绩检验落实。对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要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加强全程跟踪督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市委提出的“三个超常”为动力,以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奋发有为的工作劲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廉洁奉公,从严治政,努力建设清廉型政府。各级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人民的信任,让群众放心。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权、钱、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廉政行为。要倡导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作风,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提出杜绝浪费、节省开支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深入开展反腐斗争,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以廉洁、务实、高效、创新的政府行为取信于社会,建设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求发展、盼高裕是阜新人民的强烈追求。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推进阜新经济转型与复兴,带领全市人民加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列的历史重任。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洒下汗水,埋头苦干,让全市193万人民早日共享小康的幸福生活,共同创造新的美好未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