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日期: 2018-05-16 浏览量:471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阜政办发〔2018〕5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省直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一二三产业链接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抓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战略机遇,按照“一产为基点,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的思路,坚持三化同步、推动三区共建、促进三业并举,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链接和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要素市场,加快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一二三产链接和融合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

2.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深化技术、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助推一二三产链接和融合发展。

3.坚持重点突破。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支撑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4.坚持利益联结。以各类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基础平台建设,吸收、整合、集聚各种优势资源和要素,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建立完善多形式的三次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三)主要目标

2020年,一二三产业链接和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精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一二三产业链接全产业链

1.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按照“发挥优势、注重规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的原则,重点抓好四大产业链条。一是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乳品、分割肉、冷鲜肉、风味肠、皮毛加工业及皮革产业。以伊利等企业为依托发展鲜乳及乳制品加工业;以双汇等企业为依托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关东肉业等企业为依托发展肉羊产业;以牧合家牛业等企业为依托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业,拓展与皮革基地产业链接;以六和等企业为依托发展禽类分割肉及肉制品深加工业;以富国皮革等企业为依托发展皮革制品业。二是油料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花生食品及食用油。支持鲁花扩产能,扩建油料基地,形成全产业链;促进维远食品等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依托康龙食品等企业,推出花生、大豆系列功能休闲食品。三是果蔬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加工,发展干果、冷鲜蔬菜、功能性食品等产品。依托振隆、小东北等果蔬加工龙头企业,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发展,从分散向集聚发展,从简单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化。四是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提升白酒产量和品质,发展杂粮系列功能性制品、玉米深加工系列产品。扩大“三沟”品牌影响,推动皇家牧场与北京二锅头联合;优化杂粮深加工,促进孙六杂粮等企业做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2.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农业+旅游产业链条。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及新一轮滚动发展为契机,以景区依托型、城市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产业带动型为主要模式,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以海棠山宗教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中国北方文化名山,整合周边以大巴镇敖包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国华镇生态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二是发挥瑞应寺风景区、温泉旅游新城、佛寺水库等资源优势,将禅修养心、温泉养身、休闲度假有机融合,打造瑞应寺禅修温泉旅游区。三是整合大冷、章古台、阿尔乡三乡镇旅游资源,建设集观光、科考、探险、度假为一体的大清沟生态旅游度假区。四是以十家子国际玛瑙宝石城、鑫维玛瑙宝石城、阜新玛瑙宝石城为核心,打造中国玛瑙之都休闲购物体验区。(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旅游委,各县区政府)

3链接互联网企业,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一是实施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工程。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二是实施互联网+智慧农业工程。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产品质量追溯、灾害预警、动植物疫情防控、耕地质量监测等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强化深松整地智能化信息化监管。三是实施“互联网+农村”双创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机推广员等下村入户,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农村科技创业环境。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成果转化通道,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搭建农村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成果、资源、知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

(二)发展多类型产业链接方式

1.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产业链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充分挖掘镇村产业、文化、历史、生态等资源禀赋,以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创新升级为重点,培育建设十家子玛瑙、东梁温泉、章古台沙事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文化气息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的特色小城镇。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优化小城镇宜居环境,引导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双向流动。(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链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3.创新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互联网+认养农业”发展模式,壮大认养农业发展规模。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充分利用阜、彰两县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政策,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建设,有序发展都市型农业。(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4.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利用园区闲置厂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与江苏省盐城市对口合作。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氟化工、沙产业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集群规模实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政府)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链接主体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倡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村居民创新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2.推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培育机制,依法依规建设完善一批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教育培训、品牌营销、组织交流、信息发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等成立产业技术联盟,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品牌创建、统一营销等多种联盟方式建设。(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3.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推进胜雪农业、佰富顺心、世通物流等企业对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升级改造,加快对网络空白和薄弱地区的网点布局。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全流程、综合性服务。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向全程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延伸,大力开展乡镇综合超市、农资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新兴产业经营服务。(责任单位:市供销社)

4.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鼓励社会资本挖掘农业和温泉禅修、玛瑙、蒙古贞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互补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乡村手工艺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1鼓励企业开放合作。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进跨国公司在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投资。发挥好企业并购、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设备、品牌、市场和其他重要资源。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建立产业基地,以产业联盟的方式,在境外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建立境外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区域销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

2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动态培植20户左右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鼓励财务状况优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实现上市或发行债务融资。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引导资源或资产入股、联户经营,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全方位融入产业链,入股分红促增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责任单位:市金融发展局、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3.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有合理信贷需求且符合相关信贷准入条件的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单位:市农委、市金融发展局、市工商局,有关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计划,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链条,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措施,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二)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搭建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互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在线技术支持体系,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其他创业服务。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服务,鼓励专家、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向乡镇延伸网点,支持村镇银行增设营业网点,增加便民服务,开发产业链接金融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县域一二三产业链接,加大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实现信贷投放规模持续增长。(责任单位:市金融发展局,各县区政府)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机遇,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现有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同企业对接,推动一批发展前景广、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经合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提高人才保障能力。健全人才工作制度,打破人才地域界限、单位所有制界和身份界,使各类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通过人才市场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

(六)加强工作通报。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县区、各责任单位落实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发现并解决任务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实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2018年行动计划

 

附件

 

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2018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按照产业重塑、优势再创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县域全产业链

(一)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带三年滚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市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发挥鲁花、双汇、伊利、六和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油脂、肉制品、乳制品、籽仁、酒类以及其他特色食品加工业,推动双汇技改升级、鲁花二期扩能和鲁花三期调味品、伊利养殖牧场项目,推动皇家牧场与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项目尽快达成合作意向。(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二)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政策、用地和资金支持,加大对休闲农业园区、农业节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龙头企业,以点带面、连片开发,打造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打造精品乡村游线路,在城市近郊区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旅游委,各县区政府)

(三)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等融合。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深化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逐步实现农产品“产运销”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发家致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

二、发展多类型产业链接方式

(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据区位、产业、生态等突出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中心城区为主体、小城镇为支撑、农村新型社区为单元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依托温泉养生、禅修文化、北方文化名山等特色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吸引农村人口向特色小镇集中,建设一批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小城镇。(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县区政府)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现代农业三年攻坚方案,巩固提升60万亩,新建3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组织实施旱地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避灾抗灾长效机制。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培育更多阜新特色产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促进伊利牧场等一批项目落地。坚持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丰富畜牧产业链条,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

(三)创新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动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助推互联网与农业发展高度融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步提升。建立完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产品质量追溯、灾害预警、动植物疫情防控、农机安全防控、耕地质量监测等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逐步实现农产品“产运销”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发家致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

(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工业发展园区化,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深化与中科院、国家建材规划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提升研发检测平台水平。创新园区融资模式,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粗铜加工、机械配套、高端建材、铸造、玛瑙、硅砂、蒙医药等产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县城及中心乡镇商业发展,培育一批新增长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政府)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链接主体

(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促进“小升规”“个转企”“大做强”,着力发展壮大一批“小巨人”企业,阜、彰两县2018年各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大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管理运作模式和配套支撑体系,培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作用。立足于服务行业、企业、市场、社会,整合相关资源,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联盟,发挥在专业、信息、人才、机制等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多种方式搭建企业交流展示平台,强化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三)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进农产品“四进”工程,对现有农产品销售终端进行信息化、功能化升级改造,扩大服务覆盖面积。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快组建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并与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合作社平台有效对接。推进“供销E家”阜新地方平台2018年底前试运行,联农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供销优品”名优特产品平台商城2018年底前完成总体建设。依托实体店网络和第三方合作平台,将县域运营中心建设成为农村商品交易主体和物流配送主体。同时,发挥电商平台作用,逐步形成“供销e家电商平台+区域电商平台+农民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争取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围绕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盘活低效用地、工业厂房、存量资产,按照“两头延伸”的原则,包装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质量效益好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一)鼓励企业开放合作。抢抓京津冀协发展、“一带一路”、与江苏盐城对口合作、沈阜互动合作等机遇,以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强强联合、战略重组,迅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资本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吸引和推动大型央企、省企、民企与本地企业开展合资合作,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同时,鼓励引导本地关联企业间、市矿企业间的产品协作配套。(责任单位:市经合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县区政府)

(二)鼓励发展股份合作。抓住国家优先支持东北地区企业上市机遇,加强企业上市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意识,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到新三板和辽宁股权交易市场融资交易板挂牌。推进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加快发展多种股份合作形式,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折股量化,成立股东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台账管理制度,明确集体经营收益分配范围。2018年全面完成成员界定、清产核资等工作,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发展局、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三)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推广“互联网+认养农业”发展模式,壮大认养农业发展规模。积极与市场有机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有序发展“以销定产、产销一体”的订单农业,使其成为对接大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克服小规模局限性的有效形式。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发展规模,积极开展招商对接、跟踪服务、配合协调,将企业与乡镇、农户与专合社、产品与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利益连结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助推扶贫攻坚。(责任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


关于《阜新市一二三产业链接计划》(2018-2020年)的政策解读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