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日期: 2022-12-30 浏览量:976 来源:阜新市水利局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目    录

    前    言

一、编制依据与发展基础

  (一)编制依据

  (二)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三)水利发展基础

  (四)“十三五”规划实施总体评估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发展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五)目标任务

三、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一)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保障防洪安全

  (二)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三)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全面强化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美丽

  (五)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四、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一)完善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二)强化江河湖泊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三)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四)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五)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水平

  (六)强化水库移民工作监管,保障水库移民政策落地见效

  (七)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

五、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

  (三)加大水利“放管服”

  (四)完善法规体系,理清职责

  (五)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六、加快行业能力提升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二)强化水利科技创新

  (三)健全水法规体系

  (四)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六)构建科学的水文化体系

七、规划投资估算及年度安排

  (一)规划项目总体情况

  (二)规划项目总投资

  (三)资金筹措

  (四)年度安排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件:阜新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项目库  .xlsx



附图:

  行政区划图

  流域水系图

主要江河治理(流域面积3000km²以上)治理工程示意图

  重点中小河流(流域面积200-3000km²)治理工程示意图

  中小河流(流域面积50-200km²)治理工程示意图

  水库、水闸工程示意图


前    言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

“十三五”以来,阜新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阜新市水利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也是阜新全面完成转型初期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始迈向转型新阶段,顺势而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第一个五年。当前,我市仍存在一定程度上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水安全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编制实施好阜新市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市委书记吕志成强调,水安全保障是提升民生福祉、关乎推进转型振兴的大事。一要坚决守底线,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河流水库防洪达标率100%。二是要切实保民生,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水安全,实现城乡居民安全饮水达到100%。三要全力促发展,保障工商业用水,在节水灌溉的基础上保障农业用水,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四要突出美化环境,加大细河、柳河流域治理,把美化生态环境建设融入阜新市“一核一轴两区两带”空间布局规划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阜新市水利局组织精干力量,迅速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以水问题为导向,着眼“两个一百年”和“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落实好新时代治水方针,编制完成了《阜新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提升水安全能力的核心关键,破解水安全短板的瓶颈制约,应对水安全风险的重大挑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针对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智慧水利等方面,统筹谋划了“十四五”时期的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总体路线图,将成为加快推进阜新水利现代化的总纲领。

一、编制依据与发展基础

(一)编制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关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国家、省、市有关“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报告》、《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二)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1、地理位置

阜新市名源于“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是我国最早建设发展的国家能源基地之一。阜新市地处辽宁省的西北部,与省会沈阳市的直线距离147.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21°01′~122°56′,北纬41°41′~42°56′,东与沈阳市的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相连,南与锦州市的黑山县、北镇市、义县接壤,西与朝阳市的北票市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交界。阜新地区东西长170km,南北宽84km,全市总面积10327km2

图1-1.png 


  2、气象与水文

阜新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丰富、干燥多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季严寒少雪,夏季炎热多雨,经常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霜冻等不利天气,自然灾害频繁。

全年平均气温在7.1℃~7.6℃之间;月平均中7月最高24.1℃、1月最低-11.7℃;多年平均无霜日151d;本区年内日照分布呈双峰型,峰值为6月和9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68h,生育期4~9月份1558h,5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88h;多年平均蒸发量1789.8mm,多年平均降水量480mm,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8.1%;年平均径流深47.4mm,年降水总量49.70亿m³。

3、河流水系

阜新地区河流属于辽河和大凌河两个流域。其中,辽河流域有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与秀水河4条水系,境内流域面积7252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70%;大凌河流域有细河与牤牛河2条水系,境内流域面积3103km2,占全地区总面积的30%。全区5km以上河流313条,其中: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中型河流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km2的主要河流有13条,多为季节性河流,具有河道比降大、多泥沙的特点,冲淤兑岸严重。详见表1-1。

图1-2.png 


1-1阜新地区主要河流概况表

河名

流域面积  km2

大于5km长河流(条)

河长    km)

比降(‰)

备注

绕阳河水系

 

111

1327.3

 

 

其中:干流

3534

 

120

2.6

骆驼山至边界

二道河

633.5

 

58

8.8

 

东沙河

548

 

50

8.1

阜蒙境内河段亦称八道河

苇塘河

413.6

 

61.2

2.5

 

柳河水系

 

50

691.6

 

 

其中:干流

783

 

74

 

闹德海水库至边界

阿哈来河

606

 

50

 

 

养息牧河水系

 

23

385.2

 

大一间房至边界,其中主流控制723km2

其中:干流

1381

 

73.1

1

 

地河

360.9

 

58.9

3

 

秀水河水系

 

7

67.4

 

均系上游河叉

细河水系

 

81

936.5

 

 

其中:干流

3096.1

 

113

1~2

东骆驼山至蔡家屯边界

伊吗图河

728.6

 

74.6

8

 

汤头河

404.6

 

60

5

 

牤牛河水系

 

41

419.5

 

 

其中:干流

871

 

34

2

阜蒙县与北票县河段

官营子河

480

 

38.5

8

 

于寺河

300

 

39

5

 

合计

 

313

3827.5

 

 

4、水资源状况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第二次评价报告: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42亿m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1亿m³,地下水资源量5.22亿m³,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1.71亿m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6亿m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83亿m³,地下水可利用量4.43亿m³;人均水资源量439m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820m³1/2略多,全国2200m³1/5;亩均水资源量149m³,不足全省亩均水资源量547m³1/3,全国1858m³1/12。阜新市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三种缺水型式并存,资源性缺水型式突出。

在流域分布上:水资源总量绕阳河最大为2.49亿m³,占阜新市水资源总量的34.7%,大凌河水资源总量为1.79亿m³,占阜新市水资源总量的20.9%,柳河为1.51亿m³,占阜新市水资源总量的18.1%,秀水河、养息牧河为2.62亿m³,占阜新市水资源总量的26.3%。

在行政分布上:彰武县的水资源总量为4.8亿m³,占阜新市的57.6%;阜蒙县的水资源总量为3.31亿m³,占阜新市的39.3%;阜新市区的水资源总量为0.21亿m³,占阜新市的2.5%;清河门区的水资源总量为0.06亿m³,占阜新市水资源总量的0.6%。

5、社会经济概况

全市下辖两县五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

根据2018年阜新市统计公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46.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7.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4:27.6:51.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340元。

全市户籍总人口185.0万人。其中,男性91.6万人,女性93.4万人。全市城镇人口78.5万人。

三)水利发展基础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政府突破辽西北战略的优惠政策,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发展,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体制机制,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解决抗旱、供水、生态等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大力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缓解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制约发展的矛盾。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防洪抗旱体系逐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重要成果,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水利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大的时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1、河道治理项目

阜新地区河道防洪工程体系以河道堤防及水库调洪为主,共有各类堤防314.29km,其中达标堤防278.15km,主要包括:柳河堤防12.76km(其中:城防段50年一遇堤防3.83km;农村段20年一遇堤防长度3.93km);绕阳河10年一遇堤防71.42km;养息牧河10年一遇堤防19.38km;细河堤防长度126.58km(其中城市段堤防52.6km,农村段10年一遇堤防73.98km);牤牛河10年一遇堤防长度9.86km。结合已建成的控制性水库工程,我市库堤结合的防洪骨干框架基本形成。防洪保护人口109.5万人,耕地64.37万亩。

2、水库水闸

1)水库现状

建国以来,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我市陆续建设了一批水库工程,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水库绝大部分建设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均存在建设先天不足问题,加上在运行中,未能及时进行后续建设和必要的维护,使水库长期带病运行,有的甚至小病拖成了大险。目前,部分水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对全市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市现有在册水库48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43座。2007-2019年间所有48座水库全部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2018年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意见》(水建管〔2018〕63号)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要求,我市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截止目前,符合鉴定条件38座水库已全部鉴定完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组成专家组鉴定,其中二类坝33座,三类坝5座。

2)大中型水闸现状情况

全市现有中型水闸5座,全部位于彰武县,分别为旧屯拦河闸、三家子拦河闸、凤凰城拦河闸、沙力土拦河闸、丰田八尺沟水闸。2009年开展水闸普查工作,经鉴定,截止目前,除沙力土闸和旧屯闸已完成两座水闸除险加固外,其余三座水闸为病险水闸。

3、城市防洪

阜新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包括细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九营子河、高林台河。细河防洪是阜新市城市防洪的重点,细河城市段从氟化学总厂至阿金歹公路桥段,全长26.3公里,其中:市氟化学总厂至东环路大桥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东环路大桥至阿金歹公路桥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两岸现有堤防52.6公里;九营子河城区段(入细河口至九营子公路桥)长7.6公里、高林台河城区段(入细河口至哈朋河汇流口)长4.7公里,已全部治理完成,防洪标准50年一遇。

4、农村水利

1)农村饮水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全市现有农村户籍人口104.7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93.79万人,集中供水工程1030处,覆盖农村受益人口70.67万人,其中集中供水到户人口65.08万人,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为67.48%,自来水普及率为62.14%。2020年底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达到98%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全部安全,如期完成农村饮水脱贫攻坚任务。

2)灌溉工程现状

2019年统计,全市农田有效灌溉总面积260万亩、实灌面积100万亩。现有水田灌区3个,包括中型灌区1个、小型灌区2个,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56万亩,配套渠系建筑物54座、渠系125条,各类渠道长度共计4.68万米,其中混凝土衬砌2.03万米,土沟2.65万米。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管理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全市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后,全市现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59个(细河区、海州区和清河门区由区水利事务服务中心业务部门负责未统计在内),其中阜蒙县35个,彰武县24个。全市核定水利员编制241人,在岗2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4人,核定水管员602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都配备日常工作需用的水利技术服务车辆以及水准仪、GPS等仪器设备。

4)农村水利改革现状

A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十三五”计划实施134.856万亩,截止2019年底,已实施100.668万亩,计划于2020年底完成“十三五”计划改革面积134.856万亩。

全市2016-2019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100.668万亩,其中阜蒙县改革面积49.437万亩、彰武县改革面积50.884万亩、清河门区年度改革面积0.347万亩。共涉及53个乡镇、256个村。按照“三个区域”划分标准,已划分为核心区域6.72万亩,重点区域2.73万亩,一般区域91.217万亩。

B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全市开展小农水项目“先建后补”改革工作,项目采取村集体或用水合作组织申报和实施,工程通过县级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给项目申报主体,并颁发工程确权证书,财政补助工程实际总投资的80%。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申报主体在小农水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中的积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量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第二次评价报告: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42亿m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1亿m³,地下水资源量5.22亿m³,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1.71亿m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6亿m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83亿m³,地下水可利用量4.43亿m³。人均水资源量439m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2略多,全国的1/5;亩均水资源量149m³,亩均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1/3,全国的1/12。阜新市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三种缺水型式并存,资源性缺水型式突出。各县区的水资源情况见下表。

2019年阜新市水资源总量为74066万m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024万m³,地下水资源量43092万m³,两者之间的重复水量10050万m³

1-2阜新市行政分区水资源情况一览表单位:万m³

县区

流域

名称

面积

km2

水资源量

重复

水量

水资源

总量

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总量

彰武县

秀水河

294

1097

1854

325

2626

397

2004

2401

养息牧河

1495

7999

17114

1483

23630

1520

13602

15122

柳河

804

3339

10593

3470

10462

1344

6454

7798

绕阳河

1049

4221

8081

562

11740

1122

8405

9527

小计

3641

16656

37643

5840

48459

4383

30465

34848

阜蒙县

柳河

935

4337

1180

880

4637

1562

1857

3419

绕阳河

2573

10510

5257

2883

12885

2753

4527

7280

细河

1842

10557

4621

4265

10913

5991

4237

10228

牤牛河

897

4448

2369

2186

4630

2202

1664

3866

小计

6246

29852

13426

10214

33065

12508

12285

24793

阜新市区

绕阳河

68

297

78.2

78.2

297

72

118

190

细河

301

1728

756

698

1786

981

1068

2049

小计

369

2025

834

776

2083

1053

1186

2239

清河门区

细河

99

568

248

229

587

322

356

678

全市合计

10327

49101

52152

17060

84193

18266

44292

62558

2)供水量

2019年全市实际总供水量26045万m³。其中地表水供水8029万m³,占总供水量的30.8%。地下水供水17280万m³,占总供水量的66.4%。其他水源供水735万m³,占总供水量得2.8%。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6227万m³,调水工程供水量1802万m³。地下水供水量中其中浅层水17241万m³,深层水39万m³。其他水源全部为中水回用,中水回用量735m³

3)用水量

2019年全市实际总用水量26045万m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9958万m³,占总用水量的38.2%;林牧渔畜用水量2749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0.6%;城镇公共用水量1005万m³,占总用水量的3.9%;工业用水量为4217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6.2%;居民生活用水量6010万m³,占总用水量的23.1%;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105万m³,占总用水量的8.1%。

按行政分区统计,阜蒙县实际用水量6444万m³,彰武县实际用水量10463万m³,清河门区实际用水量895万m³,市区实际用水量8242万m³


 

1-3  2019年阜新市行政分区实际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万m³

行政分区

农田灌溉用水量

林牧渔畜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

城镇公共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

生态环境用水量

总用水量

火电

国有及规模以上

规模以下

小计

建筑业

服务业

小计

城镇

农村

小计

城镇环境

农村

生态

小计

合计

阜蒙县

2513

1323

23

429

18

470

5

373

378

345

1342

1687

13

60

73

6444

彰武县

7367

1298

5

102

53

160

9

140

149

273

751

1024

465

 

465

10463

清河门区

29

66

81

248

121

450

8

20

28

198

53

251

71

 

71

895

市辖区

49

62

1253

1267

617

3137

70

380

450

2938

110

3048

1357

139

1496

8242

合计

9958

2749

1362

2046

809

4217

92

913

1005

3754

2256

6010

1906

199

2105

26044


4)用水水平分析

根据全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总量,按2019年各县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工程实际供水情况(扣除境外水源和深层地下水的供水量),分析各县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阜新地区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31.27%,其中阜蒙县32.42%、彰武县30.02%、市辖区36.36%、清河门区36.28%。

A地表水开发利用分析

阜新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9101万m³,可利用量为18266万m³,实际利用量为2414万m³。阜新地处低山丘陵区,兴建大型地表水利用工程受限,属于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地区,故阜新地区加大地表水利用的可能性不大。

B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阜新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2153万m³,可利用量为44292万m³,实际利用量为17147万m³。我市存在地下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不均等情况,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与需水量之间矛盾较为突出。阜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应从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对超采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总量削减,逐步达到采补平衡。对尚有开发空间的地区,因地制宜地、适当地加大开采力度。


1-4阜新市行政分区用水水平分析表单位:万m³        

行政

分区

地表水

地下水

水资源

可利

用量

利用量

利用率

可利

用量

开采量

开采率

可利

用量

利用量

利用率

阜蒙县

12508

261

2.09%

12285

7777

63.30%

24793

8038

32.42%

彰武县

4383

2125

48.48%

30465

8338

27.37%

34848

10463

30.02%

清河门区

322

0

0.00%

356

246

69.10%

678

246

36.28%

市辖区

1053

28

2.66%

1186

786

66.27%

2239

814

36.36%

全市

18266

2414

13.22%

44292

17147

38.71%

62558

19561

31.27%

6、水土保持现状

全市土地面积1032671.97公顷,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7283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6.1%。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强烈及以上侵蚀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71%、22%和7%。

统计表.png 

7、抗旱工程现状

  全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井5眼,其中阜蒙县3眼、彰武县2眼,干旱年份抗旱供水量0.0013亿m³,干旱情况下可保障生活用水安全的人口数9398人。

全市两县五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目前全市现有简易雨量站277个、简易水位站38个、自动雨量水位站64个、自动水位站14个和多要素气象站8处等信息采集点401个,180套手摇报警器,225套预警广播,2612个铜锣。

8、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现状情况

阜新市移民安置区覆盖全市65个乡镇,移民扶持主要用于移民急需的水利设施配套、交通道路、饮水安全以及文化、卫生、教育设施项目。通过移民扶持项目的实施,全市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收入增加、道路畅通、饮用到洁净的水源、农田能够得到灌溉、电视及通讯信号的基本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的提高、有一个读书读报提升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空间、有健身娱乐的场所,这些使得移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原住地居民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为此,广大水库移民十分拥护国家的移民政策,大力支持移民工程的建设。

1---6.png 

  截止至2019年,我市现有移民后期扶持工程的建设及完成情况见下表。

1-7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情况

县(市、区)

饮水安全状况

交通状况

水源井(眼)

总铺设管路(km)

已解决移民人数(人)

占总移民人口百分比(%)

桥涵(座)

新建道路(km)

道路硬化(km)

路灯(盏)

已解决移民

  人数(人)

占总移民人口百分比(%)

阜蒙县

17

132.765

203

4.0

2

21249

 

230

96

1.9

彰武县

28

30.51

781

40.34

10

8.7

0.4

553

413

21.3

市本级

 

7.3

38

2.12

 

 

 

 

 

 

1-8移民水利工程及设施状况

县(市、区)

水利工程及设施状况

农田水利设施(处)

河道治理(km)

其他(处)

灌排站(座)

灌溉井(眼)

改造渠道(km)

其他(处)

护岸(km)

堤防(km)

疏浚河道(km)

阜蒙县

 

5

 

 

8.734

 

1.088

 

彰武县

 

 

 

 

1.43

 

0.25

 

市本级

 

 

 

 

 

1.2

0.6

 

9、水行业管理现状

1)水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水法规体系配套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水资源方面:2018年10月30日,阜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通过了《阜新市温泉水资源保护条例》,2018年11月28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予以公布,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河道方面:2019年10月30日,阜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阜新市细河保护条例》,2019年11月28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予以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情况

全市完成了水行政执法机构改革。2018年8月,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局机关成立了行政审批科,中心成立了水政与渔政综合执法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行政执法队伍。同时完善了水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建设。2016年,编制了《优化行政执法软环境制度汇编》。主要包含《阜新市水政监察实施细则》、《阜新市水利局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阜新市水利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水政监察员守则》、《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等制度。2019年11月,制定了《阜新市水利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阜新市水利局重大水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和《阜新市水利局水行政执法公示办法》“三项制度”, 加强对重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提高水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十三五”规划实施总体评估

“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治水兴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我市水利十三五规划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土保持与河道生态修复等,争取省以上水利投资25亿元。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涉及河道治理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农村水利工程,水源配置工程,防汛抗旱工程,移民扶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8大类。从项目投放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农村水利、饮水安全与水资源配置、城市防洪、河道治理、移民后期扶持、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项目上;从资金来源上看,政府财政投入、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投资多渠道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从投资地区来看,阜彰两县投资增长较快且额度大,五区投资增长较为稳定。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受国家方针政策导向、地方经济影响,部分规划内项目未能实施,但对于突发洪涝干旱灾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客观因素影响,适时调增并实施了部分规划外项目,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

经过“十三五”这一阶段的努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防洪抗旱体系逐步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重要成果,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得到有效增强,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五大体系,为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防洪减灾

“十三五”期间治理河道128km,工程总投资4.5亿元。细河城市段堤防全面闭合,柳河、绕阳河等大江大河防洪标准显著提升,保障了防洪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

其中,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治理项目3项,分别为柳河(彰武县段)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4098.71万元;绕阳河(东白城子—哈尔套下三道沟段)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为8392.65万元;绕阳河彰武县东白城子以下段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为449.91万元。完成城市防洪工程5项,重点完成细河(塔子沟河汇流口-长哈达河汇流口段)段治理工程、细河(新邱无堤段)治理工程、细河(玻璃园区漫水桥-污水处理厂)段治理工程、细河(污水处理厂-氟化学总厂)段治理工程、细河(塔子沟河汇流口-长哈达河汇流口段)段综合治理蓄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8953.08万元。完成中小河道治理项目13项,工程总投资7286.15万元。

河道治理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消除了主要江河流域及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隐患,同时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2、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病险水库7座,共完成投资12443万元。其中大型1座(佛寺水库),完成投资10725万元;小型6座(阜蒙县欧力板、彰武县朝阳沟、公台子、兴隆沟、七家子和新邱区七家子),完成投资1718万元,截止目前,7座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

完成中型病险水闸两座(沙力土水闸和旧屯拦河闸),完成投资1087万元。共完成投资13530万元,占十三五计划16087万元的84%。工程实施后,我市水库防洪标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防御洪水能力加强,雨量和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得到有效完善。

3、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应急度汛和水毁修复工程21项,总投资641万元,提高了防洪能力,保护了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5处,共完成投资360万元,保障人口1.5万人。增加了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防汛抗旱能力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市投入资金1.7亿元,2016-2018年实施农田灌溉工程1185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

4、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央财政部门大力支持的项目, 我市两县五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目前全市现有简易雨量站277个、简易水位站38个、自动雨量水位站64个、自动水位站14个和多要素气象站8处等信息采集点401个.安装了180套手摇报警器,225套预警广播,配置了2612个铜锣。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三五”期间围绕脱贫攻坚,我市农村饮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80处,受益总人口18万人,新增农村集中供水人口12.5万人,新增集中供水到户人口11.2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高12%和10.7%。

6、水库移民扶持

 “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发放直补资金0.28亿元,直接受益移民9335人。实施道路、桥涵、水源等移民扶持项目271项,修建各类道路181.5km,建设桥涵57座,整治河道总长17.42km,新建和维修渠道18.15km,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4处,完成农田水利配套工程26处,整治村容村貌6处,建设文化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项目63项。移民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移民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维移民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水土保持

我市属于低山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372837公顷,占总面积的36.1%。

“十三五”期间全市先后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省水利发展资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以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28万亩。

8城市供水得到保障

2020年底前辽西北供水阜新配套工程完工通水,包括闹德海水厂改造和新建清河门、彰武县净水厂、阜蒙县净水厂,工程总投资6.27亿元,新增日供水能力24万吨。

9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度建设

(1) 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

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河长957人,其中市级5人、县级37人、乡级273人、村级642人。市级总河长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市级副总河长由常务副市长和分管环保及水利的副市长担任。市级河长按照凌河、辽河流域由分管环保和水利的副市长担任。全市共设立了620块河长公示牌,公示牌公示了河长信息、河流概况、整治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

市河长办设在市水利局,主任由分管水利的副市长担任,同时设4个副主任,市水利局局长任副主任,负责河长办日常工作,另外3名副主任分别由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副局长担任。市河长办负责河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和宣传培训;完成总河长、河长交办事项及公众举报事项的分办、督办;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具体工作。

(2) 河湖长制制度及机制建设

我市联席会议设总召集人、副总召集人,成员分别由市各相关局委办分管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3) 河长湖长履职情况

市、县两级总河长履职尽责、亲力亲为,研究解决河长制各项工作任务,做到重要情况亲自调研、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导。  

(4) 工作组织推进情况

一是河长巡查情况。我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我市河道、水库,督导检查全市河长制工作。

二是监督检查情况。市政府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绩效评价内容,加以推进。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纳入“大禹杯”考核评价内容,并采取一票否决制,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评价。市水利局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纳入基层水利服务重点内容,强化指导和监督。

三是督导检查情况。我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来,市水利局成立了工作推进指导组,由局属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对县区河长制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针对县、乡两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河长人员确定、河长制办公室设立、河长制工作制度出台、“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市河长办召开工作专题会议,就办公室职责分工、任务目标、时间节点等作出工作安排、提出具体要求,本着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开展工作,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全面推进河长制办公室各项工作。

2019年市级河长巡河30次,县级382次,乡级6794次,村级45723次。河长在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均已河长制督办单的形式下达相关地区及部门,要求按时整改反馈,通过各级河长巡河,使得河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

(5) 河湖治理保护及成效

水利部门不断加大对大江大河、中小河道、山洪沟、险工险段、河道垃圾和河道生态等工作的投入力度,对我市防洪能力薄弱的中小河流和山洪沟进行综合治理。经过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逐步形成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使我市河库治理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的实施目的。

(6) 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辽宁省水利厅关于落实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全流域范围内河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2016年我市辽河流域垃圾总量为27460立方米,全市共设立警示牌430余个,共发放通告2000余份,共出动挖掘机320余台次、铲车420余台次、装载车辆422余台次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出动人员1283余人次。2017年河道垃圾清理总量为15651立方米,全市共发放传单4600余份,张贴通告6000余张,出动宣传车辆50余台,共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703余台次,运输车辆2700余台次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出动人员6200余人次,投入资金160余万元。2018年河湖垃圾清理总量为23960立方米,全市共发放传单4500余份,张贴通告2100多张,出动宣传车辆110多台,共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770台次,运输车辆1170台次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出动人员1800余人次,投入资金159万元。2019年河湖垃圾清理总量为48213立方米,全市共发放传单40000余份,张贴通告700多张,出动宣传车辆80多台,共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770台次,运输车辆1600余台次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出动人员4100余人次,投入资金297万元。2020年河湖垃圾清理总量为17234立方米,全市共发放传单1800余份,张贴通告2100多张,出动宣传车辆70多台,共出动挖掘机、铲车等工程机械508台次,运输车辆1000余台次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出动人员4100余人次,投入资金153万元。

(7) 河库“清四乱”专项行动

每年按照《辽宁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通知〉的通知》要求,市水利局集中对河流、水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进行整治行动,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全市7个县区对辖区内河流、水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信息完整、问题准确、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一是开展了河道采砂整治行动,全市统筹协调公安、水利等部门对盗采砂石进行严厉打击,处置了一批作案人员,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砂现象。二是开展了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排查 “四乱”问题150处,分别建立整改台账,逐一进行整改销号。目前,全市150个四乱问题已全部完成销号。三是开展了地下水压采专项行动,2019年下达封井通知251家,共封井171户,有效遏制了盗采地下水的行为。通过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切实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10水利行业监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每年下降8%以上,查封自备井268眼,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15起。工程质量和安全稳步提升,沙力土水闸等多个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五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相继出台《阜新市温泉水资源保护条例》、《阜新市细河保护条例》,为水利行业监管提供了法治保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水利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长空间。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既面临着洪涝干旱、工程失事等直接风险,也会影响到粮食供应、能源供给、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把握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个关键,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在更好解决水灾害问题的同时, 下大气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多、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的优势,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市江河湖泊水系为基础、输排水工程为通道、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化调控为手段,加快构建循环畅通、功能协同、安全可靠、调控自如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 为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水利行业强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重塑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

“十三五”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市由于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自然灾害等问题仍然长期存在,旱情尤为突出。目前来看,我市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现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标准和功能体系,无法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农村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河段现状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河道险工险段没有彻底根治,防洪隐患多

二是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还很突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久失修,很多已经不能发挥效益,需要改造提档升级;企业、农业生产等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农业面源、养殖业等造成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体受到污染,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水量水质面临潜在威胁。

三是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仍有制约因素,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市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治理项目投入严重不足,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监督执法效率不高问题,另外,部分群众对梯田占地和退耕还林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认识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很大。

四是水库移民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阜新水库移民人口分布在两县五区的65个乡镇,集中安置区少,主要呈零散安置特点,导致水库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总体呈现出项目投资少、建设规模小和标准低的特点,项目综合效益还不能根本改观移民区的基础设施的薄弱状况。

五是依法治水仍需进一步改善。与新法规出台相配套的水利规章制度相对滞后,水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联动机制不健全,水利政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及实施还不完善,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差距。

六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水利投入的稳定机制仍未形成,现有的投资规模和渠道难以满足水利快速发展的需求,投资缺口仍然较大;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方面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匮乏,特别是基层水利服务人才的缺失,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等问题都制约着水利发展。

六)发展形势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设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大格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的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突破辽西北战略和阜新市委、市政府新一轮突破阜新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市正面临转型振兴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集群、服务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给水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十四五”时期的我市的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起步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鄂竟平部长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水利发展方式转型期。未来五年,我市将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努力解决防汛、抗旱、供水、生态等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问题,大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缓解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制约发展的矛盾,充分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紧紧围绕本地区“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布局、区域发展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等系列战略,坚持新发展理论,积极稳妥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质量和水平,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工程建设短板,着力完善水利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水利行业监管体系,水利建设管理与地区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完善节水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解决水灾害和水资源保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提升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节水优先、高效利用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考核,推动全行业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水平。

2、空间均衡、统筹兼顾

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实际,确保地区间的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3、系统治理、协同发力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协同发力,共治共管,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现“五水”共治,系统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4、两手发力、改革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增强水利建设管理活力。

5、确有需要、可以持续

结合阜新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实施计划。抓住关键环节,有序推进规划实施。抓住关键环节,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6、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科技创新、智慧水利

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提升水利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8、完善机制、强化监管

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注重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转变,保持整个监督过程首尾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监督效果,确保水利行业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三)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全市所辖阜蒙县、彰武县2个县,细河区、海州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5个区现状水平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2025年。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三五年,全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辽宁省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节水优先、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体系、“功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形成全市骨干水网格局,加快构建县级水网,基本建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间循环统筹的水网体系;洪水防御能力和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提升,有效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为阜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河湖环境全面改善,重要江河得到系统治理,水生态实现根本好转;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标准化基本实现,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水利取得显著成效;水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水网工程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提高监管效能,水法规体系全面完善,监督制度全面建立,监管实现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智慧化;基本实现水利行业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等的需求。

五)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考虑需要与可能,围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和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全面监管四大体系,提出“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指标。到2025年,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建成全市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步实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统一管理,水库供水能力逐步提高,全面建成辽西北供水的地方配套供水工程,实现供水目标;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江河流域健康保障体系;贯彻落实深化水利改革各项任务,理顺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水利行业监督管理。

1、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一是以全面提高全市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和促进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健康为目标。大型河流主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重点中小河流主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阜新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涉及的主要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县级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完成一村一眼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防汛抢险队伍专业化建设;扩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为储备各类防汛抗旱物资提供保障;,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当年GDP的0.45%以下。

二是全面建成阜新市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形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共同支撑的现代化完整综合减灾体系,基本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我市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三是 “十四五”期间,对彰武县长坨子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阜蒙县水泉水库、同乃水库、欧力板水库实施降等,对彰武县三家子等3座中型病险水闸开展除险加固工程。“十四五”末期,我市水库和水闸将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全部脱险,恢复效益。

2、节水目标

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农业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5.29亿m³;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提高用水效率,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不低于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

3、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目标

一是建成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水库供水能力,完成新建清河门、彰武县净水厂、阜蒙县净水厂及供水管网的建设,置换现有地下水供水,2025年,新增日供水能力24万吨,城镇供水保证率达到95%,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5%;同时做好全市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统一管理的规划方案,以及规划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得到保障。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力争达到88%,供水保证率达到95%,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55%(全国平均值),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制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强化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确保水质检测指标与频次双达标。

4、农村水利建设目标

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目标。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以建立合理水价机制为重点,全面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水平。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一是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二是小型农村水利灌排设施改造,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灌排体系,进一步提高农田节水灌溉和排涝能力。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

基本建成与阜新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全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2020年全市水土保持率63.9%,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0.67%,年均增速1.35%。

6其他建设目标

一是依法治水全面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以河长制湖长制为载体的河湖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河湖面貌显著改善;建立和完善以抗旱和灌溉为主的乡村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非税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促进水利良性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二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检测。全面提升我市水利工程质量水平,使其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普遍增强,使广大群众对水利工程质量特别是民生水利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项目规划前期审查通过率80%,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力争施工质量优良等级达到50%以上,大中型及其他重点工程优良等级达到70%以上;按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能力。

三是河湖、水资源、水工程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水利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四五”

规划指标

备注

1

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

%)

<0.55

预期性

2

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

%)

<0.45

预期性

3

5 级以上重点江河堤防达标率

%)

75

预期性

4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5.29

约束性

5

万元GDP 用水量下降率

%)

12

约束性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

10

约束性

7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2

预期性

8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80

预期性

9

水土保持率

%)

70.67

预期性

10

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

%)

80

约束性


三、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将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点的重大机遇,补齐补强水利工程短板。针对全市各县(市、区)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提高防洪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生态建设、强化监管、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十四五”规划任务。

一)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保障防洪安全

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构筑“库堤结合,疏挡并举”的防洪安全体系,强化流域防洪调度,整体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主要江河防洪、病险水库、中小河流、山洪灾害及农村除涝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1主要江河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

规划工程11项,其中细河流域治理5项;绕阳河流域治理2项;柳河流域治理2项;牤牛流域治理2项。河道总治理长度55公里,新建堤防7公里,堤防加固总长3.2公里,新建护岸30公里,险工险段治理长度30公里,规划投资260339万元。

2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

规划工程29项,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清淤、边坡修复、护岸防护、险工险段治理及两岸绿化等,治理总长351公里,规划投资123799万元。

3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50~200平方公里)

规划工程29项,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清淤疏浚、护岸及生态等综合治理总长590.7公里,规划投资120600万元。

4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彰武县长坨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长坨子水库于2019年已鉴定为三类坝,目前已经开展水库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主要建设内容是大坝基础防渗,护坡拆除重建,溢洪道加固等。工程估算投资800万元。

2)水库降等报废工程

水泉水库位于阜蒙县苍土乡水泉村,为小(二)型水库。目前,经过多年运用,水库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除险加固经济上不合理且技术上不可行,水库功能达不到原有设计功能。因此水泉水库应当予以降等,拟采取溢洪道两侧防护,大坝护坡修整等措施,工程估算投资120万元。

同乃水库位于阜蒙县阜新镇同乃村,降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水库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通过采取措施,使水库更好的发挥效益,水库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除险加固经济上不合理且技术上不可行,水库功能达不到原有设计功能。工程估算投资50万元。

欧力板水库位于阜蒙县八家子乡欧力板村,降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水库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通过采取措施,使水库更好的发挥效益,水库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除险加固经济上不合理且技术上不可行,水库功能达不到原有设计功能。工程估算投资50万元。

3)新建小型水库

彰武县新建三官、六股道、中窑和侯头满汗等4座小(二)型水库,恢复水库总库容2150万m³,恢复灌溉面积1.24万亩,工程估算投资4900万元。

5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1)彰武县三家子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三家子拦河闸初步设计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批复,批复概算投资48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扩大拦河闸宽度,原拦河闸拆除重建设,改建进水渠等。待投资下达后开工建设。

2)彰武县八尺沟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工程估算总投资75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是对水闸进行拆除重建,新建防洪堤。目前,八尺沟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批复。

3)彰武县凤凰城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估算投资7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是对水闸进行拆除重建,新建防洪堤。目前,凤凰城已编制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报省发改委审查。

4)彰武县巨龙湖水库堤顶路维修及启闭设施工程

估算投资550万元,维修沥青路面5公里(防汛),亮化3公里;闸门及启闭设施更换,目前正在编制过程中。

6城市防洪工程

规划城市防洪工程1项,为汤头河城市防洪工程,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堤防、护坡护脚、河道疏浚等,规划投资500万元。

7农村涝区治理

规划农村涝区治理工程1项,为清河门区细河堡村、老爷庙村涝区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排水渠道、原渠道清淤疏浚、护岸护脚等,规划投资700万元。

8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

规划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9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河道两岸绿化、栽植灌木等生物措施,规划投资9880万元。

9山洪灾害防治项目

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工程9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装无线广播预警喇叭、新建自动雨量站、新建自动水位站、新建简易雨量报警器、补充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预案等,规划投资7550万元。

10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规划阜蒙县小水库视频监测站1处,建立监测预警,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划投资260万元。

二)抓节水保供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保障民生的要求,坚持节水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力量建设辽西北供水配套输水工程、城市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在强化农业节水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乡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1)输配水工程

辽西北供水工程阜新市配套工程,位于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建一座日供水10万吨的净水厂及输、配水管线及外部供电工程,规划投资7900万元。

辽西北供水工程阜新市配套(二期)工程,新建净水厂和输、配水管线及外部供电工程等,根据辽西北供水协议,二期工程建成后,供水量实现2亿立方米/年,规划投资80000万元。

2)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规划安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19项,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抗旱应急备用井和抗旱保命井,新建泵房、控制柜、水泵、变压器等,铺设输水管道补水,规划投资1010万元。

三)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全方位提升农村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围绕乡村建设行动,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绿色农村水电、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利保障能力,提升农村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1、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一是推进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规模化供水覆盖范围。围绕辽西北供水工程、闹得海供水及引白供水工程管线,在人口集中的镇区规划建设一批水厂并辐射就近村屯,城市周边村镇力争实现接入城市自来水的目标。二是建设改造一批小型供水工程,整体提升农村供水水平。通过以大并小、小小联合和达标改造等措施,推行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三是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配套完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和计量设备,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

1)规模化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

城乡一体化工程项目1项,为阜蒙县阜新镇、沙拉镇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解决阜蒙县周边乡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投资1772万元。

2)规模化工程(万人工程)

规模化水厂工程规划项目7项,其中阜蒙县4项,主要围绕围绕辽西北供水工程、闹得海供水及引白供水工程管线辐射沿线乡镇,建设小型规模化水厂,解决沿线乡镇水资源短缺、管网老旧等问题;太平区1项、新邱区1项,主要是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周边乡镇,解决乡镇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彰武县1项,主要为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及改造小型饮水工程,解决各乡镇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投资285170万元。

(3)小型供水工程(千人工程)

规划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供水工程28项,涉及到全市各县(市、区),主要建设内容:集中供水井房及水厂建设,新建及改造输水管线,配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安装自动化设备及水源地保护监控设施等。规划投资7267万元。

(4)小型供水工程(千人以下集中工程100-999人)

规划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供水工程30项,项目位于阜蒙县10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集中供水井房建设,新建水源井,新建及改造输水管线,配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安装自动化设备及水源地保护监控设施等。规划投资1662万元。

(5)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

规划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老旧供水工程管网更新改造项目12项,项目位于阜蒙县4个乡镇,主要对供水工程建设时间较长,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的工程进行更新改造,规划投资745万元。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3项,分别为彰武县大清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彰武县七家子水库引水干渠衬砌工程、彰武县巨龙湖、西旧府灌区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灌区渠道衬砌、计量设施安装、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规划投资13250万元。

2)牧区水利

规划牧区水利建设项目1项,为彰武县牧区水利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配套水源、铺设灌溉管网等,发展牧草种植面积5万亩。规划投资9355万元。

3)雨洪资源利用示范工程

规划雨洪资源利用示范工程2项,其中阜蒙县1项,为阜蒙县2020-2025年小型农田水利“先建后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水窖100眼,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规划投资4200万元。彰武县1项,新建连通管线2.6公里、干渠清淤2公里,干渠延伸防渗2.8公里及渠系建筑物配套、灌区渠系配套18公里m,新建输水管线47.1公里、沿线建筑物配套等,规划投资20826万元。

4)小型水源工程

新建小型水源工程项目37项,其中小型水库水源工程4项;现状水库配套供水设施工程10项;规划新建地表及截潜供水工程2项;现有水源地改造配套管网工程1项;规划新建放塘18项;新建集中水源地4项,规划投资115527万元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彰武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项目1项,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水源及配套量水设施等,规划投资3115万元。

3、水库后期移民扶持

“十四五”期间水库后期移民扶持规划总投资45503万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直接发放,涉及全市各县(市、区),由国家直接发补助金,涉及移民人口8763人,规划投资5322万元。二是产业升级发展, 规划投资“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项目9个,包括:产业升级发展项目1项、现代种养业1项、农产品加工流通业1项、乡村休闲旅游业1项、乡村新型服务业1项、乡村信息产业1项、移民集体经济1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项、农业服务类项目1项,规划投资3933万元。三是美丽家园建设,涉及全市各县(市、区),包括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项、移民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项、示范村项目1项,规划投资23703万元。四是基础设施完善,包括饮水安全工程、道路工程、河道治理、文化广场等方面,规划投资11860万元。五是就业创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创新创业主体培训等,规划投资240万元。六是其他项目,新增监测评估6项、移民工程维修养护等,规划投资445万元。七是小型水库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规划投资890万元。

四)全面强化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美丽

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实施分区防治、分类施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人工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布局淤地坝、坡耕地改造和封育保护,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严控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实施生态脆弱河流和重点湖泊生态修复,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动河湖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1、辽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柳河流域生态治理1项,主要建设内容柳河生态护岸71公里。规划投资50000万元。

2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国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2项,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5平方公里。规划投资21285万元。

3国家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治理侵蚀沟1550条,其中阜蒙县1350条,彰武县200条。规划投资48525万元。

4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2项,规划治理坡耕地99.9平方公里。规划投资33340万元。

5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6平方公里,治理小河道200公里,规划投资32005万元。

6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规划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6平方公里,治理河道100条,治理生态清洁型流域15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5条。规划投资12800万元。

五)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根据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对标“安全、实用”的水利网信发展总要求,以保安全、长智慧为发展方向,全面驱动和支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智慧水利建设,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水平。重点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全面加强江河湖泊、地下水、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和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工程安全、洪涝干旱灾害等涉水信息的监测感知,完善全面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加快水利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涵盖水利核心业务的智能应用,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1、智慧水利建设

聚焦洪水、干旱、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水土流失、水利监督等水利信息化业务需求,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投资5500万元。

1)持续推进水利数据化、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设市水利局办公自动化统一平台,实现市局机关与水利事务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协同办公;加快建设全市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推进水利政务信息化;建立基础水信息平台,提高水利项目的管理水平。

2)围绕洪水、干旱两大核心工作,结合现有业务系统条件,重点开展洪水预报精细化水平、预报调度一体化和工程联合调度能力建设,重点开展旱情预报预警和综合评估能力建设,构建防汛抗旱减灾预案、预警与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各个环节的防汛减灾管理智能应用体系。

3)围绕“合理用水、管住用水”两大工作目标及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等重点工作,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突出问题为导向,结合现状,重点开展水资源动态监管分析与精细化配置调度能力、城乡供水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节水目标任务考核与监督能力建设,构建覆盖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水资源管理智能应用体系,逐步实现水资源动态监测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水资源调度管理和水利项目管理的水平。

4)围绕工程运行管理、工程运维、项目建设管理、建设市场监管等重点工作,重点开展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控建设;加强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重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构建水工程智能应用体系,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5)加强取用水的自动智慧化监测,重点进行水源地取水计量和水质监测,全面提高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立覆盖城镇和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户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加强大型灌区取用水计量监测。

2、其他类项目

水库建设方面包括佛寺水库河道及库区治理、水库智能化监测系统、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水库及河道划界;农业方面包括阜蒙县百万亩节水提质增效项目骨干水源工程规划、涝区治理、节水型社会等;河道治理方面包括细河源头治理、伊吗图河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包括水土流失监察、小流域治理;行政执法方面包括水行政执法建设、河长制建设等。规划投资381360万元。

四、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全面强化期,要推动行业监管体系从平稳起步向全面完善转变,专项监管行动从“被动迎战”向“主动出击”转变,专业领域监管从重点突破向纵深发展转变,在法制、体制、机制上再发力、再提高,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灾害防御、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资金等重点领域,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针对涉水事务监管薄弱环节,坚持依法行政、分级负责、问题导向和奖惩结合,建立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进一步明晰综合监管、专业监管、专职监管、日常监管四个层次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健全综合监管、完善专业监管、推行专职监管、落实日常监管。做到监管制度有章可循、监管工作规范有序、监管行动有法可依,推动水利行业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加强各级水利部门监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到 2022年基本建立覆盖全行业的监管体系,各层级各领域监管工作全面展开,监管效能逐步提升。

(一)完善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以推进计划制定实施、推广信息平台应用、推动市县监管工作落实为抓手,提升监管体系。到 2025 年,全市水利行业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市县级监管体系落地落实,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水利监管规章制度和机构队伍更加健全,监督检查成果应用取得实效,推动专项监管向常态监管转变,基本实现强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

1、推进常态化监管

以统筹优化年度监管计划为抓手,着力改变监管任务“一布置一落实”的状态,促进监管工作成为部署安排、推进工作、总结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推进水利监管信息化建设。搭建水利监督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实时、高效、精准监管,助推监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常态化运作。加强水利督查队伍建设,建立综合监管督查人员队伍,建立完善水利监督专家库,加强人员和专家业务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齐检查检测、移动办公、调查取证、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设备装备。

2推进规范化监管

不断总结监管工作经验,编制各监管领域的“作业指导书”,细化各领域监督检查的“规定动作”和标准体系, 明确查什么、怎么查;同时不断梳理、修正、补充问题清单,全面列举实体问题、行为问题,通过一正一反“两个清单”,减少主观因素对监管过程和监管结果的影响, 实现监管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闭环管理,确保监管队伍认真履职尽责,实现规范化监管。加强各领域监督检查。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水利工程质量、水利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安全度汛、水闸安全、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监管。

3推进法治化监管

制定和完善水利监管工作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2+N”水利监管制度体系。推进空白领域尽快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和问题清单,对已有的监管制度进行一致性核查修订,对问题清单进行动态完善。不断总结监管工作规律,梳理监管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固化形成制度、部门规章和法律法规,划清水利各领域监管“红线”,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威慑力,推动强监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

二)强化江河湖泊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特殊的国情水情,决定着我国洪涝灾害多发频发,洪涝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财富集聚,洪涝灾害风险加大。 “十四五”国家水安全保障规划,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分析防洪的自然风险、工程风险和管理风险,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要求和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大范围流域性、区域性洪水的防灾底线和局部性、突发性洪水的防灾底线。在此基础上,谋划防洪安全风险综合应对和管控措施,拿出战略举措。一是消“隐患”,针对防洪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提出综合应对措施,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风险的病险水库、河道堤防、水闸、淤地坝等病险水利设施消险。二是强“弱项”,按照相关规划和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大湖防洪体系,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重点涝区和城市排涝能力。三是提“能力”,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对象空间布局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坚持新建工程和现有工程升级改造并重,推进水利工程达标改造和提质升级。四是强“监控”,坚持以防为主,清除河湖“四乱”,保证行洪河道畅通,完善水文监测预警和防洪调度,建立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许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探索疏浚砂综合利用,推广机制砂应用,推动河道砂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研究,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

1、加强巡查

江河湖库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水政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在重点地段加强巡查,针对河道内不同形式水事违法行为,尤其是河道采砂,多策并举、重拳出击,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河道管理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常态化开展。

2强化监管

加强水域岸线管理,推进涉河项目整改规范。按照《阜新市河道管理办法》、《阜新市细河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双管齐下加强河道管理。河务执法人员加强学习,认清河道管理范围,强化河道保护与管理。

3落实责任

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巡查暗访问题督办落实,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回头看”,对前期集中整治销号问题跟踪问效,严防已经整改的问题出现反弹。

4人水和谐

狠抓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强化执法监管。水利、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联合打击涉河湖违规违法行为。开展涉河(湖)生态环境问题“ 大起底”,集中清除江河湖库内外滩地种植、排放垃圾等污染河道行为,全力推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阜新,提升河道生态环境。

三)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落实省节水行动方案。按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则,体现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要求,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工作。按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按照省修订后的节水标准定额,对重点高耗水行业开展用水定额执行情况检查;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整治提升工作,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对新增用水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抓紧制定完善全市水资源监管标准,实施节水标准定额管理,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整治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等现象。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领域,我市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在监管依据、监管措施、监管方式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亟待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管体系,通过强监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我市认真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强基础、严管控、促治理,着力构建水资源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标准,细化监管措施,改进监管方式,强化监管保障,重点对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和布局、取用水、水资源调度、河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修复和治理进行监管,着力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区域超量用水、无序取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河湖水生态损害、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努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和调节作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范围内的自备井,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

四)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要转移到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上来,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管水要求的传统习惯和方法;从过去只重工程建设转变到加强管理、建管并重;从过去主要对水利行业内总的管理转变到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转变到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手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着力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格局,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多管齐下,广泛宣传

宣传应着重向基层乡村干部转移,向山区、半山区群众转移,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深入开展宣传,通过各种形式,使水法律法规逐步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全市上下共同保护水利设施,依法保护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3健全基层网络,明确职责

聘请基层水利协管员,定期组织水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培训讲座,明确他们对本乡镇范围内水工程运行负有检查监督职责,对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年终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放任、玩忽职守或失职者,建议当地政府给予调离或辞退处理,以增强其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

4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建立和完善水行政主管部门层级监督和互相监督办法。建立社会举报制度,凡举报有功人员均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各职能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开展工作,每个层次管理单位根据职责分工不同,都有相互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五)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水土保持监管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要建立完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解决水土保持强监管工作的矛盾与问题。要强化机构能力建设,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强监管工作顺利推进。要加强调研和指导,切实解决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协作配合

各级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水土保持日常监督管理与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协作机制。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部门要及时将审批决定及水土保持方案抄送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检查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将案件线索移交执法部门。执法部门要对移交的案件线索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通报监督检查部门。

3严格检查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管逐级检查制度。检查工作要统筹安排,不得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接受检查的相关单位和基层部门要主动配合,如实报告情况,不得拒绝和阻碍检查工作。

4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要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普法宣传,对水土流失防治成绩突出的单位,要总结和宣传其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推进水土保持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地、进社区、进乡村,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水土保持监管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水库移民工作监管,保障水库移民政策落地见效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在移民工作中持续加强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市始终坚持在项目立项、前期、实施和验收等核心环节,不断完善并扎实深入开展工作。一是项目立项,严格履行项目确定的民主程序,确保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按照项目类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计划书,并报经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三是项目实施,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及移民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管理;四是项目验收,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竣工验收。

七)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妥善应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及水库移民稳定风险,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推动水利安全风险预控、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1建立水利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健全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效监管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格局,提升水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科学防范和有效遏制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强化部门合作、信息共享,实现实时监测信息和预报预警信息在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交通、应急、农业等多部门以及省、市、县、乡多层级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精准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风险。

2构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明确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科学评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风险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危险源、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各项工作。

3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风险监管机制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地区的水利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对直属单位、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省市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所属单位、水利工程的风险情况,确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推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区域和水利工程安全风险数据库,加强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安全风险信息报送、统计分析、分级管理和动态管控。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工作,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维护,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群众主动防灾避险。进一步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村 4 个纵向层级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建立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预案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和突发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参考作用。完善水文监测预警和防洪调度,建立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八)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

适应国情水情变化,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做好水法规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适时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水法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水法治环境,切实提高依法治水能力。

1加快水利立法,完善水法规体系

“十四五”期间,以践行“总基调”为牵引,以落实“强监管”为抓手,以强化法治环境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水法规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加快实施水法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地方水法规框架,制修订一批水利改革发展急需的行业规章,为“强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和有力支撑。到“十四五”末,出台《辽宁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法规规章。

2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水行政执法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的主调,强化水法规执行及监督,提高水行政执法效能,维护水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建立以水政监察为骨干、当地政府为依托、管理单位为基点、公安机构相配合的水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机构建设,杜绝多头执法,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水行政执法机制。在全省范围内配备交通、通讯、调查取证等执法设备,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联合执法工作,重点打击破坏水利工程、盗采水资源、向河道倾倒垃圾、河道非法采砂和非法侵占河道等突出违法行为,确保全省河流生态安全和水利工程安全。到“十四五”末实现河湖执法监管体系完善、执法检查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3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水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水事矛盾苗头趋势研判,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完善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将水事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边界地区水事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对边界水事活动特别是水事矛盾敏感地区水事活动的监督检查,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和水事矛盾纠纷应急预案,将边界河道、水库及其他水事矛盾易发多发区域作为执法巡查重点,并适当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健全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制度,有效应对各种水事矛盾纠纷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发生。

4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一切行政管理活动,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法规定,又要严格执行程序法规定,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完善行政执法听证程序,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组织听证。对执法机关的行政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和规范,防止滥用行政裁量权。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五、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节水是盘活存量、减少排污、增加水环境容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新时期新任务新目标的必要途径。

1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节水优先的重要意义。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节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推手。我市应加快实行节水减污增量,严守水资源管理“红线”。

2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

一是加快推进节水载体建设,重点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创建,形成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载体建设体系。二是大力推进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通过制定标准细则,建立激励政策,形成一批在我市乃至全省具有代表性和标杆意义的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社会水效领跑者。三是通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四是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探索建立用水效率标识制度,推广节水产品认证,实施高效节水产品“以旧换新”,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加快节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用水效率。五是加强农业节水,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探索优化农业用水机制,完善农业节水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3要强化节水责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

明确各级政府的节水职责,层层落实节水任务措施,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追究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监督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发改、财政、水利、工信、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及各行各业都有节水责任,要明确事权,加强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节水工作做好。

4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节水工作内生动力。

在制度创新方面,新时期节水方略更加注重科学、法治。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等各项制度,逐步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等机制。在改革创新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积极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社会节水。加快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特别是用水总量接近红线控制目标的地区,要把节水水权交易作为解决新增用水需求的重要手段,盘活用水存量指标。积极推进农业水权确权与农业节水水权交易,鼓励工业园区、企业等新增用水户与灌区开展节水水权交易,逐步实现农业节水向高效、刚性需求行业转移。

5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我市长期以来用水粗放,社会节水意识相对不强。实施国家节水战略,建设节水型社会,深入持久地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深厚氛围贯穿于节水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开展节水活动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灌区、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二)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

加快水权水价市场改革必须要创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明晰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有条件的地区,在有效监管和保证用水户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县或乡镇为单位,探索推行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二是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积极推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保障工程正常运行经费。

三)加大水利“放管服”

加强水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合理划分市、县(区)水利部门事权,所有水行政审批能简则简、能放就放,放管结合,做好已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水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作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

四)完善法规体系,理清职责

推进水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行政执法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我市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地方水利规章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的监督考核,规范执法行为。适时出台与新修订涉水法律、法规配套的适合本市市情的办法,保障执法有法可依、高效便捷。

五)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基层水利部门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助推农村发展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力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2强化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群众管理

在工作的各个层面,都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宣传,特别是农村一线,要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对水利工程的用途及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其次要强化管理,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对建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把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提上议事日程,努力教育群众认识到管好水利工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3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六、加快行业能力提升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同党的领导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即全面从严治党。

抓班子,带队伍。及时换届选举基层党组织,配强配齐党务干部,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班子团结、气顺、心齐。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抓阵地,带活动。以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实专门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建成党员活动中心。严格落实支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求创新重实效。

抓党建,促发展。坚持以抓党建、促发展为目标,以打造“民生、智慧、和谐”水利为主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抓预防,促廉政。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一岗双责”责任意识,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抓好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监督检查等环节,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努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水利队伍。

二)强化水利科技创新

1健全人才引进制度

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探索建立完善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活力、鼓励技术创新的相关制度。完善分类考核制度,对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结合水利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等,构建新型的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体系。

2完善奖励制度

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流动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水利科研人员在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完善薪酬制度,加大绩效激励力度,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让创新人才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富起来。

3做好科技成果共享

加强水利规划与标准、工程勘察设计与咨询、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装备与产品“走出去”,开拓水利技术和产品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水利科技对外交流工作,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共享。

4拓展水利科技普及面

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氛围,积极鼓励支持“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科技成果的研发与使用。

加强水利科学知识普及。加强推进水利科普队伍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作用,积极应对热点问题,加强科技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传播普及水利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三)健全水法规体系

推进水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维护水利法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水利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建立健全水利法规体系,确保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流域管理等领域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法律法规,确保水利行政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确保在处理非法侵占河湖水域案件和水事纠纷过程中司法公正、监督有力,做到违法必究。

四)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

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市、县成立专职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编制应为公务员(参公)。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制定水政执法人员人才引进、培养等管理制度,充实执法人员,培养一批理论强、业务精的水行政执法人员,逐步把全市各级水政监察队伍建成机构健全、人员敬业、业务熟练、运行有力的专职执法队伍。充分利用水利体系建设成果,发挥水利站、水管员、库管员作用,构建水政执法网络体系。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供信息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创新执法途径,增强执法透明度。完善水政执法装备,保证执法车辆,落实执法专项经费;推进由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从重行政处罚向宣传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从重水事违法行为的事后查处向预防为主、防查并重转变;联合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和水工程设施保护等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活动,探索开展水利工程保护,巡查、执法工作,加强远程监控、电子监察等设施建设,利用电子网络、GPS、北斗系统等高科技平台,构建全方位执法监察环境,保障水利工程安全。

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近年来,水利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专业人才短缺、引不进留不住提升难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水利基层人才开发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市要采取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水利部门要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水利人才的需求,树立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引进培养急需人才,贴心服务留住人才,放手大胆使用人才,建立人才开发培养的绿色通道。二是积极推广水利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培养选拔力度,统筹实施“精准化培训。三是不断创新基层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探索以技术咨询、讲学授课、短期聘用、技术合作、项目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奖励资助制度、工作和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人才评价机制。加大爱岗奉献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推行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职称评聘制度。五是健全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机制。研究拓展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把考核评价结果与激励保障措施直接挂钩。

六)构建科学的水文化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加强水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科学的水文化体系,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行动的实践活动,是推进民生水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1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构筑精神层面水文化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打牢水利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2以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和品位为载体,构筑物质层面水文化

注重在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上作文章,把水文化理念和人文、历史相融合,在打造优美水环境的同时丰富发展了水文化,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水利服务保障。

3完善规范行业管理,构筑制度层面水文化

在水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水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治水理念为指导,加强学习宣传,增强干部职工依法治水、管水意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构建水文化体系,还要立足水利实践,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文化意识,为水利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努力使水文化研究和实践取得明显效果,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七、规划投资估算及年度安排

一)规划项目总体情况

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项目分6大类别,即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其他类项目,共350个项目,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4项,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项目29个。

二)规划项目总投资

“十四五”规划期间总投资165.17亿元,包括防洪排涝减灾类项目投资49.38亿元,占总投资的30%;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保障类项目投资37.95亿元,占总投资的23%;农村水利类项目投资15.57亿元,占总投资的9%;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投资19.82亿元,占总投资的12%;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类项目投资4.32亿元,占总投资的3%;其他项目38.14亿元, 占总投资的23%。

总投资.png 

(三)资金筹措
  以财政拨款为主体,争取中央资金59.66亿元,占“十四五”投资的36%;争取省级投资79.74亿元,占“十四五”投资的49%;地方筹措投资16.84亿元,占“十四五”投资的10%;地方贷款8.93亿元,占“十四五”投资的5%。

资金筹措.png 

四)年度安排

2021年安排投资53.32亿元,2022年41.49亿元,2023年25.59亿元,2024年23.24亿元,2025年21.53亿元。

年度投资安排.png 


八、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进一步加重,事关民生水利工程的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更高,改革难度更大。为保证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全面完成规划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措施加以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为保证我市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对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局战略高度上来,切实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切实体现出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我市“十四五”规划的总体任务和要求,抓紧落实目标责任,将各项目标细化到具体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严格落实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保障等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落实规划各项任务。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水利投资需求

为全面完成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做保证。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水利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并逐步削减地方配套比例;二是加大地方各级政府对自建水利项目的投入,保障各项重点水利工程投资需求和前期工作经费;三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研究扩大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四是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政策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形成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积极吸纳各方面投资,努力保证工程建设需要。五是建立并完善水利工程达标消号制度,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效益,坚决杜绝重复投资。

三)加大水利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要严格执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包括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在前期工作管理中,要逐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当资质和较高信誉的勘测设计单位,逐步把前期工作推向市场化管理。要从设计资质、方案比选、项目审查等各个环节加强水利前期工作质量管理,努力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

四)强化建设管理

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市场领域秩序,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把工程建设关口;健全和完善投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鼓励公众和媒体进行社会监督;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审计、稽察和专项检查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加强工程使用和管护,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五)加强规划实施跟踪评估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市水利发展和有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做好本规划与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充分体现出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约束性,要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完善规划实施和跟踪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实施。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