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 2017-02-06 浏览量:428 来源: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高玲 文字大小:

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阜新加快推进转型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进一步开创转型振兴新局面,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三五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全国经济三期叠加、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等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推动转型振兴取得了新进展。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0年的24.5:41.8:33.7调整为21.3:39.6:39.1,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转型试点市、突破辽西北等战略机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初步形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氟化工、皮革、板材家居等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央商务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文化、旅游、金融业加快发展,温泉旅游度假区、汽车贸易与专业市场集聚区等6个集聚区晋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显现成效,畜牧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公路、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彰通、阜盘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沈客专开工建设,巴新铁路开始运营。主城区六横六纵一环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新建、改造道路183条,沈彰开发大道、皮革基地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城乡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老城区改造和玉龙、温泉等新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1060公里,建成了日供水15万吨的引白水源工程、日处理16.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35万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启动实施细河治理、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等环境工程,流域生态大为改观,细河水质明显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8天。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家级工程,200万亩荒山造林、千万亩经济林等省级工程。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0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46%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市政府三定规定完成。开通市12345政府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实施工商登记、企业年度验照制度改革。完成铁路、邮政、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农村公路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进一步做大,成功组建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出口总额2.7亿美元,年均增长17.6%;外商直接投资1700万美元(新口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园区整合后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8元,年均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年均增长11.7%,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业形势平稳,劳动关系和谐,累计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2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1万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全部改造完成,惠及居民7.5万户。社会保障及基本社会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大幅提高。实现了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及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结算。阜新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累计扶持农村贫困人口57.72万人次。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双高普九通过省终结验收,农村6所初中进县城,市实验中学实现跨地区招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医疗综合楼、第五人民医院病房楼、市老年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文化事业繁荣进步,阜新被授予中国玛瑙之都荣誉称号,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如期完工开馆,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库。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防灾减灾、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充满活力。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

(一)国际国内环境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艰难,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围绕市场、资源、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省内看,我省的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和区位等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同步实施,必将使辽宁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同时,我省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挑战。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阜新转型振兴站在新的起点,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为阜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和政策支持。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到2020年取得显著成效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为阜新加快转型振兴提供重要机遇。三是我省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实现阜新突破发展和沈阜一体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与此同时,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制约转型振兴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还很突出,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总量小,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小、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竞争力下降,面临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人才支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压力。

三、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长春座谈会和视察辽宁时的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四个着力要求,以全面转型振兴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四个驱动为引擎,加速培育壮大多元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绿色阜新建设,扎实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高举转型振兴的旗帜毫不动摇,以转型振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突出做大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以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民营经济六个新增长点

——突出提升质量和效益。把握发展新特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作为转型振兴的重要支撑,贯穿转型振兴全过程和各方面,把转型振兴建立在推动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上。

——突出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型振兴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制约转型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开放发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型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注重资源节约、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加大矿山恢复、河流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努力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和谐、共享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脱贫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安定、更加美满的生活。

(三)发展目标

2020年,阜新转型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多元化产业体系形成,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7.9:41.5:40.6

——宜居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得到有效恢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任务目标。河流水质和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智慧。

——改革开放创新实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出口总额实现翻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专栏1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15年基数

2020年目标

累计或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530

758

7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预期性

25.7

36.7

7.4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57

61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约束性

45

55.5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39.1

40.6

——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1

2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1.1

2

81.8(累计)

科技进步贡献率(%

预期性

58

60

——

互联网普及率(%

预期性

53

90

——

民生福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22678

32560

7.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11100

15940

7.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约束性

13.22

14.8

12(累计)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2

10(五年累计)

——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约束性

9.6

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

——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约束性

3.4826(累计)

0.4(累计)

——

人均预期寿命(年)

预期性

77.5

78

0.13

生态文明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约束性

0

3.75(累计)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

约束性

71

60

-15.5(累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4

4.4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6.1

12.5

——

森林

增长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32.46

35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065

1150

8(累计)

空气

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约束性

70

完成省下达

任务目标

——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约束性

3

——

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0

0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0.92

完成省下达

任务目标

——

氨氮

2014年持平

——

二氧化硫

-7.5

——

氮氧化物

-5.8

——

四、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

(一)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发展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做强做优三个支柱产业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落实《中国制造二〇二五》,以液压装备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发展整机制造、成套设备以及关键液压系统、汽车零部件、矿山装备、风机装备,打造高技术含量、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产业由以零部件生产为主向整机制造和成套装备生产领域发展,努力使阜新成为装备制造强市和东北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推进徐工集团合作项目,重点发展环卫系列设备、综合除雪车、事故抢修车等特种专用汽车。推进阜新德尔等为国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进行配套,积极研制EPS电机、电液泵、汽车转向助力泵、自动变速箱油泵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引导鼓励液压件、液压系统等生产企业在高端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件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依托航天神坤等企业,重点发展液压支架、采掘机、输送带等矿山机械,进一步发展大型煤矿采掘、洗选成套设备。

——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农产品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精深、绿色方向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肉制品、乳制品、籽仁、油脂、酒类以及其他特色食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具有北方优势资源特色的绿色、休闲、功能性食品,建设东北重要的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城市。

——优化发展能源产业。巩固传统煤电产业,支持阜新矿业集团和阜新发电公司发展。利用巴新铁路煤炭能源运输通道的优势,推进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行业附加值,建设煤炭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稳定火电产业发展,实现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87.5万千瓦。优化能源布局,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方向转型,建设页岩气开发基地。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十三五时期,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努力使新型清洁能源占据发电总量的半壁江山,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市。

2发展壮大四个成长型产业

——积极培育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及精深加工,推进辽宁大唐阜新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第一系列工程完工,加快建设第二、三系列项目。以天然气主副产品精细加工和其他大型煤化工项目为主线,构建天然气、甲醇精细化工以及煤制烯烃、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引进大型煤气化龙头企业,建设国能新兴能源煤化工系列等一批重点项目,构建煤制乙二醇、直接或间接液化生产煤制油等产业链,建设国家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

——着力做大氟化工产业。充分发挥萤石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氟化工生产中心为目标,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和新引进企业,重点建设基础化工原料、基础氟化工、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氟材料制品加工、高性能氟化盐产品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七大类项目,形成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标准国际化和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先进的氟化工生产体系,建设中国氟都。

——加快发展皮革制品产业。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优势企业转移,大力开发优质品牌皮革制品。推进重点制革企业从以蓝湿革加工为主向坯革、成品革方向发展,支持现有裘皮鞣制企业改扩建扩大生产能力,发展以裘皮服装为主的皮革制品生产。加快研发检测、原皮交易市场、现代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完整的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设计和品牌管理水平,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制革示范基地。

——做大提升板材家居产业。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引进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推进产业以板材家具生产为主向实木家具、原木家具、智能家居等多元产品生产、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建设涵盖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原辅料生产以及下游市场、物流等附属体系的林板家居一体化加工业,打造中国北方家居基地。

3培育发展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新型建材产业。以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低碳、环保为特色的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发展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构件,推进上海宝钢、杭萧钢构、科重3D定制板墙、河北全友等一批项目建设,促进建材产业升级,发展绿色新型建材。利用阜新丰富的硅砂、膨润土、岩棉、玄武岩等非金属矿,引进非金属矿深加工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硅砂铸造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及玻璃制品、玄武岩纤维及其他非金属纤维、岩棉制品、膨润土制品、陶瓷球等产品。

——积极培育钛金属制品产业。依托现有高钛渣生产企业,引进大型轻质钛合金生产企业,打造钛产业基地。发展铸件、泵体、阀体、叶轮及人体植入工具等钛合金材制品,鼓励企业研发面向航空、航天及核电等高端领域所需的钛合金新材料,逐步形成合理的锭、板、带、丝、管、棒成品结构。引进先进钛化工企业,发展四氯化钛、钛酸钡、钛酸锶和复合二氧化钛等精细化工产品。

——培育提升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发展电容器、半导体器件、电线电缆和防爆通讯器材等系列产品。积极培育集成电路、数字视听、现代通信、新型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移动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形成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天士力集团、康泰药业和阜新蒙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专利到期仿制药、现代中药(民族药),支持中药新药、新型中药饮片发展,鼓励传统中医药(蒙药)名医名方的开发应用、名优中成药(含蒙药)的二次开发,加快推进重大疾病、多发性疾病及传染病领域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药物产业化。

 

专栏2  重点建设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区:辽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省级开发区:(1)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2)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

市级开发区及产业基地:(1)北方经济开发区;(2)彰武林产品产业加工基地;(3)阜新十家子玛瑙集群工业园;(4)阜新市细河区液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5)彰武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6)阜新市新型材料产业基地;(7)阜新市煤化工产业基地;(8)阜新市海州区液压装备配套产业基地。

 

(二)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满足生产与生活消费为目标,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1、做大做强服务业集聚区。培大育强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建成中央商务区、站前服务业集聚区等18个定位科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保持6个以上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以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为核心,建设玉龙新城商务区;改造提升以兴隆CBD公园、浙江大厦、大润发、新玛特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打造可提供多种休闲体验消费服务的阜新两大现代商务区。加快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构建集信息、研发、金融、物流、培训、展示、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专栏3  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商贸流通集聚区:(1)阜新中央商务区(CBD);(2)站前服务业集聚区;(3)细河专业批发市场集聚区;(4)阜蒙县商业中心区;(5)彰武县商业中心区;(6)阜新汽车贸易与专业市场集聚区;(7)玉龙新城服务业集聚区;(8)沈彰新城商务区;(9)皮革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

旅游休闲集聚区:(1)阜新温泉旅游度假区;(2)阜新(太平)文化旅游度假区;(3)丁香湖风景旅游度假区;(4)松涛湖生态旅游区。

文化服务集聚区:阜新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集聚区。

现代物流集聚区:(1)阜新国际物流园;(2)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物流集聚区。

科技服务集聚区:(1)氟化工产业基地综合服务区;(2)林产品产业基地综合服务区。

 

2、建设国家养老产业城市。依托京沈客专的交通优势和佛教文化、温泉、玛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文化业等产业,建设生态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基地。培育养老产业,推行居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北汤国际温泉养老示范城、多元温泉养老养生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打造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

3、打造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瑞应寺禅修温泉旅游区、大清湖沙漠冷泉旅游度假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玛瑙之都休闲购物体验区五大旅游区开发建设,推出泡温泉、观摩崖、品蒙餐、购玛瑙、赏蒙古贞风情等精品旅游线路。叫响 中国玛瑙之都中国藏传佛教文化重要中心温泉禅修之都中国北方文化名山中国第一矿山遗址公园等一批旅游品牌,把阜新玛瑙博览会、阜新禅修温泉旅游节打造成国内知名展会。以景区依托型、城市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产业带动型为主要模式,推进50个都市农业项目,形成一村一品、宜居宜游的乡村、沟域旅游产品体系。

 

专栏4  重点旅游项目

1)旅游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十家子玛瑙旅游小镇、海棠新城旅游小城镇。

2)大型品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阜新温泉旅游新城。

35A级旅游景区提升和创建项目: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

4)旅游新景区(度假区)开发项目:大清湖沙漠冷泉景区、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章古台国家级沙地森林公园、丁香湖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

5)旅游示范区和实验区项目: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6)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和创建项目:瑞应寺禅修温泉旅游度假区。

7)乡村旅游休闲区项目:黄家沟生态旅游度假村、阿尔善温泉旅游区、国华乡生态农业旅游区、蒙古贞庄园、宇坤生态庄园、大板万米生态休闲长廊。

 

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以电子商务企业为载体,以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基地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促进网络购物为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第三方支付等支撑体系,构建先进电子商务产业链,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建设开发区和海州电子商务园,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商集聚区。依托阜新煤炭物流园、玛瑙产业基地集聚区、皮革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煤炭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玛瑙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皮革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以京西集团互联网金融项目和标榜金融街建设为重点,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

5、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利用阜新作为辽西蒙东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煤炭、农产品等产品基础,重点发展煤炭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涉农物流,构建以煤炭聚集、加工和疏散为主导,以多元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为辅助的跨省间、通国际的辽西北最有活力的物流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阜新世通物流园、阜新国际物流园、阜新煤炭物流园和阜新皮革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

6、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1100亿元以上。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争取2家以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阜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实现1—3家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保险和再保险业,积极吸引各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落户阜新,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引进各类保险公司分支机构6家以上。

(三)突出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集约化经营程度和基础设施保障条件,实现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重点发展粮油、果品、设施农业和畜牧四大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和都市农业示范区,建成集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科技研发、生态建设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带、经济带和功能带,示范、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中的作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开发和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提高全程机械化配套水平。

2、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花生等单产水平,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左右,花生面积220万亩以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冷棚建设,鼓励建设新式暖棚,积极培育暖棚香瓜、冷棚葡萄等地方品牌。到2020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以裸地蔬菜、薯类等经济作物为重点,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20万亩。

——畜牧业。实施畜牧业强市战略,支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00万头、80万头、700万只和1.6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40万吨和80万吨。

——林业。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分区域营造经济林,建设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7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40万亩以上;以优质梨、苹果、葡萄、树莓、大枣等为重点,新发展果树25万亩。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各类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升人工增雨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监管监测体系。突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雨水集蓄、矿井水开发、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建设,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加强排涝应急工程建设,新建排水泵站2座。完成清沟灌区水田改造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07.5万亩。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围绕建设阜新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方式,打造油料、畜禽、乳品、粮食深加工、果蔬深加工五大农业产业链条,建立农业多元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5、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培育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支持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打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80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00个、绿色食品7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0个。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阜新。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加强环境治理和修复。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加大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生态恢复示范区和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实施以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新邱矿区治理等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将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项目打造成绿色生态、环境宜居的废旧矿坑治理世界级样板工程。

——细河治理。加强流域生态治理,实施绿色化清美细河工程,建设生态补水控制性工程,打造万亩湿地生态长廊,实现生态良好、水质达标、行洪安全。到2020年,细河水质稳定达到省政府确定的考核目标,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恢复。

——防沙治沙。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和封沙育草治理,加大还林、还草力度,加强生物围封,推进彰武北部沙化防治,建设辽西蒙东防护林屏障。以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为重点,十三五期间,实施防沙治沙工程33.5万亩。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能力,营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措施和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和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建筑等各类污染物排放,推进煤炭行业、建筑行业粉尘治理。十三五时期,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辽河、凌河保护区水生态系统功能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全面恢复,全流域河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市建成区恶臭水体基本消除。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设施服务人口比例。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以节约优先、减量化再利用为基本方针,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形成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节能降耗。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开展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逐步有序淘汰部分低效、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采用辽宁省节能减排重点技术目录中成型的先进适用技术、使用新型能源等进行节能改造。落实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拓宽应用范围,减少煤炭和石油消费。推进地源热能与太阳能结合技术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率由65%提高到75%

——循环经济。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抓好能源、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等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循环化,发展再制造,开发城市矿产,加强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建设东北循环经济示范区。

 

专栏5  生态环境重大工程

蓝天工程:(1)能源利用环保综合提升工程;(2)气化阜新工程;(3)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4)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工程;(5)城市扬尘治理工程;(6)移动源污染治理工程;(7)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8)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9)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10)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青山工程:(1)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2)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3)封山禁牧工程。

碧水工程:(1)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2)地下水污染防治和超采控制工程;(3)良好水体生态保护和水质较差的重点河流断面整治工程;(4)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工程;(5)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再生水利用工程;(6)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7)水环境容量增容工程;(8)工业节水与循环利用工程;(9)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程;(10)排水系统改造与配套管网建设工程;(11)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12)落后产能淘汰工程;(13)监测监控预警能力建设工程。

沃土工程:污泥安全处置工程。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资源约束和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稳步推进阜新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基本形成规划科学、结构合理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1、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抓住国家选择一批地区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机遇,以装备制造及配套等产业为基础、以阜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以人为核心,以转型为导向,以产业为牵动,以创新为引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力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十三五时期,实现示范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三位一体中心城区为重点,增强县城地位,补强小城镇的薄弱环节。

——发展核心。强化中心城区、大固本建设泡子现代农业核心区、佛寺东梁海棠山旅游度假养老发展示范区等发展核心建设。

——三大城镇化重点区域。推进主城区、彰武集中城镇化地区、清河门集中城镇化地区等三大城镇化重点区域建设。推动新邱区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海州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四大板块。打造北部边贸和生态防护板块、中北部农业生产板块、中部城镇密集发展板块、南部文化和自然旅游板块等四大板块。

3、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优化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小城镇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支点,提振县域经济。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标准,甄别小城镇的发展条件,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引导小城镇差异化发展,形成于寺镇、哈尔套镇等一批综合服务重点镇,伊吗图镇、十家子镇、冯家镇等一批专业职能重点镇,化石戈镇、平安镇等一批农业特色小城镇,佛寺镇、大冷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和养老小城镇。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制度,推进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配套改革,吸引人口在城镇实现非农就业转移。

专栏6  城镇化建设工程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解决8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14万人的棚户区改造,解决20万新增人口城镇化。

2)完善市域城镇化总体空间结构: 构建一轴五心三区四板块的总体空间结构。

3)海绵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完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综合雨水利用设施,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推进城市水系建设。

4)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 完成棚户区改造4000户,筹集公共租赁住房500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000户;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4、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以2个省级示范镇、6个市级示范镇、50个宜居示范村为重点,全面实施四项治理四项改造六个提升一个打造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科学调整村屯空间布局,重点打造104个新型农村社区和41个特色村,建设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力度,加强特色城镇塑造。

 

专栏7  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1)乡村环境四项治理工程: 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畜禽粪便治理秸秆治理。

2)乡村设施四项改造工程: 农房改造村内道路改造饮水改造厕所改造。

3)乡村发展水平六个提升工程: 村庄亮化乡村绿化乡村美化生态优化服务优化管理优化。

4)历史传承特色打造工程: 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质量的原则,加强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水利、信息等建设工程,强化发展支撑。

1、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加快城市给水和排水防涝体系建设、雨污分流和老旧管网改造,有效治理黑臭水体,推进中水回用,提高公用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城市雨污分流比例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扩大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推进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更新改造燃气管网及输配设施,加快建设应急气源及备用气源,推进城市中心区天然气置换工程建设。到2020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率达到98%,气化率达到90%

——推进城市停车场建设。加快市区停车设施建设,以新建、扩建大型停车场为重点,在街巷改造中增设停车泊位。进一步完善公共停车场建设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不同形式的停车设施,促进停车场建设和经营的市场化。

——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改造已建成的公共绿地,实施城市生态廊道及绿廊、园林绿地增效等项目,推进集雨型绿地和一路(街)一树一景改造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32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4%。完善城区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规划建设一批密闭垃圾二级转运站、公厕,降低固体垃圾排放,推进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处置,实现垃圾、粪便、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城市总体管理效能。推进多规合一和建设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市容管理、垃圾清运、污水排放等精细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形成指挥有力、运转协调、高效快捷的现代城市管理系统。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2、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提高通行能力,逐步建成辐射省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辽西蒙东区域性交通中心。

——铁路建设。京沈客专、通辽经彰武至京沈客专快速铁路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阜新正式成为高铁城市,到北京和沈阳时空距离极大缩短。开工建设阜新至盘锦地方铁路和巴新铁路复线项目,到十三五期末,形成衔接新义线、大郑线、巴新线、京沈客专、阜盘铁路,通达北京、沈阳、锦州、盘锦、蒙东等地的铁路格局。

——公路建设。推进阜奈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实现沈阜开发大道通车。进一步提升城市公路整体水平,加强出口路、园区路、旅游路、现代农业示范带路建设,加快县乡村三级公路建设。到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力争达到9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9公里。建设以城市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助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推行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专栏8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公路:(1)盘锦至奈曼高速公路阜新段高速公路;(2)阿尔乡互通立交;(3)沈阜开发大道;(4G101线改造;(5)奈广线改建工程;(6)国省道彰武县路段外移工程;(7)京沈线柳河大桥加宽工程;(8)新升级省道改造工程;(9)小小线加宽工程;(10)奈营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11)省道彰桓线至长深高速公路包家屯出口连接线;(12)京沈客专连接线公路工程;(13)通辽至新民高铁车站连接线;(14)西阜线北延伸线;(15)十家子玛瑙园区路;(16)沈彰新城连接线;(17)阜蒙县北外环道路工程;(18)阜蒙县沿细河南环路;(19)阜蒙县东外环;(20)务平线省际连接拓宽改造工程;(21)彰武绕城路;(22)新建柳河大桥;(23)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公路;(24)海州矿国家地质公园路;(25)关山旅游路;(26)奈广线至三塔沟风景区道路;(27)大巴至大板道路;(28)八家子至乌兰木图山道路;(29)大五家子至八家子道路;(30)奈广线至老鹰山道路;(31)宇坤生态庄园路;(32)温泉大道至佛寺道路;(33G101至乌兰木图山风景区道路;(34)小千线;(35)四那线;(36)大大线;(37)阜新市市郊(市直四区)公路;(38)公路大中修改造项目;(39)朱苍线改扩建项目;(40)彰武县林产品基地道路;(41)清河门皮革园区路。

铁路:(1)京沈客专;(2)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3)阜新至盘锦地方铁路;(4)巴新铁路复线。

客运场站:(1)新建玉龙新城客运站;(2)新建东梁温泉客运站;(3)长客总站改造;(4)彰武客运站改造;(5)农村候车厅。

 

3、推进重点水利设施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优化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推进辽西北供水市区配套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加强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实现取供水全过程监管。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重点新建和改造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大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十三五期间,解决3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推进细河等城市防洪工程、养息牧河等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实施佛寺水库等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新建小型水库等一批工程。

 

专栏9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1LXB供水阜新配套供水工程;(2)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节水灌溉工程;(5)柳河、绕阳河等江河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7)中央预算内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

 

4、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的服务和应用,建立就业信息、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在建立精细化社会治理体系方面,加快征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应用和政府办事网上公开。在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方面,推进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的建设和应用。在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提升市政设施自动化应用水平,推广三网融合

(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步伐。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发展创新主体,重点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公共科技型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抓好国家级液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氟化工基地上海有机所研发中心等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液压产业基地融资担保等一批产业集群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2020年,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户,具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企业累计达到40家。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液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萤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项。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大力培养与开发重点产业、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吸引阜新籍海内外的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大学生回乡创业。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科技创新团队5个,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盘活用好阜新高校院所现有人才资源,多渠道引进省内外人才和国外智力。完善人才投入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专栏10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1)落实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2)百千万人才工程;(3)博士后集聚工程;(4)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高端人才引进工程;(6)留学人员回辽支持计划;(7)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8)大中专学生和复原转业军人创业创新百千万工程。

高技能人才:(1)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项目;(3)技能传承技术改造研修平台建设项目。

引进国外智力:(1)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2)实施国家外专千人计划;(3)实施省外专百人计划;(4)推进重点项目专家引进计划;(5)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人才服务:(1)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2)开辟外国专家管理服务绿色通道;(3)友谊奖表彰。

 

3、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载体,以产学研项目、专利项目为抓手,激发全市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以产业集群和企业为载体,实施一批创新重点项目,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以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为载体,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加强技术、人才、项目资源的集聚和整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为载体,以培训、科普为抓手,使科技更加贴近、惠及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八)突破重要领域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实现转型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对非公经济的开放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健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和发展服务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市场化退出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采集,发挥金融领域信用示范作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系列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和职能设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建设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力度,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深化公安改革,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安工作和队伍管理制度体系。

3、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科学化水平。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进全市工业用地供应体系更加多元,工业用地市场流转体系更加顺畅,工业用地价格体系更加均衡,工业用地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用地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用地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不同流转模式,结合耕地保护、废地修复、土壤治理、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等,统筹兼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在活力。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稳步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加快推进政社分开,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社会规范建设。

(九)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把握开放合作发展的新政策、新趋势、新要求,抢抓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等战略机遇,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中赢得更多红利。

1、创建国家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战略部署,把握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实施机遇,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皮革产业开发区、氟产业开发区等为载体,积极开展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江经济带等地的产业合作,通过承接优质项目,充实产业内核,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推动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大引进来力度,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引导外商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深化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为抓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加强对蒙、对俄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经贸合作区,开展境外资源收购与合作开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鼓励建立外派劳务基地。

 

 

专栏11  走出去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1)巴新铁路项目;(2)霍珠铁路项目;(3)珠乔铁路项目;(4)阜盘铁路项目。

煤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1)蒙古国霍特工业园项目;(2)春成集团吉尔吉斯斯坦金矿收购项目。

电力装备:华通管道境外工程承包项目。

工程机械海外业务网络:和美工程机械公司移动混凝土搅拌车出口项目。

 

3、培育和增强开放合作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加强项目合作。充分发挥阜新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巴新铁路为基本干线,以巴珠铁路、阜盘铁路为延伸连接蒙古、俄罗斯的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中蒙俄铁路新通道,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合理有效使用国际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努力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提升城市开放水平。

4、推进沈阜一体化。围绕沈阜城际连接带建设,推进装备制造及配套、煤化工、氟化工、板材家居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建设玉龙新城等一批新城新镇,辐射带动沈阜城际连接带发展。强化与沈阳企业的合作,承接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主动与沈阳市对接做好阜新段的道路建设,全力推进沈阜交通一体化。以彰北防沙治沙为切入点,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构建沈阳经济区北部生态屏障。同时,加强与沈阳市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建区域生态监测体系。

5、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出口规模扩大、质量效益提升,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出口向产业链高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培育壮大外贸出口企业,引导和支持现有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推进农产品、皮革、氟化工、板材家居、液压等产业基地产品出口,争创一批省级重点出口基地。到2020年,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造幸福阜新。

1、实施农村脱贫攻坚。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制定出台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扎实推进集团帮村工程、驻村帮扶和省定点扶贫,切实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到2020年,确保实现一脱贫两摘帽,即全市9.6万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阜蒙县、彰武县两个省扶贫重点县和全市19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专栏12  脱贫攻坚重大工程

1一脱贫两摘帽:国标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阜彰两个省扶贫重点县和全市19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2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3)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2016-2019年,实施两轮集团帮村工程,帮扶30个贫困程度较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继续实施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利用好扶贫再贷款政策,解决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难题;实施扶贫资金互助式扶贫,抓好县(区)级扶贫资金互助试点工作。

4)产业和就业脱贫:对约7.57万有劳动能力、可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5)危房改造脱贫:对约5933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存在危房险房的贫困人口,实施危房改造脱贫。

6)生态补偿脱贫:对阜、彰两县西北部承担生态保护任务的草地沙化区、坡耕地治理区的贫困户,通过争取重大生态工程政策支持脱贫。

7)发展教育脱贫:对750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给予扶持,通过发展教育脱贫。

8)低保兜底脱贫:对1.97万户已享受低保五保和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的贫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

9)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对4.13万因病残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保障其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因残返贫致贫。

10)实施带动式扶贫:结合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给予扶贫资金支持,培育发展贫困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11)市级领导包村、驻村工作队帮村、党员干部带户:未参与集团帮村25名副市级领导包扶25个贫困村,利用4年时间实现整村脱贫;实行驻村工作队驻村,派驻单位全员参与结对帮扶;创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扶贫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形成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中低收入群体工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调整机制,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工资,调节过高工资收入。

3、促进就业再就业。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就业失业监测,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活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培训补贴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大众创业,完善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创业带头人2000人,带动就业2万人。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促进新增从业人员参保,规范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健全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力争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体系。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要。

(十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加快构建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社区、乡村等基础文化,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探索并逐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全新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传承、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民族宗教重点文物、民族传统经典、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民族音乐舞蹈。整理阜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形成文化旅游新产品,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

 

专栏13  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1)阜新境内早期长城保护工程;(2)查海遗址博物馆保护工程;(3)关山辽墓保护项目萧何墓保护大棚维修保护工程;(4)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程;(5)书香辽宁建设工程;(6送戏到基层演出;(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选择有条件的中学开办国际部,条件成熟时设立国际学校,推动基础教育标准与国际标准缩小差距。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根据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提升自主办学水平和联合办学,加强职业教育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规范民办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系统,完成市级三通两平台建设,通过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3、提高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城乡医疗网络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市中心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扩建、市中医医院综合楼等一批重点项目,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积极发展中(蒙)医药事业,充分发挥辽宁省蒙医医院的作用,打造民族医药品牌。全面实施卫生和计生工作人才促进技术创新智慧运营三大战略,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建设。

 

专栏14  卫生计生事业重大工程

1)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3)中(蒙)医药能力建设工程;(4)医养结合服务业发展工程;(5)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程。

 

4、发展体育事业。制订实施《阜新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设计打造一批徒步路线,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促进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竞赛体系,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打造中国的篮坛黄埔、人才培养的星工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篮球、足球等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扶持开展蒙古族那达慕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加强满族省级珍珠球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积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提升阜新城市品牌形象的赛事活动。

(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阜新。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平安阜新、法治阜新、文明阜新、和谐阜新。

1、推进依法治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设职能科学、责权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科学立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2、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的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全市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反恐防暴应对处置机制,加强对邪教组织的侦查打击力度。加强质量管理,实施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质量追溯制度,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科技平台与信息平台体系、安全保障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推进消防站和城市消防水源建设,加快人防事业和红十字事业发展,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抗灾救灾能力。

3、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健全完善基层服务型组织体系。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加强村民自治,创新乡村治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社会公信力。依法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影响力、服务力的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做好四级慈善组织机构建设工作,促进慈善事业向纵深发展。

4、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优抚对象生活补贴自然增长机制,提高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推进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设,充分发挥褒扬烈士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加强光荣院、军供站、干休所等涉军服务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健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建立双拥共建长效机制,创建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一)加强规划分工落实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1、完善规划体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2、加强规划衔接。强化本规划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切实贯彻本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3、分解落实任务。分解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财政预算计划要按照本规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

(二)加强政策项目配套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确保规划落地。

1、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强政策间的衔接协调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2、推进重大项目。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3、统筹资金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进一步统筹、规范、透明使用财政资金,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投资。

(三)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切实把人才和科技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

1、坚持人才优先。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营造有利于保障规划实施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2、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措施,集中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完善金融扶持体系,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

(四)加强实施监督评估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

1、加强规划实施评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2、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