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3-29 浏览量:537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阜新市委关于制定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特编制《规划》。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
——总量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9.9亿元,5年年均增长3.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41.2%,提升到2020年的51.5%,占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居然之家、万达广场、顺吉上河湾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竣工运营,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9亿元。
——贡献份额大幅增加。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以上,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51.4%提高到2020年的53.4%,提升2个百分点;全市工商注册服务业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12117户增加到2020年的19699户,5年新增加7582户,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比重达到45%。
——重点产业实现跨越。营口银行阜新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落户阜新,意通物流园建成投入运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全市道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2.6%。全域旅游创建全面展开,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黄家沟旅游度假区晋升省级旅游度假区,黄家沟村、佛寺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成功举办玛瑙节、篮球节、全民购物节、阜新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海州兴顺夜市、万达广场等区域性夜消费集聚区成为“夜经济”新亮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9%。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创新新邱露天矿治理,建设百年国际赛道城,发展汽车赛事产业和汽车后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阜蒙县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彰武县列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和“11.21”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五城二市三基地”发展定位,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服务业“五大提升工程”,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提供支撑和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
——坚持市场主导、质量至上。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特色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总体目标。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加强。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功能突出、错位发展、网络健全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1、实施“创新引领”工程,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营造激励服务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培育壮大多元化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2、实施“融合联动”工程,培育协同化发展新模式。发挥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强化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支撑能力,推动城乡、区域、产业融合交互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业网络化新格局,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3、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优化服务供给结构。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创新服务业新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4、实施“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加快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实施“改革开放”工程,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以京沈客专全线通车为契机,加快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业态,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促进全市服务贸易对经济竞争优势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
(四)“十四五”时期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2、强化要素支撑,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3、完善规划落实机制,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解读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读人:张佳音
联系方式:0418-2195630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