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8-04 浏览量:16 来源:阜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任编辑:张晓刚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军民本是一家人,根根叶叶心连心。”当八月的晨光洒满阜新,这座浸透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正用最滚烫的情怀,续写着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暖心故事。从2016年至今,阜新连续三届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奖牌,实现“三连冠”。这片土地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早已融入血脉,双拥工作始终跟着城市发展的节拍,一步一步走得扎实又暖心。军民手拉手,用一件件实在事、一桩桩暖心事,让双拥之花在阜新开得格外艳丽,把“军爱民、民拥军”的老歌,唱成了新时代的动人旋律。
政策为桥,搭起暖军“幸福梯”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这句话,在阜新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自2018年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阜新这片拥军的热土上,政策就像一架结实的云梯,稳稳托着军人军属的期盼。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入推进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若干措施》23条:转业军官、转业士官安置工作质效和优抚安置资金发放情况在全省位居前列;挂牌成立全国首家社会保险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拿出五分之一的社区工作者岗位招聘退役军人;连续3年向随军未就业家属提供事业单位岗位50个;军人子女上学“不划区、不限片”,想上哪所就上哪所,中考还能加分……。市委、市政府每年春节拿出179万元慰问在乡困难优抚对象,每年按照5%比例,稳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太平区医院率先在全市医疗系统中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为抗美援朝老战士、参战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家庭医生服务项目,老战士遇到问题可以一对一联系家庭医生,对身体不便的提供上门服务。7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带着统战、税务、人社系统的工作人员,组成“政策服务团”走进军营,不光讲政策,还带来实打实的岗位机会。退役军人吴岩最有感触:“真没想到退役就能上班!从军营到职场,一点儿不别扭。”他和11个战友从“橄榄绿”换成“核工业蓝”,入职核电项目。这多亏了“政校企订单式培养”企业说需求,学校搞培训,老兵们毕业就上岗,稳稳当当开启新生活。
民心为墨,画出拥军“暖心卷”
每天傍晚,海州区前进路的“双拥主题街区”亮起来,成了市民打卡的风景线。今年春节期间,这条街上的拥军门店接待了500多位现役、退役军人和家属。蛇年的年味里,混着浓浓的敬意和温情。海军某部营长刘冰探亲时,就被这儿暖到了。他带着家人进了家拥军饭店,老板一眼看到他的证件,笑着说:“军人享‘八一’折!”刘冰心里热乎乎的,“家乡对军人的尊崇,真是实实在在!”坐虎跃客车往返阜新和大连的退役军人赵庆辉,总夸客运公司,“现役军人4折,退役军人5折,这优惠,暖到心里了!”太平区红树街道泰安社区的残疾军属王志臣,常被社区感动着。一天清晨,社区党委书记梅岩带着志愿者来到他家,擦窗户、收拾屋子,锅碗瓢盆的叮当声,把往日的冷清赶跑了。阳光透过亮堂堂的窗户照进来,王志臣看着焕然一新的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拉着大家讲儿子在部队的事儿。这种双向奔赴才是最动人的画面。
军魂为笔,写下爱民“忠诚卷”
“一日穿军装,一辈子是军人。”这句铮铮誓言,在阜新无数退役军人的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6月的黔东南州,暴雨如注,榕江县沦为泽国的新闻传到阜新市清河门区时,“辽宁好人”李贵军指着屏幕上的浊浪,对身边战友斩钉截铁地说:“咱当过兵的,见不得同胞受苦,得干点啥!”捐款倡议一经发出,186名老兵十几天里你10元、我50元,涓滴之力汇成5200元暖流。李贵军黝黑的脸上刻着坚定,“退伍不褪色,群众需要,咱就一直在。”彰武县天星应急救援队的45名队员中,老兵、退役消防员与医生构成了主力军。成立以来,他们的身影始终奔忙在急难险重第一线:大雪封路时护送透析病人踏雪前行,车祸现场破拆变形车身营救司机,为孤寡老人清扫积雪、栽种绿树,在山林田野间搜寻走失者……如今,全市84支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如星火燎原,2000余名骨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续写军人担当。今年4月,科尔沁沙地边缘的风沙里,一场特殊的“绿色约定”正在践行。省、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军分区官兵、驻阜部队战士与当地群众300余人携手,栽下1000多棵樟子松与元宝枫。军装绿与志愿红在风中交织,将“绿水青山”的承诺深深扎根进这片土地。而“彰武民兵治沙”“阜新惠军APP”等7项经验做法,早已登上《中国国防报》头版头条,成为军民同心的生动注脚。驻阜部队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脱贫攻坚战场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汗水,在抢险救灾时刻逆向而行,在疫情防控前沿筑起防线……阜新军分区创新“五村联动”模式,投入13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让强军梦与小康梦同频交响。阜新军分区探索的基层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部站融合”试点成效显著;为5所省级国防教育示范校拨付25万元专项经费,培训140名军训教官,圆满完成25 所学校18083名学生的军训任务,让国防意识在青春心中扎根。央视首次走进辽宁,录制阜新双拥专题节目《谁是终极英雄》国防知识挑战赛,将“军民共建谱华章”的阜新故事传遍全国。
同心筑梦 唱响双拥“时代歌”
今年3月,市第二十六中学校园里军歌震天响。“最美功臣家属”颁奖典礼上,立功军属接过荣誉证书,50名即将入伍的青年站得笔直,眼里闪着光。细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人说:“就得让大家看到,当兵光荣,军属也光荣!”这几年,细河区开展的“荣军五心工程”让军民的心贴得更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十家子村的“兵支书”张廷阳,也是个有故事的人。2002年退伍回乡,搞起粮食种植合作社,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被乡亲们选为村支书。这些年,他带着村民搞现代农业、种蔬菜、整村容,把村子变美了,日子过富了。在阜新的乡村,像他这样的“兵支书”“兵两委”有124个,他们带着乡亲们整山治水、搞特色产业,在田埂上写着“富民答卷”。全市共有1.7万名退役军人创办经营主体,带动就业3.6万人。老兵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有的每年八一前都去看望困难战友;有的在社区开起“老兵食堂”,让老人吃饭不愁;有个村子20 多个老兵,承诺“事不出村、事不隔夜”,村民有啥难,随叫随到……从辽沈战役的硝烟到新时代的强军路,阜新与人民军队的情分早就是血浓于水。当“八一”军号再响,阜新军民手拉手站在新起点,用真心续写“鱼水情深”的故事,给强国强军的梦添上最暖的一笔。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