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全力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科技赋能农业 助力增产增收

日期: 2025-07-28 浏览量:92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连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全力推进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为全市农业生产精心布局,奋力迈出坚实步伐,力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太平镇新邱村东旺农机合作社千亩大田里,一垄垄玉米绿浪涌动,苗壮叶展,长势喜人。“去年合作社率先进行1206亩玉米单产提升标准化试验田播种,重点推广了玉米增密播种、全程机械化、浅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亩均2200斤,比以往平均增产300斤以上,在科学种田的实践中获得了最大收益。”合作社负责人李博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于寺镇官营子村实施1.9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实现玉米产量进一步提升。近日,官营子村举办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邀请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肖万欣对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科学化防控倒伏、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与会30余名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表示,“学到了真知识,受益匪浅,今后一定在玉米单产提升实践中运用到位。”

  说起科技赋能的农业新模式,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站站长隋晓舟如数家珍。他们根据各乡镇的水肥条件、主栽品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农业要素制定了针对性的玉米单产提升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按照“先集中上课、再下地干活”原则,传授免耕播种、植株控旺、水肥一体滴灌、病虫害防控、雨灾农作物恢复等技术知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通过面对面的田间课堂让农民朋友一听就明白、一看就会用,并积极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024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采取统一化控技术,破解倒伏问题;采取统一的滴水出苗和导航播种技术,破解空秆问题;采取统一的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破解抗逆性弱的问题;采取统一的精准肥水运筹方法,破解肥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有效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将玉米种植密度由每亩3800株提升至4500至6500株,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植被盖度,改善了耕地沙化问题。

  今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围绕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以玉米单产提升为主要手段,向沙地要粮食、要效益、要生态,实施5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以“良种、良田、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增效为抓手,运用包保推进、农机服务、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四个全程贯穿”机制,全力提升粮食产量,以更实举措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围绕粮食作物的整地播种、品种选择、控旺打药、病虫害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对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区和示范基地进行包片指导,全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为粮食产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