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局借助“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之力提升“知产”变“资产”质效

日期: 2025-06-26 浏览量:1 来源:阜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作用,有效借助“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一体化”之力,主动将知识产权量质提升融入全面振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助力阜新“两市四区”建设,实施“双十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0件,同比增长16.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26件,位居全省第五;高价值专利拥有量320件,同比增长10.7%;有效商标注册量11447件,同比增长9.34%。

  一是强统筹,优培育,推动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针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利研发团队基础性强、保有量多、技术点散的特点,市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走进校园,现场指导辽工程知识产权运营与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优势学科专利导航、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及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系列行动,推动校企强强联合,精准对接。同时,积极发挥辽工程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创新载体作用,突出创新引领和质量导向,释放知识产权创造活力,新增地理标志用标主体14家,推动我市现有的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全部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审查通道。申报省政府专利奖9项,1项专利获评省专利奖二等奖。据统计,仅今年1—6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就向氟化工园区和高新产业园区企业转移转化专利技术42件。

  二是强政策,优运营,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提效增速。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支持3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分级评价和国家标准认证工作,指导14家企业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66件。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驻阜“一校一所”1604件存量专利100%盘点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筛选23家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促成84家企业注册登录国家专利盘活系统参与订阅评价。推动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有效激发高校专利转化动力,向企业转移转化专利技术42件,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48件,达成许可19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帮助企业获批贷款8899万元,推荐3家银行申报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三是强执法,优维权,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全域覆盖。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亮剑护航”“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重拳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办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及专利行政裁决案件2件。获评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1件,参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1件。申请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案件侵权判定意见5份,维权援助意见2份。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指导,为3家企业出具海外专利预警分析报告1份、商标海外抢注风险预警报告2份。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受理维权援助申请50余次,提供咨询指导服务170余次,办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案件17件,最大限度地便民利企。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保险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投保知识产权保险26笔。发布专利开放许可声明48件,达成许可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是强产业,优服务,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构筑桥梁。聚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深入对接和整合各级各类培训和服务资源,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线下专题培训14期,入企服务23次,帮助企业完善专利布局、做好专利预警预判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商标代理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对全市9家商标代理机构和12名商标代理从业人员信息进行采集和信用评价,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配合国家局完成352件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核查整改,主动撤回率为83.2%,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配合省局完成1件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行为的调查工作。2025年,全市有2人入选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家库,6人被聘为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获批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家。帮助1家高校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全面融入沈阳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大局,通过参与沈阳都市圈知识产权信息交换、资源共享、行政执法协作及维权援助交流等方式,大力构筑“1+8+8+9+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工作,主动帮助中小微企业完善专利布局、专利预警预制和高价值专利培育,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效能,为阜新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注入新引擎。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