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06-24 浏览量:47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地处辽宁、内蒙古边界以及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最前沿的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曾是饱受沙害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沙乡”。
正因为风沙侵害严重,整个阿尔乡镇的历史上不曾有过一栋蔬菜大棚。然而近几年,在乡村振兴以及新时代科学治沙的道路上,阿尔乡村不仅陆续建起了一排排智能化温室大棚,而且建起了“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端起生态“金饭碗”,走上绿色“致富路”。
“看,我们今年新建的5栋智能化大棚已经完工,马上投入使用。”阿尔乡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明告诉记者,“自从建成了10栋大棚,一年四季,羊肚菌、平菇、草莓、蓝莓等都成了热销产品。眼下,新品种的西瓜已经火爆上市……”
说起“种养加”一体化产业园的创立过程,李明明介绍,长期以来,养殖业是阿尔乡村的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些年来,肉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每天产生的大量粪污成了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了破解养殖业发展与生态宜居之间的矛盾,2021年,村里建设了集中肉牛养殖小区,占地面积60亩,养殖规模1000头,共投入资金300万元,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养殖大户带头,带动农户参与,形成“五个统一”,即统一购入牛犊、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统一粪便加工、统一销售,减少了养殖的成本,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目前,该养殖小区共有1000头肉牛,日产粪污约20吨。这20吨粪污进入粪污处理厂后,一部分变成优质有机肥还田,另一部分加工成可燃的有机质颗粒和“蜂窝煤”,价格低、无污染。
此外,阿尔乡村还成立了玉米膨化饲料厂,开辟了100亩试验田。饲料厂每年能加工玉米秸秆膨化饲料5000吨,完全可以满足养殖小区的饲料需求。试验田开辟在粪污处理厂附近的沙荒地,选种糯玉米及青豆。田里用的是粪污处理厂处理的有机肥和液体肥,实现了粪污的循环利用。同时,产业园还建起了500平方米的冷藏室和冷冻室,成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成功注册“绿富同兴”商标,依托种植业板块的糯玉米、青豆进行初加工后反季销售。
为全面推进沙化土地治理,阿尔乡村统筹整合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开始建设10栋、占地70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全部施用粪污处理厂加工的有机肥料,不仅绿色无污染还达到“以肥改沙”的效果,结束了阿尔乡镇因耕地沙化而无法发展设施农业的历史,填补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空白。
“我们这个一体化产业园的建设,从破解养殖业发展中遇到的‘死结’入手,一路走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李明明告诉记者,“目前的一体化产业园还并不完善,也只是逐步探索中的雏形。未来更长远的目标是,带动沙区的传统农业快速向着现代农业的方向迈进,从而真正实现治沙致富、绿富同兴!”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