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 “带地养老” 模式:农村特困人员养老新路径

日期: 2025-03-05 浏览量:77 来源:阜新市民政局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阜新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特困人员养老模式,“带地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为农村特困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创新破局,激活土地养老潜能

  我市在深入调研农村特困人员养老现状后发现,部分特困人员虽有土地,但因缺乏劳动能力,土地难以有效利用,且个人养老资金有限,基于此提出了“带地养老”设想。在2024年5月,在全市遴选6个乡镇开展率先启动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试点工作。对进入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在充分征得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将其土地承包权收归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通过与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所得收益上缴至农村敬老院。这一机制盘活了特困人员的土地资源,让土地成为他们养老的有力支撑,在提高敬老院运营资金的同时,也改善了特困人员的养老条件。

  二、完善政策,护航模式稳健前行

  经过半年多的试点,2025年1月份,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工作的通知》,明确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土地统一流转的工作原则、工作范围、工作方式,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确保流转过程公平公正。在收益分配方面,规定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统一流转,收益归集中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合理使用。

  三、稳步推进,扩大模式覆盖范围

  我市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策略。在前期试点区域取得良好效果后,总结经验教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带地养老”模式。通过组织乡镇干部、村委会成员培训,让基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政策内容和操作流程,提高执行能力。同时,利用农村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带地养老”模式的优势,提高特困人员和村民的知晓度和参与积极性。

  四、扎实推进,阶段成果显著

  截至目前,“带地养老”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2024年5月启动后的半年内,已有83名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352.02亩土地实现经营权统一流转,累计收益达10.7万元。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敬老院的运营中,为特困人员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如改善伙食、增加医疗设备等,有力提高了特困人员的养老服务质量。

  下一步,阜新市将进一步规范建立“带地养老”政策,持续优化“带地养老”模式,扩大覆盖范围,争取让更多农村特困人员享受到这一创新模式带来的福利,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