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关于丰富足球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建议》(59号)答复

日期: 2023-04-13 浏览量:380 来源:阜新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史雯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足球文化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市中小学现有足球传统特色学校47个,校园足球场地158片,社会足球场地20片;市教育局与市文旅局联合制定了《体教融合振兴发展阜新“三大球”实施意见》,并加大经费、人员、场地、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依托场地设施、生源师资、文化传统等基础开展“足球”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县区中小学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联赛,将“足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和学校综合评定的重要指标,逐步提升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规模和质量。如市第五中学以校园足球为载体,探索体教融合模式,设计编排了校园足球操,举办了“成长杯”校园足球赛、“我的足球梦”绘画展、“我的足球偶像”故事会,推进了校园足球文化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了足球人才基础;市圣奥足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原解放小学、民族街小学、东苑小学、八一路小学、中华路小学、二高中、蒙中等均有培训场地,吸纳队员300余人,完善了我市足球青训体系,为我市足球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2022年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足球运动员51人参加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其中2名运动员获国家2级运动员证书,并入选本年度辽宁省校园足球最佳阵容,代表辽宁省参加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阜新校园足球发展在政策措施、技术支撑、硬件设施、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足球”场地设施底子薄、标准低

根据去年体育场地设施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阜新市足球体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乏室内足球场地和室外十一人制足球场等大型体育设施。同时,城乡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主城区内分布着较多民营体育场馆,乡镇的供给和配置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足球人均场地面积严重不足。

(二)“足球”赛事影响力下降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足球”赛事活动相对不多,一些足球项目比赛均因疫情取消。体育赛事活动的经费保障相对不足,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都有所下降。

(三)“足球”师资不尽人意

我市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因受体制内编制限制,引进优秀师资阻力较大,影响了足球发展。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外流现象时有发生,能够吸纳和留住“足球”人才的机制还很不完善。

三、工作举措

(一)顶层推动抓落实,夯实“足球”基础

我市把推进“三大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三大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体教融合振兴发展阜新“三大球”实施意见》,共同助力阜新“三大球”建设发展。在师资建设方面,配齐配强“足球”师资队伍,激活市体育中心、市体校、各协会和社会俱乐部的资源优势,增加中小学生课后、周末和寒暑假“足球”服务供给,夯实“足球”人才基础。

(二)上下联动谋发展,推进“足球”社会化发展

市教育局将鼓励各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具备相关资质,符合政府要求的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不断完善竞赛结构、扩大竞赛规模和种类,形成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青少年“足球”竞赛格局。

(三)综合带动促融合,打造“足球”特色文化

讲好文化故事,挖掘“足球”项目特色,培育能展现“足球”项目特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符号。“十四五”期间,通过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足球”系列活动,传播“拼搏进取、合作创新”的城市精神,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四)政策引领激活力,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

出台《阜新市选派优秀体育教练员进校园实施方案》,以“选拔、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为出发点,为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打通精英人才成长通道。

阜新市教育局

2023年4月13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