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议》(56号)答复

日期: 2022-03-10 浏览量:284 来源: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卢亚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加强创新主体培育

  创新主体是推动结构调整的生力军,市科技局不断增强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为31.1亿,同比增长19.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32.5亿,同比增长22.8%。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21户,瞪羚企业16户,雏鹰企业47户,科技型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一是2021年市本级科学技术财政预算2000万元,较2020年增加100%。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构筑创新生态,增强创新活力,我局拟出台《阜新市关于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若干政策措施》,对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创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盟榜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积极争取省厅支持。结合新能源、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硅砂铸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需求,已征集和推荐2022年省厅重大项目36个,争取列入省项目库,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目前我市众辉生物等3户企业已列入2022年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将获得省厅资金支持。去年,7户企业获得辽宁省2021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共计150万元。奥瑞思智能科技(阜新)有限公司的“高原型空地协同系统研制”项目已列入2021年省科技厅第四批重大专项,获扶持资金300万元。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院地对接、科技特派等多种方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发展。一是政府层面、企业与中科院沈阳分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二是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了《阜新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合作协议书》,建立了中科院沈阳分院阜新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中科院沈阳分院组建装备、新能源、化工、生态、食品等5个企业科技特派团。2021年特派团已累计到企业服务72次,组织17家企业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金属所、大连化物所、沈阳生态所对接。嘉寓氢能与大化所签订了在阜新共建“氢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协议、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技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大化所与康森化工合作开展高效储能材料CFx合成中试;宏顺机械、天源钢球参与金属所“高温高稳定性、高速高精、低速重载”轴承研制项目;亿金电子与自动化所拟合作电容器机器人焊接攻关;正远食品拟与自动化所合作开展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整合科技资源,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科技平台33个,其中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4个,重点实验室9个。企业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86户。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04个,其中排山楼金矿等5户企业牵头组建的5个典型盟、50个技术提升类联盟入围2021年首批省级联盟。金凯生科、北鑫星牵头组建的技术提升类联盟各获得省厅后补助20万元。2022年,万达铸业等4户企业牵头组建的4个典型盟已获批2022年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五)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团队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市校合作,支持人才引进,通过实施“带土移植”引进人团队,夯实人才基础,为转型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参与制定了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等14项奖补实施细则,吸引高校院所人才来阜创业,对盛泽化工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究所、瀚石机械与辽宁工大合作产学研项目分别补助资金12万元、7万元。二是实施“带土移植”引进人才、团队、技术、资金,2021年征集了省级技术攻关类和创新创业类“带土移植”项目8项,市级“带土移植”项目5项,引入高层次人才30余人。例如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周峰带领的电容器研发团队、天津大学李巍副研究员带领的天津都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等。2022年,阜新市飞翔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的“环保型无铬鞣及无铬结合鞣技术研发”项目列入2022年首批“带土移植”技术攻关榜单。

感谢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阜新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3月10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