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市文旅产业方面的建议》(117号)答复

日期: 2022-03-21 浏览量:540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邢轶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我市文旅产业方面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您对阜新文化旅游产业的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文旅产业政策引导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委办发〔2019〕38号)精神,我市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配套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方案》。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我市认真研判疫情影响,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组织文旅、发改、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研究制定了《阜新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通过社保免减缓缴、公积金缓缴、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全力帮助旅游企业共渡难关、稳定发展。

  二是通过合理规划,引领文旅产业发展。我市已编制完成《阜新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分别征求了50多家旅游企业、十余位业内专家、两县五区政府、35个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历时八个月经过八次修改完成。规划通过了由省文旅厅、辽宁大学、沈阳师大、沈阳大学、阜新高专、市规划设计院、市发改委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本规划以全域旅游、“旅游+”为理念,对推动全空间建构、全要素提升、全产业融合、全服务升级、全机制优化,特别是构建“三大景区升级”“十大文旅板块引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设计。同时,还编制完成了《阜新市玛瑙产业发展概念性规划》、《阜新市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阜新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阜新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确立“四产融合”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态的优质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我市提出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四产融合”的发展思路,突出文化的特色性、旅游的体验性、体育的参与性、康养的共融性,以文化和体育吸引人,以旅游和康养留住人,全方位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消费形式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新消费形式发展,集中释放产业叠加效应,发挥产业乘数效应,形成新的产品形式或新的业态,成为关联度高、辐射性强、参与主体多、科技含量高的融合产业链,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和全方位振兴注入新引擎。

  二、关于开发特色文旅产品

  一是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指导福宇博物馆以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整合并活化红山文化、契丹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现“阜新故事”,实现消费场景创新,打造集文物鉴赏、文化创意、沉浸式体验、主题冰雪娱乐、关东精品民宿于一体的“文博+旅游”产品链条;指导十家子玛瑙小镇以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按照旅游市场需求整合镇域资源,以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消费场景,形成“阜新玛瑙雕非遗文化街区”,指导杨记玛瑙雕非遗馆艺术馆、刘记玛瑙机雕工作室完善旅游功能,营造游客参与、互动场景,打造“玛瑙+旅游”产品链条;指导玛瑙企业与文创企业、旅游企业合作,依托“世界玛瑙之都”和“阜新玛瑙雕”国家级非遗品牌,设计、开发一批“颜值高、韵味浓、特色足”的文化创意产品,将阜新玛瑙品牌推向全国,打造“文创+旅游”产品链条。

  二是探索体育与文旅融合。指导黄家沟旅游度假区以争创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为契机,充分发挥铸造钢铁企业独特的工业遗产优势,将工业文化因子与冰雪运动、生态旅游完美融合,打造有品位、有温度的“冰雪+工业风”产品链条;指导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巨龙湖风景区、闹德海旅游度假区等新景区发挥后发优势,以沈阳都市圈为主要目标市场,整合优质文旅资源,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集夜间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展示、冰雪休闲娱乐于一体“冰雪+民俗”产品链条;指导百年国际赛道城、赛道城军事体验主题公园、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阜新奥体冰上运动中心等打造全场景、沉浸式“赛事+旅游”产品链条。

  三是探索康养与文旅体融合。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以大健康产业为牵动,发挥阜新温泉城、瑞应寺风景区、瑞应湖等资源优势,将文化修心、温泉养生、蒙医蒙药、健康管理、休闲体育有机融合,塑造中国医养健康产业综合运营的典范。协同市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工信局、阜蒙县政府等,推进阳光保险集团与宝地康养旅居项目,将阜新独具特色的文艺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竞技和群众体育资源、以玛瑙为重点的文创产品植入宝地温泉项目,全面提高阜新温泉康养品牌影响力,以“健康四季·养生宝地”为主题打造“康养+文化+旅游+体育”产品链条。

  四是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创新红色旅游体验方式,将红色文化基因有机融入到线路设计、场景打造、展示陈列、导游讲解、互动体验中。指导彰武县依托彰武治沙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独特的生态草原、彰武“沙泉鱼宴”荣登《舌尖上的中国》品牌效应,打造集红色研学、生态观光、水上娱乐、汽车营地、精品民宿于一体的“红色+生态+研学”产品链条,创造草原生态恢复与生态草原旅游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指导阜蒙县以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整合三沟精神纪念馆、乌兰英雄纪念馆、蒙乡青石博物馆、毛岭沟风景区等资源打造全国首条红色旅游廊道,打造“红色+生态+民俗”产品链条。

  三、关于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旅游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工作力量都比较薄弱,旅游企业缺乏专业管理、运营、营销团队,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尚有待提高。去年,为培养玛瑙专业人才,我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市总工会、市文旅广电局联合成立了“阜新市玉雕设计及加工实训基地”,为玉雕行业人员提升技能、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为阜新玛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为解决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我局拟于今年二季度举办推进四产融合暨文旅体产业提质升级大讲堂,内容包括“四产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活化“非遗”资源助力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产业为转型振兴赋能、景区标准化建设、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文创商品开发与景区发展等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县区文旅部门、文旅行业重点企业、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相关人员等,拟培训不少于500人次。

  四、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品

  一是持续推进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旅游“后备箱工程”研发生产、展示销售和电商平台三大类示范基地,重点对13家展示销售和电商平台示范基地进行统一的店面形象包装,利用玛瑙节、体育赛事、草莓音乐节等各类节庆、赛事活动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在宝地温泉小镇打造全市旅游后备箱工程展销示范基地,组织华星食品等10家企业入驻,搭建市级的康养保健产品、特色农产品、地工产品的展示销售平台。

  二是推进玛瑙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去年12月,我局玛瑙办多次到咏石堂玛瑙、红石玛瑙、玉恒手工玛瑙、梅氏玛瑙等四家企业进行调研,重点研究如何与宝地合作开发玛瑙文创产品,借助“世界玛瑙之都”品牌和阜新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设计出时代感强、精美时尚、便于携带的玛瑙旅游纪念品,并组织四家玛瑙企业到宝地温泉康养度假区实地参观,择优筛选开发文创产品的企业。目前,正在与宝地商榷如何通过举办大赛的形式将玛瑙文创产品融入宝地。

  五、关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品牌推广方面,在京沈客专辽宁段8个站台投放玛瑙、温泉、草原、赛道旅游宣传围栏广告,在沈阳铁路局动列车190组6500块屏幕投放阜新旅游视频广告,在北京朝阳站刊发我市旅游宣传灯箱广告。精品路线方面,设计了生态游、文化游、赛事游、乡村游、冰雪游为主题的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在沈阳都市圈城市群、5+4城市群等宣传平台以及阜新文旅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渠道进行推介。区域合作方面,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机制,2021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间实施旅游信息共享,各城市在网络平台上相互宣传,包括景区、酒店、农家乐、主要客源地等信息,共享信息,共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厚道阜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原则,创新展示文旅体赋能城市活力的新成果。通过融媒体手段,推动文旅宣传视角从“听说的故事”向“看到的事实”转变,持续提升阜新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关于加大旅游行业监管

  一是推进信用管理机制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文旅部发布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文化和旅游部令第7号),推进全国文化旅游信用管理平台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制度,对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实施动态监管。

  推进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应用管理,重点强化旅游团队行程录入、电子合同管理,开展文明旅游行动,监督经营单位市场准入、授信、评奖等。平台设置信用管理、执法综合检查、文化旅游投诉受理等监管模块。12301已实现集中受理旅游咨询与投诉,游客通过拨打12301语音电话、12301微信公众号等,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7x24小时旅游咨询与投诉服务。12301服务热线还与12315、12345和12308中国公民领事保护热线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12301 旅游投诉热线和举报平台2010年开通,12318文化市场举报热线2005年开通,由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受理,自开通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文化旅游群众、监督员投诉举报案件200余件次。

  二是推动“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发挥“互联网+监管”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全省各行政部门协同监管。按照市市场局要求,建立了全市文旅体行业监管事项和监管企业数据库,实现监管信息共享。落实国家监管体制改革要求,转变监管方式,严格实施监管企业“双随机”和信用管理检查机制,减少对企业干预,推进由全部检查向对列入信用监管名单企业监管转变。按照年度检查计划,在元旦、春节、“两会”、清明、五一、七一、十一和雨雪极端天气等重点时段,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游业务、不合理低价游。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3月21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