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115号)答复

日期: 2022-03-23 浏览量:383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王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通过合理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

  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阜新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分别征求了50多家旅游企业、十余位业内专家、两县五区政府、35个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历时八个月经过八次修改完成。规划通过了由省文旅厅、辽宁大学、沈阳师大、沈阳大学、阜新高专、市规划设计院、市发改委组成的专家组评审,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本规划以全域旅游、“旅游+”为理念,对推动全空间建构、全要素提升、全产业融合、全服务升级、全机制优化,特别是构建“三大景区升级”“十大文旅板块引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设计,为阜新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态的优质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四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已制定《阜新市推进四产融合暨文旅体产业提质升级年行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了乌兰木图山风景区和百年国际赛道城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工作,力争全面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二、举办品牌节庆活动,创新文旅品牌宣传方式

  去年,我局为打造文旅体品牌举办多次规模盛大的节庆活动。经过我局等其他部门的多方努力,李永波被我市独特的温泉资源和玛瑙文化优势吸引,今年LYB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成功登录阜新。我市又以独特的矿坑文化资源优势,吸引了2021辽宁.阜新草莓音乐节登录阜新百年赛道城。而玛瑙节的成功举办,将阜新“世界玛瑙之都”的称号,传遍大江内外。在为品牌宣传推广方面,我局在京沈客专辽宁段8个站台投放玛瑙、温泉、草原、赛道旅游宣传围栏广告,在沈阳铁路局动列车190组6500块屏幕投放阜新旅游视频广告,在北京朝阳站刊发我市旅游宣传灯箱广告。设计了生态游、文化游、赛事游、乡村游、冰雪游为主题的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在沈阳都市圈城市群、5+4城市群等宣传平台以及阜新文旅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渠道进行推介。

  今年,我们将积极参与到全省关于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旅游圈、建设辽西文化旅游大环线和辽西生态文化走廊行动中,借助高铁经济瞄准京津冀、沈阳经济区等目标市场、目标人群进行精准营销,整合阜新优质文化、旅游、体育、康养资源,一体化推出生态游、文化游、赛事游、乡村游、冰雪游等5条精品线路。发挥阜新市旅游协会汽摩资源、优质自驾客源双重优势,组织开展“春暖花开·抖动阜新”抖音短视频挑战赛,“大辽重机游阜新”“彰武草原自驾行”短视频大赛、摄影大赛,汇聚人气,聚集商气,引爆阜新自驾游市场,全方位、多角度叫响“快慢由你·悠游阜新”城市文旅品牌。

  三、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开发建设

  以重大文旅项目开发建设为依托,以《阜新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引领,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完善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三大景区升级”“十大文旅板块引领”的文旅融合新格局。重点推进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一期、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军事主题嘉年华项目、阜新黄家沟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接待中心、德力格尔风景区综合服务接待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度已完成5.0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另一方面,积极主动的开展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工作,并填报了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情况表,其中包括8个文化旅游项目。与市发改委一起,帮助海棠山风景区、万人坑纪念馆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开展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下步,我局将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战略部署,指导重点文旅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推进项目建设。推进黄家沟综合服务接待中心项目、瑞应寺风景区时轮金刚祈福园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充分发挥佛寺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奖励资金作用,推进佛寺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加大历史人文资源保护

  2020年,市人大公布了我市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强化了查海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同时,为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我局积极与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沟通,启动了查海文化遗址群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查海遗址未发掘部分考古勘探工作;先后与辽宁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权威院校进行对接,就市校合作、文物考古人才培养、查海文化遗址群考古发掘等事宜进行洽谈协商,2022年1月11日,阜新市人民政府与辽宁大学签订了《阜新市人民政府 辽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推进了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五、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合作

  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机制。2021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间实施旅游信息共享,各城市在网络平台上相互宣传,包括景区、酒店、农家乐、主要客源地等信息,共享信息,共同发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厚道阜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原则,创新展示文旅体赋能城市活力的新成果。通过融媒体手段打造推动文旅宣传视角从“听说的故事”向“看到的事实”转变,持续提升阜新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强行业监管

  (一)推进信用管理机制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文旅部发布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文化和旅游部令第7号),推进全国文化旅游信用管理平台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制度,对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实施动态监管。推进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应用管理,重点强化旅游团队行程录入、电子合同管理,开展文明旅游行动,监督经营单位市场准入、授信、评奖等。平台设置信用管理、执法综合检查、文化旅游投诉受理等监管模块。12301已实现集中受理旅游咨询与投诉,游客通过拨打12301语音电话、12301微信公众号等,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7x24小时旅游咨询与投诉服务。12301服务热线还与12315、12345和12308中国公民领事保护热线实现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消费者的权益。12301 旅游投诉热线和举报平台2010年开通,12318文化市场举报热线2005年开通,由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受理,自开通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文化旅游群众、监督员投诉举报案件200余件次。

  (二)推动“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发挥“互联网+监管”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全省各行政部门协同监管。按照市市场局要求,建立了全市文旅体行业监管事项和监管企业数据库,实现监管信息共享。落实国家监管体制改革要求,转变监管方式,严格实施监管企业“双随机”和信用管理检查机制,减少对企业干预,推进由全部检查向对列入信用监管名单企业监管转变。按照年度检查计划,在元旦、春节、“两会”、清明、五一、七一、十一和雨雪极端天气等重点时段,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游业务、不合理低价游。

  七、进一步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旅游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工作力量都比较薄弱,旅游企业缺乏专业管理、运营、营销团队,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尚有待提高。去年,为培养玛瑙专业人才,我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市总工会、市文旅广电局联合成立了“阜新市玉雕设计及加工实训基地”,为玉雕行业人员提升技能、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为阜新玛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为解决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我局拟于今年二季度举办推进四产融合暨文旅体产业提质升级大讲堂,内容包括“四产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活化“非遗”资源助力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产业为转型振兴赋能、景区标准化建设、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文创商品开发与景区发展等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县区文旅部门、国家A级景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体育产业重点企业、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相关人员等,拟培训不少于500人次。

  在人才引进方面,市人社局将鼓励采取以下方式开展人才招聘。一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在编制部门核准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发布公告,按照《事业公开招聘办法》程序采取笔试加面试的方式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二是采取技能测试的方式招聘,对于一些急需专业人才,面试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采取技能测试、专业化面试的方式,选拔出更加符合单位需要、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直接考核招聘,对于招聘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采取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的方式进行招聘。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2年3月23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