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27号)答复

日期: 2022-04-22 浏览量:609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朱艳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答复如下:

  一、优化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培养人才,基础在教育。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 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优化办学条件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对改善办学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已制定了科学、详实的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市义务教育优化办学条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城镇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全面化解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义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优先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以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照各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实际需求,全面梳理办学条件缺口,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补齐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配齐洗浴、饮水等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推动清洁取暖进校园和卫生厕所改造。大力改善学校寄宿条件,支持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方式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二是切实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充分考虑阜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统筹兼顾城镇化进程,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引导学生合理流动,切实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巩固化解大班额成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财力状况,优化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新建、改扩建必要的义务教育学校,满足城镇学生入学需求,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现象。

  三是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育人能力。全面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经验,改善网络设施,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根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配齐所需必要设施设备,建设必要的体育、美育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四是聚焦校园安全、确保校园安全。按照省教育厅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结合阜新实际,我市能提项目重点关注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学生食堂建设、取暖保障、厕所建设、教师宿舍建设、学生宿舍建设六个方面。确保“十四五”期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等基本办学条件及校园安全设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的食堂满足需求,不留缺口,师生宿舍满足基本需求。

  2021-2025年,拟为全市两县五区及市辖区内的121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划项目314个,规划校舍及附属设施18.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辅用房14万平方米、生活用房4.3万平方米、其他用房0.3万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2968万元,购置课桌椅6030套,购置学生用床6710张。惠及学生9万余人。各项资金按时拨付,专项资金到位率达到100%;有效改善和提高学校办学能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优化师资队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为省、市、县三级,它受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实际上各县区所属学校教师配置是按照属地化进行管理,各县区学校进行教师补充是由县区政府决定的。市教育局针对我市义务教育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部分学科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各校之间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就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在县区域内进一步优化配置提出了指导意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国家课程改革和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全面梳理分析短缺学科教师队伍现状,综合考虑教职工编制、自然减员情况,科学制定音体美等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学校凡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重点用于学校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和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补充,确保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二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各县区要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关要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交流轮岗。建立区域内学科教师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区域内各学校音体美等短缺学科教师统一安排使用,实行短缺学科教师走访教学,逐步实现区域内优质师资共享。

  三是实施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继续大力实施“特岗计划”。建立省级统筹、统一选拔、严格标准的补充机制,继续实施“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逐步扩大我市“特岗计划”实施规模,提高村小学、教学点特岗教师招聘比例,加大“特岗计划”教师的招聘力度。

  四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盘活教师资源。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教职工编制,严禁借调教师。加强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对学科富余教师进行转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对年富力强、学有余力的教师开展多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不断盘活教师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教师潜力,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三、优化学校整体布局 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城乡并重,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积极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采取集团化办学改革等措施,围绕“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优先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集团化管理,城乡一体,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按照市政府要求,各县区政府按照职责,对本县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进行布局规划,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如阜蒙县人民政府制发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阜蒙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的通知》,目前,阜蒙县通过采取集团化办学改革等措施,不断促进本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按此提案,市教育局也将继续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请您多多关注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阜新市教育局

2022年4月14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