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日期: 2022-08-05 浏览量:267 来源:阜新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传承国粹助力“双减”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一边唱一边喊哇呀呀呀……”自去年开始,每天上午两操时间,在民族街小学教育集团三个校区的操场上,熟悉的旋律都会同时响起。伴随着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4000余名学生做起了戏曲健身韵律操。孩子们时而踢腿腾挪,时而云手转身,虽然是第一次通过戏曲韵律操的形式接触学生戏曲,但学生们举手投足“戏味”十足,手眼身法步表现的也是淋漓尽致。
  这是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生动实践。
  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等发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戏曲进校园,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学生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暑假前夕,市实验小学和海州区中华路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程,来自市歌舞剧院(京剧团)的演员为学生们带来京胡协奏曲《夜深沉》、京剧《小放牛》片段、京剧《赤桑镇》片段、京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学生们跟专业演员学习了京剧身段、念白和唱腔。丰富的曲牌,优美的唱词,学生们情绪高涨,个个观看得津津有味,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响彻校园!表演结束后,许多同学和老师都意犹未尽,对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新的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播活动,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那么,我市教育部门是如何让戏曲之“花”常开校园的呢?推动“戏曲进课堂”。把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根据年龄特点与学段课时计划,将戏曲知识融入到语文、美术、音乐、主题班队会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说、话、唱、演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提升“教师本领”。加强对音乐教师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建设专业教师队伍;聘请戏曲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专业戏曲演员等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建设校外戏曲辅导员队伍,增强基层音乐教师开展戏曲教学、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
  开展“戏曲实践活动”。尝试开展传统戏曲文化讲座、戏剧表演赏析、京剧脸谱赏析课、戏剧妆容体验课等课程,真正做到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使戏曲艺术传承后继有人;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适合学生观看的戏曲艺术作品,利用学校简易舞台、阶梯教室、体育场馆、流动舞台车等场所,组织优秀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校园演出,戏曲演出时与讲解、示范等形式结合起来,将戏曲发展历程、戏曲鉴赏、戏曲元素讲授等戏曲艺术精髓融于观赏和感受之中;组织学生观看经典戏曲电影。组织专业团体志愿者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举办戏曲夏令营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
  建设“戏曲社团”。支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戏曲兴趣小组和戏曲社团,将戏曲艺术社团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通过项目的挖掘、学生的选拔,有针对性地挑选一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习戏曲表演技能,感受戏曲魅力,重点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提升艺术团的内涵建设。在学校开设传统戏曲音乐培训班、戏曲身段辅导班等课程,定期开课,由戏曲专家进校园指导授课,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以外可以得到美的熏陶。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