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年5月15日是我省第十六届“5·15政务公开日”。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市发改委梅琼副主任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示范市”建设等方面来回应大家的关切。梅主任您好!
1、问: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不久前,我省一季度经济报告出炉。从这份开年“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面对多重挑战,但全省经济迎难而上,平稳开局,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怎么样?
答:好的,主持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瞄定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季度,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位于全省前列,顺利实现了“开门稳”。
从主要指标增速来看,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增速均位于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于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于全省第8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位于全省第2位和第7位。
从三次产业运行来看,农业生产增长较快,春耕备耕进展顺利,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9.2%,增幅位于全省第1位。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四个优势产业持续发力,产值同比增长9.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前2个月增长1.8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邮政、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14个行业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78.6%。
从投资和项目建设来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增速高于前2个月12.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51.9%。一季度,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全手续新开工项目41个,总投资49.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续建复工项目191个,竣工项目4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储备项目110个,其中亿元以上46个。
2、问:通过梅主任的介绍,我们看到了项目建设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市发改委将怎样更好地挖掘投资和项目的潜力呢?
答:4 月 20 日我市与全省同步举办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各县区也相继开展了此项活动,为2022年项目建设吹响了“集结号”。市发改委将借助这一契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统筹谋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15大工程”,统筹谋划实施一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做到论证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形成质量好、数量充足、符合发展方向的项目梯队。二是加快推动前期工作。完善投资审批绿色通道,继续巩固和完善重大项目的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效率,加强项目前期的工作指导,加快项目的审核速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尽早满足项目开工条件。三是加强项目调度。加快推动项目开复工,统筹协调当前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回应项目实施主体各项诉求。继续深化项目管家和领导包保制度,及时落实水、电、路等各项开工要素,全力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3、问:众所周知,2001年我市被列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年来,我们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成绩,下一步我市在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阜新作为全国首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经过二十年转型实践,阜新在经济实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转变和历史性成就。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阜新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这是阜新市实现由传统能源大市、农业大市蝶变为新能源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碳达峰、碳中和走在全省前列这一愿景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十四五”阜新市寻求新突破的主攻方向;是新时代阜新市实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战略定位,为阜新市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工作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阜新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创建“双示范市”,推动在发展机制上,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向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发展方式上,突破资源枯竭环境制约,向质量效益、绿色低碳、集约增长转型;在发展动力上,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转型;在发展结构上,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短板,向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转型;在发展模式上,突破内生增长型路径依赖,向扩大开放集聚外部资源要素转型,实现从“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的质的飞跃。
到2025年,阜新要在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4、问:2021年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阜新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对此我们规划了哪些重大项目?
答:围绕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着力抓好风电、光伏新能源开发应用,加快建设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消纳三大基地。
以建设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为核心,加快引入和培育产业项目,构建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工作思路,重点实施盘活大唐项目、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项目、80万千瓦风电项目、矿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阜新新增240万千瓦风电项目、阜新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氢能产业基地、阜新市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电网外送通道工程等项目,打造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发电基地。比如,盘活阜新大唐项目还将投资约180亿元,年产达到43万吨LNG,建成省内最大的LNG供应基地,为“气化辽宁”作出阜新贡献;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项目投资约120亿元,装机规模120万千瓦,打造集“风、光、氢、蓄”一体化的新能源创新示范基地。
5、问:我省刚刚下发了“一圈一带两区”三年行动方案,我市是怎样规划的呢?
答: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发后,我市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本着以创建“双示范市”为目标,以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为引领,扎实推进沈阜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辽西先导区协同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着手起草了《阜新市积极推进沈阜一体化发展及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三年行动方案》。确立沈阜一体化发展战略定位为:创建“双市三区一屏障”,明确了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创新协作体系更加协调、产业协同合作更加广泛、新能源供给保障更加有力、生态环境功能更加优良、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殷实的发展目标。确立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为:建设“一区一带四基地”,明确了通道对接加快完善、能源对接全面发力、产业对接不断优化、平台对接积厚成势、市场对接繁荣活跃、生态对接日渐成效的发展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70项重点任务和2022年工作要点,全力推进沈阜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京津冀发展战略先导区,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转变成阜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的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阜新贡献。
6、问:好的,刚刚您提到了“双市三区一屏障”和“一区一带四基地”,很多网友并不清楚具体内容,请梅主任为我们具体解析一下?
答:阜新市在积极推进沈阜一体化发展和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要立足新起点,明确新定位,展现新作为。创建“双市三区一屏障”,即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创建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建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农牧交错带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域特色文旅康养服务先导区、建设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一区一带四基地”。即建设承接京津冀高端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国北方防沙固土绿色屏障带、培育吸纳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培育面向京津冀清洁能源输送供给基地、培育辐射京津冀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培育京津冀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服务基地。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梅主任今天做客在线访谈栏目。想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请持续关注阜新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们下期再见!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