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多视角、宽领域报道辽宁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就 辽宁:优化营商环境 积蓄发展能量

日期: 2020-07-11 浏览量:349 来源:阜新新闻网 文字大小:

  7月1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聚焦辽宁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就,其中以《辽宁:优化营商环境 积蓄发展能量》为题的报道重点关注辽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系列举措和显著成效。报道指出,辽宁通过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助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报道称,活跃在辽宁全省的8300多个项目管家,已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全部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项目。疫情暴发以来,辽宁省接连出招,搭建起涵盖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全要素政策保障体系。

  报道强调,优化环境需从顶层设计开始,辽宁立标“最优”,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2016年,辽宁省出台东北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7年,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辽宁挂牌成立,成为辽宁省政府直属机构;2018年,出台并实施辽宁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六个方面23条政策措施,被称之为“黄金23条”;2019年,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正式施行;2020年,《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截至2019年年底,辽宁取消调整省级行政职权521项,对54961个事项审批进行流程再造,平均减少纸质材料24%、减少时限40%、减少跑动次数28%。376项证照实现即办即给,48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

  2020年1至5月,辽宁按商务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较全国平均高出8.3个百分点。报道强调,辽宁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2020年5月,全省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1.77%;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5.08%。其中,私营企业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2.32%。

  报道指出,产业环境、创新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引得八方来客、不断提升内力的重要元素。面对科技资源丰富但专利数字在全国并不出挑的现实,辽宁先破体制束缚,出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10条突破性举措,加大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热情;扫清牵手障碍,打通校企联合的“任督二脉”,重点部署12条创新链,布局39个省科技重大专项、116个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发挥示范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目前,辽宁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0家,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134家。

  在同日出版的《光明日报》还刊发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奏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乐章》《新区战略为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民营企业助推经济稳中有进》等多篇有关辽宁经济发展的文章。

  其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奏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乐章》的文章中指出,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过程中,辽宁始终注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进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条件。

  文章强调,进入新时代以来,辽宁一方面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大公有制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力度;另一方面着力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不断构建和完善和谐的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多举措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文章称,近年来,辽宁通过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工程,把推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梯度培育,助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2019年实现“个转企”1.2万余户、“小升规”超过1300户、“规升巨”245户。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