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07-15 浏览量:692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李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阜政办发【2019】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阜新市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阜新市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9—2021年)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阜新市处于农区与牧区的交错地带,具有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北方农牧交错带及支持东北四省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牛羊驴特色产业的意见》(辽政办发〔2018〕30号),结合地区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总要求,积极融入突破辽西北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充分发挥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牛、羊、驴等草食家畜,兼顾其它特色草食畜种,积极构建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草食家畜种业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供应基地和辽西蒙东地区畜产品加工核心基地,打造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畜牧产业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主要草食畜产品产能和质量水平稳定增长;生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生产效率、非粮饲料资源利用率和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构建现代草食畜牧业的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30%,新增牛奶产量5万吨,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50%;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10、10、15个百分点,奶牛基本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40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10万亩。
具体年度目标:
——2019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25%,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43%;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2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37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3万亩。
——2020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27%,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46%;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39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6万亩。
——2021年,牛、羊、驴等草食家畜肉产量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30%,新增牛奶产量5万吨,草食家畜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50%;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头及以上、肉羊基础母羊存栏30只及以上、肉驴基础母驴存栏10头及以上养殖场户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奶牛基本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青贮玉米、牧草等贮制加工总量40万吨以上,新增牧草保留面积达到10万亩。
三、重点任务
(一)草食家畜养殖基地建设
结合半农半牧区特点,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消费等因素,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肉驴、奶牛等草食家畜,突出重点区域,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1.肉牛。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阜新镇、旧庙、福兴地、扎兰营子、大五家子、化石戈、招束沟、平安地、务欢池、塔营子、建设、富荣镇、蜘蛛山、兴隆山、阿尔乡、大冷、章古台、四合城、四堡子、苇子沟、东六、河西镇。
一是实施高档肉牛产业化工程。以辽育白牛、西门塔尔、安格斯牛等为主要品种,建立专门化肉牛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组织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养殖户”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广科学养牛综合配套技术,开发高档牛肉产品,带动肉牛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二是完善肉牛品种改良服务体系。加强县区级肉牛冻精中转站建设,完善乡镇级肉牛改良站点,主要是补充更新液氮罐等设备,规范改良操作措施,严格淘汰劣质公牛,建立肉牛品种改良全覆盖的完整服务体系。
三是抓好适度规模饲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示范推广肉牛标准化繁殖技术、犊牛标准化培育等技术,建设专业化优质肉牛基地,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充分发挥我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的区位优势,利用其丰富的“架子牛”资源,通过大量购入“架子牛”实施异地育肥。
2.肉羊。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沙拉、大巴、扎兰营子、平安地、旧庙、八家子、哈达户稍、福兴地、太平、紫都台、七家子、大五家子、红帽子、于寺、化石戈、满堂红、冯家、四堡子、后新秋、大冷、大四家子、四合城。
一是推进饲养方式转变。改变传统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模式,向舍饲、半舍饲的现代饲养方式转变,配套种植优质牧草基地,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规程,提高羊只生产水平。鼓励自繁自育直线育肥,利用直线育肥技术生产肥羔羊肉。
二是推进肉羊良种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种羊,扩大种羊群体规模。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以现存栏羊多为小尾寒羊和本地绵羊为基础,搞好杂交模式试验研究,在原有改良站点的基础上做好新建改良站点的合理布局,推进全市肉羊品质与效益双提高。
三是推进饲养适度规模化。充分利用各项涉及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建设适度规模肉羊养殖场(小区),推广全价配合饲料,逐步实现精准饲喂。将适度规模养殖向标准化适度规模饲养方向引导,鼓励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大户通过改扩建,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引导工商资本利用农村闲置场地,投资建设现代化的肉羊规模养殖示范场;对农村肉羊散养户进行整合,提倡在远离居民区的村外选择地块建设标准化养羊小区。
3.肉驴。
以22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长营子、大巴、沙拉、紫都台、于寺、太平、大五家子、平安地、福兴地、旧庙、大固本、泡子、务欢池、阜新镇、八家子、红帽子、苇子沟、东六、五峰、双庙、两家子、大四家子。
一是培育好一个品种(品系)。选择育种基础较好的驴规模饲养场为核心育种场,依托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大、山东天龙驴产业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强联合育种工作,以现有“阜新关山驴”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巩固种驴生产性能,培育肉驴新品种(品系)。
二是建立一个繁育推广体系。在不断巩固提高现有驴改良站(点)管理水平基础上,鼓励投资新建驴改良站(点),争取政策资金鼓励改良站点引进种驴和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变传统本交方式,推广人工输精技术,在做好鲜精输精的同时,探索运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管冻精快速繁育技术。
三是壮大一个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发展。针对母驴和育肥驴饲养特点,鼓励“专业户为主体的繁育+适度规模场户的集中育肥”模式,按照“企业出一点、项目给一点、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五点筹资方法,加大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促进驴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逐步把肉驴产业培育成我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4.奶牛。
以11个重点乡镇为核心辐射其他乡镇,重点包括阜新镇、务欢池、大固本、满堂红、兴隆堡、四合城、后新秋、东六、西六、两家子、五峰。
一是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鼓励企业自建基地、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牧场和整合散养户建设养殖小区等形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大力推广机械化挤奶、全株玉米青贮、TMR饲喂等技术,探索奶牛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基本实现100%机械榨乳,保证产奶牛常年有青饲料供应。
二是优化基础母牛群体。依托省种牛繁育中心、龙头企业等技术优势,推广实施准确、规范、系统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以及与生产效率有关的繁殖、疾病、管理、环境等各项记录。在牛群遗传改良中应用并提高人工输精技术,广泛推广使用验证的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快速扩散优良公牛遗传基因,有效提高奶牛整体生产性能。
三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生鲜乳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提升牛奶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监管,确保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输车准运证及时换证并全部实现在线打印;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水平,对奶牛养殖场、收购站、运输车的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草食家畜饲草料基地建设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作物,以种促养,以养定种,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1.实施苜蓿肉牛(肉羊、肉驴)示范工程。
选择适度规模肉牛、肉羊、肉驴养殖户,引导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推广草畜结合模式,实现为养而种。到2021年,全市计划发展2000户,每户存栏基础母牛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驴10头及以上或基础母羊30只及以上,配套种植优质紫花苜蓿草5亩以上。
2.建设集约化优质牧草基地。
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配套建设灌溉设施等措施,鼓励采取“集中连片、机械化播种、收割、加工”的模式,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到2021年,新建优质牧草基地9万亩,种植品种为紫花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
3.培育牧场型旅游观光试点。
选择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养殖牧场,鼓励在周边建植人工草地,发展刈割型或放牧型牧草,突出生态养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让消费者切身感受生产流程和草原牧场风光。同时,探索旅游景点建设牧草基地,以休闲娱乐为目的饲养适度规模草食家畜,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还可以增强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农牧业生产生态新景观。
4.推进实施“粮改饲”工程。
落实国家“粮改饲”工程项目,按照以种促养的原则,鼓励开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选择规模大、水平高、有基础、意愿强的牛羊养殖企业或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能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青贮生产服务的企业,开展规模化、产业化青贮生产加工利用,带动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三)草食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发展草食畜牧业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加强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培育。
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草食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形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加工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增值空间大的低温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等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避免同质化,提升附加值。
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我市草食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短板”的现状,以肉牛、肉羊、肉驴屠宰加工为重点,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知名度高、诚实守信、带动力强的大型畜牧重点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肉牛、奶牛企业鼓励牧合家、伊利乳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增,同时开发系列新产品。肉羊加工主要是引进领军企业与本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肉驴加工瞄准东阿阿胶等国内重点肉驴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辐射辽西、蒙东地区的驴产品加工基地。运用各级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进入现代高效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要素集中、产业集聚发展。
3.培育发展草食畜产品品牌。
以绿色生态、特色风味为卖点,大力扶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提升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打响“阜新草畜产品”这张牌。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产销运作模式,实现从品种选育到饲料配制、兽药使用再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全面推行标准化。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品牌推介活动,推进产销一条龙的“品牌专卖”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四)草食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发展多种形式并存的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与周边及国内大市场对接,与有消费需求的特殊地区对接,推动我市优质畜产品走出省内,走向全国。
1.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选择基础条件好、具有一定地域优势的乡镇规划建设区域性活畜交易市场和畜产品专业市场,建立与畜牧产业化配套的货物配送、仓储、加工、包装等大型物流中心,突出抓好阜蒙县肉驴、彰武县肉牛等具有地区优势和特色交易市场建设。鼓励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推动实现畜产品优质优价。
2.建立健全运营机制。
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场(小区、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市场运营机制。鼓励电商等新型业态与草食畜产品实体流通相结合,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阜新市发展草食畜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分析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形势,协调解决草食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动草食畜牧业重点工程建设,督促检查重要事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考核等日常工作。各县区也要相应调整完善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草食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展草食畜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通过落实好相关政策,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整合资金加大对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以牛羊驴等草食家畜品种为重点,突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基础母畜扩群、优质牧草基地、农牧结合模式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扶持。市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研究具体支持措施,各县区也要加大对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投入力度,针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举措,着力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
(三)做好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加强口蹄疫、布病、小反刍兽疫、炭疽等草食家畜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办法,加大疫病免疫工作力度,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在引种、饲养、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协助养殖业主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等工作。依法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四)完善服务体系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培训技术骨干,建立公益性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多层次的畜牧技术服务网络。要积极开展种草养畜技术培训,通过召开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技术人员亲手操作、现场示范等方式,引导养殖户熟练掌握科学饲养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任务、举措和发展成果,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社会关切,凝聚社会共识。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五)加强督查考核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县区落实发展草食畜牧业情况开展专项督查,通报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任务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督查室)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