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8-01-02 浏览量:208 来源:- 责任编辑:-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根据《辽宁省审计厅关于开展
2017
年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情况跟踪审计的函》(辽审财函﹝
2017
﹞
6
号)的指示精神,市审计局对阜新市本级
2017
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重点关注“三去一降一补”执行情况、“放管服”等改革措施落实情况、重大项目投资情况、脱贫攻坚落实情况等,确保中央和省东北振兴政策举措有效落实,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组织管理情况
我局在认真落实省厅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立足阜新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审计重点,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深入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工作。
(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组织成立了阜新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市政策措施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落实领导小组提出的工作内容。
(二)突出重点、协同配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保障三个环节,重点关注精准脱贫、“三去一降一补”执行情况、“放管服”等改革措施落实情况、重大项目投资情况,各科室协同配合,高效完成跟踪审计工作。
(三)创新方法、提升成效。按照《辽宁省审计厅关于2017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方案》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阜新市2017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和工作分解表,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工作,分解细化18项具体工作,确立审计重点和职责分工。各业务科室将跟踪审计重点内容与其他审计项目相结合,不仅揭示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反映好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切实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结果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审计情况
(一)东北振兴政策举措落实情况
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6﹞7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国发﹝2016﹞62号)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推进阜新新一轮转型振兴。
1.打造装备制造业强市
抓住国家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高水平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机遇,发挥阜新装备制造业现有优势,推动产业由以零部件生产为主向整机制造和成套装备生产领域发展,提高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度,提升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打造装备制造强市和东北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
目前,我市德尔公司FBB01汽车自动变速箱油泵研发等11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列入2017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目前,辽宁徐工的SZD33强力除冰机、阜龙农机树莓采摘机、万达铸业高铁联系枕梁等6个新产品已完成投产鉴定。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借助国家支持中等城市做强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等契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农产品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精深、绿色方向发展,建设东北重要的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阜蒙县民族工业园、彰武县东六工业园和高新区为集聚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显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这三个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油脂加工、乳制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及食品、酒类、杂粮、速冻果蔬、饮料加工等产业,产业集群总体规划面积37.65平方公里,累计达到企业入驻条件面积15.38平方公里。
3.积极推进氟化工产业发展
利用国家支持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改造升级的机遇,发展壮大氟化工产业。积极推进氟产业开发区与上海有机所和中化集团的合作,为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和技术支撑。目前,正在积极筹建阜新氟化工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日后企业产品出口国外,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的途径。
(二)“三去一降一补”执行情况
1.去产能方面
按照《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辽政密电﹝2017﹞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17年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指标任务的通知》(辽政办密电﹝2017﹞6号)要求,2017年全市关闭退出煤矿任务47家,去产能244万吨/年。截至目前,已完成47家煤矿关闭任务,且全部通过了县(区)、市、省化解过剩产能验收组的验收。
2.去库存方面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6﹞83号)文件精神,出台了《阜新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方案》(阜政发﹝2017﹞20号),并提出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类调控,因区施策;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加强行业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推行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货币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置业;出台优惠政策,激活房地产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等14项举措,推动我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的顺利实施。
(1)商品房去库存总体情况
截至2017年11月,商品房一类库存(现房库存)14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79%;二类库存(可售总库存)19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76%;三类库存(未批准预售在建工程)24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2%。商品住宅库存为134.3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18个月。
(2)棚户区改造情况
我市2017年棚改任务1291套,截至2017年12月10日,棚改已开工1291套,开工率100%;1192套通过货币化方式实施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92%,比2016年77%货币化安置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
3.去杠杆方面
2017年盘活闲置工业厂房任务2户。我市已成功盘活阜新明豪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辽宁赋鑫博源木业有限公司、辽宁和美重工有限公司、辽宁太恒铜业有限公司等15户闲置厂房,共计盘活面积93597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79511平方米,办公区14086平方米,已提前超额完成闲置厂房的工作任务。
4. 降成本方面
我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1-10月份,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发放稳岗补贴876万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4440万元,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409万元,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8900万元,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750万元,落实直购电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45万元,节能环保减免税金10196万元。
5.补短板方面
(1)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截至2017年11月末,推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有31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辽宁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含氟镀膜型高压电力产品项目;阜新达得利化工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的半胱胺盐酸盐水结晶工艺项目;彰武联信金莹铸造材料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的耐热覆膜砂项目。
(2)大力吸引人才
一是鼓励设立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基金,引导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2017年1月份开始创业场地补贴申报工作,2017年11月22日在人社局网站公布审核情况公示,资金在2017年12月4日拨付到位,目前正在发放。 二是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组织开展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阜棉纺织染集团、阜新华通管道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示范技能大师工作站,分别获得建站补贴10万元,补贴已发放。
(三)“放管服”等改革措施落实情况
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积极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1.加大放权力度,优化政府职能
一是印发了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一批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共调整行政职权30项。二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市政府工作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设置的改革方案》,对进一步调整优化市政府工作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设置的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完成了对市政府31家工作部门和9家直属单位上报的“三定”规定审核工作。重新规范职责353项,其中划出职责5项、划入职责11项、取消职责89项、下放县区职责24项、增加职责108项、变更职责1项、调整职责19项、加强职责96项;内设机构由2015年的413个压缩到337个;中层领导职数由2015年的610名压缩到505名。三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并结合《阜新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阜政发﹝2017﹞11号)要求,在充分对照权责清单前提下,形成了《阜新市政府工作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涉及33家单位,政务服务事项519项,其中,行政许可318项、行政给付11项、行政征收29项、行政确认75项、公共服务86项。
2.优化审批流程,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按照《阜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缩短限时办结制工作实施方案》,工商部门实现登记“三二一”制度,即企业设立登记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二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加强窗口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二是推行“9110”“放管服”集成化改革,通过9张清单、1个平台、10项相关改革举措,将碎片化、分散化、突击化的改革整合成为集成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改革模式,进一步加大向基层放权力度,精简审批事项,打破层级壁垒、部门壁垒,同步实施多项改革,推动我市“放管服”改革实现大的突破。三是努力实现“3550”改革目标,即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3.提高信息公开度,推进事中事后监督
一是印发了《市政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共纳入随机抽查事项113项,涉及部门23家。二是向省编委办上报《阜新市关于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自查报告》。三是加大信息共公开力度,以工商部门为例,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完成了“两库(即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市场主体名录库)一细则”的备案工作,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阜新工商局红盾网站公布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完成了省工商局派发的252户市场主体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的“双随机”抽查工作,并将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外公示。
4.市编办落实控编减编情况
按照中央编办、省编办2017年控编减编和我市《市直控编减编方案》等有关要求,我市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从严机构编制审批。在做好控制总量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存量盘活,满足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求,有效地解决了“控制”与“紧缺”的矛盾。截至目前,我市各级行政编制和各类专项编制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下达的编制总额执行,没有自定编制。2017年11月末,我市事业编制总量为49716名,比2012年12月末事业编制总量50616名减少900名。完成了我市控编减编工作任务。
5.精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根据《关于精简市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辽编办发〔2017〕50号)下达给我市的精简指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对市直事业单位空余编制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阜编办发﹝2017﹞107号),以2017年7月31日为时间节点,市直事业单位现有空余编制全部收回,事业单位保持满编运行,收回的空余编制由市编办集中统一管理。
(四)重大项目投资情况
1.产业(创业)引导基金直投项目
2016年我市获批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直投项目7个,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以股权形式投入资金8519万元,其中:补短板项目6个;产品推广应用项目1个。
(1)阜新汉道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665吨含氟化学品搬迁技改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1496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96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1496万元。 截至2017年6月末,账面显示固定资产投资11363万元。
(2)阜新达得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项目总投资95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90万元;流动资金13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959万元。截至2017年6月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70万元。
(3)阜新峰成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0吨邻氟和100吨邻基项目。项目总投资59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98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590万元。截至2017年6月末,固定资产投资3690万元。
(4)阜新鑫凯达氟化学有限公司年产3200吨化工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5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36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560万元。截至2017年5月末,固定资产投资2358万元。
(5)辽宁氟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吨电动汽车新型锂电池电解质项目。项目总投资97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1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900万元。截至2017年5月末,账面显示固定资产投资8329万元。
(6)阜新阜太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本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为采购阜新中孚轻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液压泵类铸件24万套,合同金额1260万元,属于推广应用本地工业产品项目,获得省引导基金支持315万元。截至2017年4月末,累计支付材料采购款765.5万元,其中直投资金支出240万元。
(7)辽宁航天神坤装备有限公司年产5000架高端液压支架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369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988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总投资中,省直投资金3699万元。载至2017年6月末,账面显示固定资产投资23751万元。
2.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
阜新高铁站前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项目经阜新市发改委(阜发改发﹝2017﹞136号)文件批复,项目建设期16个月,建设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项目总投资12959.61万元。项目主要包含道路及排水工程(高铁南路、正阳西街、正阳街、立交框架桥引道)、站前广场工程(送站平台、景观广场、停车场及公交换乘站)等。
截至2017年12月10日,阜新市财政局共拨付玉龙新城管委会高铁站前配套工程及征地补偿资金9000万元。玉龙新城管委会下拨资金8489.1万元,其中拨付阜新北站站前广场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3034万元,截至2017年11月20日,勘察设计支出233.85万元,可研及环评等支出61.1万元,管理费支出11.3万元。
经审计,阜新高铁站前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项目财务核算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要求,工程管理基本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
(五)脱贫攻坚落实情况
阜蒙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县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阜蒙县以产业项目扶持和安置就业为重点,以金融扶贫为依托,以社会和行业扶贫为平台,统筹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措施。部分乡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优化扶贫项目设计,充分发挥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1.优化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合作社职能,坚持以“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贫困户精准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建设镇德一村阔鑫农机专业合作社, 以“合作才能共赢”为发展理念,结合贫困群众的意愿, 将番茄种植和光伏发电产业作为全村精准脱贫主导产业,同时以汉麻种植、合作社代耕、劳务输出等作为精准脱贫的辅助产业。 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38人 。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方式,该村贫困发生率小于2%,各项指标均符合贫困村摘帽要求,已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2.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区域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优势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如:阜新镇巨力克村,是一个山区村,地域面积5.5万亩,山头多,沟岔多,养殖是巨力克村的优势产业,但都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养殖,不成规模,没有组织,形如散沙,受市场影响较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致筛选,因地制宜,发动贫困村民发挥当地地广山多,饲料资源丰富,以及传统养殖经验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毛驴养殖业。成立了阜新镇聚力肉驴养殖专业合作社、晓辉饲草加工利用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吸纳了全村的贫困养殖户和一般养殖户及种植户,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免费的养殖服务、品种改良、疾病治疗等技术服务。在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驴、牛、羊的数量大幅增长,畜牧产品的销售价格提升,贫困养殖户的收入明显增加。同时在东阿股份阜新基地的帮助下成立肉驴养殖技术服务站,负责推广养殖技术、疾病治疗、品种改良,为发展肉驴养殖提供技术保障,奠定扩大规模的基础。全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7年实现脱贫。
信息来源:阜新市审计局综合科
主办单位: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zwgk@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41号
辽ICP备19010590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22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86 网站举报邮箱:fxzw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