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度政府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

日期: 2012-03-02 浏览量:39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 文字大小:

阜政发〔2012〕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

为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快阜新创建转型示范市建设步伐,按照省政府对市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确保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全面落实,经阜新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就2012年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评对象

按照省考评工作各市均要全面建立对县区政府考评机制的要求,2012年市政府绩效考评增加了对县区政府的考评。

1.县区类(7个):阜蒙县、彰武县、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

2.部门(单位)类(69个)

(1)市直部门序列Ⅰ(25个):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公用事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外事局、市服务业委、市环保局、市粮食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旅游局、市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市农机局、市政府国资委、市金融发展局、市煤炭局、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2)市直部门序列Ⅱ(23个):市教育局、市民委、市政府信访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综合执法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审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物价局、市食药监局、市安监局、市人防办、市行政服务办、市地震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扶贫办。

(3)中省直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序列(21个):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检验检疫局、市烟草局、市质监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国调队、阜新供电公司、市人民银行、阜新银监分局、市农发行、市工商银行、市农业银行、市中国银行、市建设银行、阜新银行、省农信社阜新办事处、市邮储银行、阜新石油公司。

二、考评内容

1.对县区政府考评内容。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和省政府对市政府考评指标为主线,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民生工程、环保生态、软环境建设五大类别,包括23个二级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2)地方财政收入;(3)城乡居民收入;(4)固定资产投资;(5)对外开放;(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重大项目建设;(8)规模以上增加值;(9)服务业增加值;(10)税收收入;(11)教育、科技、文化;(12)医药卫生;(13)人口计生;(14)就业创业;(15)社会保障;(16)农业基础;(17)农村扶贫;(18)农村环境;(19)节能效果;(20)土地资源集约利用;(21)生态绿化;(22)平安环境;(23)政务环境。以上指标细化分解为若干项三级指标。

分值设置:对县区政府考评分值设为1000分。其中,“经济发展”类指标分值500分、“社会事业发展”类指标分值120分、“民生工程”类指标分值160分、“环保生态”类指标分值60分、“软环境建设”类指标分值160分。对细化出的具体指标根据考评指标重要性分别赋值。

在指标考评总分上设置加分、减分。

加分:(1)本级政府年度主要业务工作受省政府以上表彰;(2)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在全省位次前移5位以上;(3)新增驰名商标。

减分:(1)食品药品安全;(2)安全生产事故;(3)节能减排。

2.对部门(单位)考评内容。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和省政府考核市政府指标为重点,突出以下内容:(1)《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2)省政府考核市政府指标;(3)“三争取”工作任务;(4)部门创新工作和重点职能工作;(5)政府效能建设指标。以上指标细化分解为若干项三级指标。

分值设置。对部门(单位)考评分值设为100分。其中,指标考评部分分值88分、综合评价部分分值12分。同时对细化出的具体指标根据考评指标重要性分别赋值。

在指标考评总分上设置加分、减分。

加分:(1)部门(单位)年度主要业务工作受省政府以上表彰;(2)省考核指标在全省排名前3位;(3)部门(单位)年度创新性工作受到国家部委肯定,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4)争取国家、省重大支持性政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5)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争取资金任务。

减分:(1)食品药品安全;(2)安全生产事故;(3)影响社会稳定的较大事件和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事件。

三、考评方法

实行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实地考评与指标考评相结合、绩效办考评和责任部门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日常考评。采取月跟踪、季调度和网上动态考评、专项检查、实地抽查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对于全市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及经济社会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及时跟踪、督促和检查。对日常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相关单位认真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2.半年考评。开展半年考评,并公布考评结果。把半年考评工作的质量、效果作为年终表彰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通过半年考评,掌握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推进县区、部门和单位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3.年终考评。通过查访核验等方式,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评,综合汇总考评数据,进行结果排序,撰写考评报告,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

四、组织领导

为适应考评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并按省对各市绩效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市政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充实和调整。市政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等单位的基础上,增加负责对县区政府考评的部门和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市绩效考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绩效考评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分析和方案制定与实施,负责绩效考评的日常工作。相关考评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各项指标的考评,提出考评指标及考评实施细则,对考评对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指导,半年和年终作出评价,并负责向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报送考评结果和工作建议。

考评细则由市政府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下发。

 

附件:1.2012年度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绩效考评指标

2.2012年度市政府对各部门(单位)绩效考评指标

 

 

 

阜新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2012年度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绩效考评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具体考评内容及标准

分值

计分方法

考评部门/

据采集部门

500

(一)地区生产总值

50

1.地区生产总值

50

总量及增速

5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二)地方财政收入

70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0

总量及增速

50

功效系数法

市财政局

3.税收收入比重

20

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20

基准加减法

(三)城乡居民收入

40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国调队

5.农民人均纯收入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市农委

(四)固定资产投资

50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

总量及增速

5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市发展改革委

(五)对外开放

60

7.直接利用外资

2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20

综合计分法

市外事局

8.出口创汇

20

总量及增速

20

综合计分法

9.引进内资

20

总量及增速

20

累积计分法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市服务业委

(七)重大项目建设

130

11.向上争取重大项目

20

数量和资金额

20

累积计分法

市发展改革委

12.前期工作推进

20

期内项目开工数

20

等级计分法

13.投资资金到位

20

当年到位资金额

20

累积计分法

14.工业五项工程

50

企业提升工程

10

基准加减法

市经信委

产业集群工程

10

基准加减法

项目工程

10

综合计分法

企业并购工程

10

基准加减法

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产能工程

10

基准加减法

15.农业工业化进程

20

农业产业化项目

20

基准加减法

市农委

(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

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市经信委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具体考评内容及标准

分值

计分方法

考评部门/

据采集部门


(九)服务业增加值

20

17.服务业增加值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统计局

市服务业委

(十)税收收入

40

18.国税收入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国税局

19.地税收入

20

总量及增速

20

功效系数法

市地税局

120

(十一)教育、科技、文化

95

20.教育服务

30

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及增幅

20

数量递减法

市财政局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5

完成比例法

市教育局

城乡学校和幼儿园建设

5

完成比例法

21.科技财政投入及产出

30

财政科技支出增幅

20

数量递减法

市财政局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10

功效系数法

市科技局

22.文化发展

35

财政文化支出增幅

20

数量递减法

市财政局

文化产业增加值

10

功效系数法

市文广新局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群众文化活动

5

综合计分法

(十二)医药卫生

15

23.医药卫生服务

15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5

否决计分法

市卫生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

5

综合计分法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5

综合计分法

(十三)人口计生

10

24.人口出生率和性别比

10

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

10

综合计分法

市人口计生委

160

(十四)就业创业

40

25.就业创业扶持

40

扶持创业带头人及带动就业

10

否决计分法

市人社局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

数量递减法

小额担保贷款发放

10

基准加减法

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数

10

基准加减法

(十五)社会保障

40

26.社会保险

30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0

排名计分法

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及财政补助标准

10

基准加减法

市卫生局

27.社会福利

10

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

10

综合计分法

市民政局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具体考评内容及标准

分值

计分方法

考评部门/

据采集部门



(十六)农业基础

50

28.粮食种植

20

面积与产量

20

基准加减法

市农委


29.水利工程建设

20

农业滴灌节水工程建设

20

综合计分法

市水利局


30.农业设施装备

10

保护性耕作、机械整地和播种

10

基准加减法

市农机局


(十七)农村扶贫

10

31.农村扶贫开发

10

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10

数量递减法

市扶贫办


(十八)农村环境

20

32.水环境质量与水源建设

20

城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标率

10

数量递减法

市环保局

农村饮水安全

10

数量递减法

市水利局

60

(十九)节能效果

20

33.万元GDP取水量

1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0

基准加减法

市水利局

34.公共机构节能

10

公共机构能源用量及节能措施

10

综合计分法

市政府办公室

(二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20

35.耕地保护及土地

集约利用

20

土地资源管理情况

10

基准加减法

市国土资源局

补充耕地计划完成情况

5

基准加减法

已批土地利用情况

5

完成比例法

(二十一)生态绿化

20

36.人工造林

10

完成亩数

10

基准加减法

市林业局

3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0

完成亩数

10

综合计分法

市水利局

160

 (二十二)平安环境

15

38.消费安全

15

食品安全事故防控

5

数量递减法

市卫生局

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安全

5

直接扣分法

市食药监局

畜产品安全及无公害认证

5

数量递减法

市畜牧兽医局

30

39.社会安全

30

网络安全管理

5

直接扣分法

市公安局

社会治安环境

5

排名计分法

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管理

5

直接扣分法

市民委

信访案件化解率

10

基准加减法

市政府信访局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率和两网覆盖率

5

基准加减法

市人社局

10

40.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10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5

直接扣分法

市政府办公室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5

数量递减法

市畜牧兽医局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具体考评内容及标准

分值

计分方法

考评部门/

据采集部门


(二十三)政务环境

40

41.依法行政

40

政府法制建设

10

直接扣分法

市政府法制办

政务公开

10

直接扣分法

市政府办公室

行风治理

10

直接扣分法

市监察局

审批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10

累积计分法

市编委办

市行政服务办

40

42.政府效能建设

40

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建设

10

直接扣分法

市监察局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

10

基准加减法

市发展改革委

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10

基准加减法

市监察局

民意诉求反馈系统建设

10

综合计分法

15

43.政府能力建设

15

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

10

直接扣分法

市编委办

公务员考录

5

直接扣分法

市人社局

10

44.政府绩效管理

10

行政绩效管理能力建设

10

综合计分法

市政府办公室


计分法解释:

基准加减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激励创造高绩效,可以把纵横向相对标准统一起来;[计分方法]设置零分、达标分和最高分三个基准分数,达到目标值要求得达标分,高于目标值按相应比例加分,低于目标值按相应比例减分。

否决计分法”[适用范围]一般为硬性要求,且单一任务难以分解;[计分方法]将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完成得满分,未完成不得分。

等级加分法”[适用范围]一些定性难以量化的指标;[计分方法]这要主要指表彰奖励的等级,并视情况予以加分。

直接扣分法”[适用范围]一般为相对硬性指标,且指标包含较多项目;[计分方法]按照实际完成情况,每少完成一项或未达到工作要求,扣相应的分数,扣至零分为止。

完成比例法”[适用范围]指标目标明确,目标要求较高且不易完成;[计分方法]指标得分=(实际完成值÷计划目标值)x指标权重分。

数量递减法”[适用范围]指标目标明确,相对硬性要求的指标;[计分方法]将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进行对比,根据差距,按规定的扣分规则逐一扣分,当比例低于某个程度时不得分。

功效系数法”[适用范围]一些定量指标,在没有下达具体目标值的情况下,采用此法;[计分方法]指标得分=[(单项指标实际总量-7个县区单项指标总量中的最少值)÷7个县区单项指标总量中的最大值-7个县区单项指标总量中的最少值x0.4+0.6] x指标分数x权重比例+[(单项指标实际增长率-7个县区单项指标增长率最小值)÷7个县区单项指标增长率最大值-7个县区单项指标增长率最小值)x0.4+0.6] x指标分数x权重比例

累计计分法排名计分法综合计分法略。


加、减分项

加分类别

序号

加分项目 

加分上限

考评部门

经济发展

1

本级政府主要业务工作受省政府以上表彰

 10

市绩效办

2

县区3项主要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排名位次前移5位以上

10

3

新增国家驰名商标

5

市质监局

减分类别

序号

减分项目

减分上限

考评部门

食品药品安全

1

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

 5

市质监局

2

食品流通质量安全事故

5

市工商局

3

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事故

5

市服务业委

4

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安全事故

20

市食药监局

5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

市农委

6

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

市水利局

7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

市畜牧兽医局

生产安全

8

生产安全事故

10

市安监局

节能减排

9

单位GDP能耗未达标

 5

市发展改革委

1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未达标

5

市环保局


附件2

2012年度市政府对各部门(单位)绩效考评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具体考评内容及标准)

分值

具体考评内容或标准

分值

计分方法

考评部门/

数据采集部门

80

1.《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

80

由部门、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申报

80

明确目标内容和达成标准

 

达到目标值要求得达标分(达标分=指标分值×90%),高于目标值按相应比例加分,低于目标值按相应比例减分或不得分

依据各项指标重要性确定每项指标具体分值。由考评对象提出,市绩效办核准

基准加减法

否决计分法

等级加分法

市绩效办

相关考评责任单位

2.省政府考核市政府指标

3.“三争取工作任务

根据政府文件下达的目标任务确定

4.部门创新工作或重点职能工作

由部门(单位)围绕重点工作进行申报

8

5.政府效能建设

8

依法行政

2

规范行政行为、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

2

直接扣分法

市政府法制办

市行政服务办

市政府办公室

效能监察

3

行政效能监察、行风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

3

市监察局

市政府办公室

决策落实

3

市政府决定事项、市长交办事项、会议决定事项落实和建议提案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等

3

市政府办公室


    

序号

评价项目

    

考评部门

综合评价12

1

领导评价

10

市绩效办

2

协调配合

2


加、减分项


加分类别

序号

加分项目 

加分上限

考评部门

重点工作

1

部门(单位)年度综合或主要业务工作受省政府以上表彰

2

市绩效办

2

省考核指标在全省排名前3

1

3

部门(单位)年度创新性工作受到国家部委肯定,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1

4

争取国家、省重大支持性政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

1

市发展改革委

5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争取资金任务120%以上

1

市财政局

减分类别

序号

减分项目

减分上限

考评部门

食品药品安全

1

食品流通质量安全事故

0.5

市工商局

2

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事故

0.5

市服务业委

3

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安全事故

0.5

市食药监局

4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0.5

市农委

5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0.5

市畜牧兽医局

安全生产

6

安全生产事故

2

市安监局

其他事件

7

影响社会稳定较大事件和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事件

0.5

市绩效办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