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点“草”成金 变“废”为肥

日期: 2025-11-24 浏览量:0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刘冬梅 文字大小:

  斤粮斤草,指的是出一斤粮食就会出一斤秸秆。过去秸秆处理是一件耗时耗力的麻烦事,如今在秸秆资源“五化”的推动下,我市农户不再为秸秆烦恼。

  收集秸秆、粉碎打捆、运输储存……随着秋收结束,阜新大地处处可以看到成捆成包的秸秆正在离田运送入库。近年来,我市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有效解决秸秆禁烧的源头化治理难题,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破解产业振兴所需的资源问题,为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走进辽宁祥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机器的轰鸣,更夹杂着一股奇特的、混杂着发酵酸香与草木清气的味道。企业负责人解释道,秸秆被送入膨化机后,通过螺杆的挤压与旋转,机械能瞬间转化出高达150℃的热能,在高温高压下,纤维结构被彻底破坏、重组,同时完成消毒杀菌和糖化过程。膨化后的秸秆饲料,口感好了,营养也上来了,可以替代15%至20%的精饲料,显著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提升肉质。该技术为全国首创,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在阜新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双孢蘑菇栽培车间,一排排菌基像小山丘一样,雪白的菌菇长势喜人。生产厂长米成海介绍,目前,公司构建起一条“秸秆、畜禽粪——蘑菇菌料——蘑菇——废菌料——有机肥——还田”的绿色产业链,年利用秸秆超5万吨,一部分与畜禽粪便混合,制成生产食用菌的基料。蘑菇收获后,产生的废菌料被进一步加工成高品质有机肥,反哺农田,实现资源零废弃。

  此外,阜新惠农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规模领先的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秸秆等农林废弃物45万吨,带动本地农民直接增收超1.2亿元。其产生的清洁热能已覆盖周边120余万平方米区域。而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他本扎兰村的省农科院玉米全秸秆错位覆盖还田基地,通过秋季整株覆盖、春季错位集行播种的技术模式,连续五年实施下来,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20%以上,平均亩产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0%以上。

  今年,全市播种粮食作物565万亩以上,预计秸秆产生量约27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254万吨,利用总量约235万吨,综合利用率超92%。秸秆,这一传统的“生态包袱”正在肥料化、饲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生态综合利用下,逐步成为阜新沃野上的“绿色财富”。

  “如秸秆之类的农业废弃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资源化利用,这些农业‘另一半’,也能成为稳生产、保生态、促增收的‘金疙瘩’。”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玉娥坦言,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吸引更多企业、农户参与谋划秸秆利用转化模式、挖掘秸秆利用价值的重要前提。

  接下来,我市还将通过激发市场活力,以企业、农民双方共赢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秸秆全量化利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